世界罗非鱼生产格局分析

2017-03-21 13:35代云云袁永明袁媛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罗非鱼世界

代云云+袁永明+袁媛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罗非鱼产业发展迅速。以世界罗非鱼生产格局为核心研究内容,分析指出罗非鱼的生产区域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产量大幅增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罗非鱼自身特质因素、市场因素、政府和技术等因素。同时指出中国大陆在罗非鱼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只有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才能提高中国大陆罗非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世界;罗非鱼;生产格局

中图分类号: F31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11-0537-04

罗非鱼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水产品之一,是重要的养殖品种[1]。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全球罗非鱼养殖国家和地区有136个,捕捞国家和地区有42个,罗非鱼总产量为515万t,其中养殖产量为451万t,捕捞产量为64万t。中国大陆罗非鱼产业对世界供应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多,1991—2014年罗非鱼产量年均增长率达12%,2002—2014年罗非鱼加工产品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26%[2]。现有对罗非鱼产业进行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大陆罗非鱼产业的生产、流通、贸易特征进行分析[3-4],少有研究从全球角度对罗非鱼生产格局进行阐述,本研究视角选为世界角度,以期为了解罗非鱼整体生产布局、提高中国大陆罗非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借鉴作用。

1 世界罗非鱼产量情况

随着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不断上升,世界鱼类总产量随之上升,从1991年至2012年FAO的数据可知世界鱼类总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比例一直处于50%左右,而淡水养殖鱼类总产量占鱼类总产量的比例十分可观,在 85%~89%,包括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在内的大宗淡水鱼是主要的淡水養殖鱼类品种,占淡水养殖鱼类产量56%~69%。在淡水养殖鱼类中除大宗淡水鱼类外,罗非鱼的产量最高,并且罗非鱼产量在世界淡水鱼类养殖产量中占据的比例逐年增加,1991年罗非鱼淡水养殖产量占世界淡水鱼类养殖产量的5%,2012年上升到11%,增长迅速。

世界罗非鱼的生产方式包括捕捞和养殖2种,在罗非鱼进入消费市场初始阶段,以捕捞方式为主。20世纪90年代,罗非鱼养殖开始迅速发展,其产量逐渐超过捕捞产量,养殖的主要品种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5]。2012年,世界罗非鱼总产量515.08万t,其中捕捞总产量64.47万t,养殖总产量达450.61万t。罗非鱼养殖产量逐年上升,并在最近20多年呈指数级上涨趋势,1990年为37.92万t,到2012年的平均增长率达11.91%。相对应的,世界罗非鱼捕捞生产的年总产量增长速度较慢,1990年为44.74万t,到2012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67%,属于平稳波动,这与世界海洋资源的衰竭有很大关系。

罗非鱼养殖水体包括淡水、海水、半咸水3种类型[6]。世界罗非鱼养殖产量主要来自于淡水养殖,半咸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图2)。从事淡水养殖的国家(或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巴西、菲律宾、泰国、孟加拉、越南、中国台湾等,从事半咸水养殖的国家主要包括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从事罗非鱼海水养殖的只有新加坡和菲律宾2个国家。

2 世界罗非鱼生产的区域布局及变化

罗非鱼的生产在各大洲之间的分布差距显著,产地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其中亚洲占据了全球罗非鱼产量的近75%,近20年一直处于首位,是罗非鱼的主要生产区,其次是非洲,美洲的产量第三(图3)。亚洲罗非鱼主产地主要包括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年产量分别约为120万、50万、30万、25万t;非洲罗非鱼主产国主要包括埃及、乌干达、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拉丁美洲罗非鱼主产国主要是巴西,罗非鱼年产量约为25万t,墨西哥是北美洲的罗非鱼主产国,年产量为7万~8万t,拉丁美洲的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年产量基本都在2万~4万t,美洲的罗非鱼主要生产区还包括拉丁美洲的哥斯达黎加和中北美洲的洪都拉斯等。中国、厄瓜多尔、泰国、美国等是罗非鱼的主要出口国家,美国是罗非鱼的最大消费国,进口量居世界首位。

1961—2012年的50多年间,罗非鱼的生产区域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在罗非鱼生产相对较早的国家中,印度尼西亚的罗非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相对比较平稳,1961—2011年基本处于6%~14%波动。亚洲的马来西亚、老挝,非洲的尼日利亚、肯尼亚也相对平稳,罗非鱼产量占世界产量的比例在1%~5%。亚洲的孟加拉国、越南等,非洲的苏丹,美洲的厄瓜多尔、哥伦比亚等,以及欧洲和大洋洲国家罗非鱼生产起步较晚,其罗非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也相对稳定在1%左右。中国大陆的罗非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1961—2012年50多年间存在大幅增长,从20世纪60年代初的 8.6% 增长到2012年的30.4%,增长了21.8百分点。菲律宾和泰国的罗非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虽远低于中国大陆,但也有显著增长,1961—2012年分别增长了6.0、3.4百分点。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菲律宾、泰国等的罗非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达到50年来最高水平,之后有所下降,这可能与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大陆罗非鱼产量急剧上升有关。非洲作为罗非鱼的原产区,罗非鱼的养殖历史比较悠久,20世纪60年代初,乌干达、坦桑尼亚、马里等非洲国家的罗非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最高,分别为 20.1%、12.5%、19.8%。随着罗非鱼生产区域布局的变化,这3个非洲国家的罗非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大幅下降,到2012年分别下降18.1、11.5、19.2百分点(表1)。总的来看,世界罗非鱼的生产区域正在向亚洲集中,非洲的生产量虽有小幅上升,但其罗非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却大幅下降,美洲的罗非鱼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也有小幅上升。

3 世界罗非鱼主产国的生产发展

目前全球有12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罗非鱼的养殖与捕捞,118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主产区为东南亚、南美洲和非洲等亚热带和热带地区。2012年世界罗非鱼总产量为491.79万t,主产国(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埃及、印尼、菲律宾、巴西、泰国、孟加拉、中国台湾等,2012年的产量分别为155.27万、87.09万、75.95万、30.80万、29.68万、19.11万、12.37万、7.33万t。

3.1 亚洲

罗非鱼的养殖业起源于东南亚。亚洲地区以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2种鱼的杂交鱼种为主要养殖对象,占85%,但印尼却以莫桑比克罗非鱼为主要养殖鱼种,占65%。亚洲地区是罗非鱼养殖产量增速最快的地区,养殖产量从1989年的29.53万t增加至2012年的312.21万t,年增长率达到10.80%。

3.1.1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1956年由广东省首次引入莫桑比克罗非鱼,开始罗非鱼的养殖,197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引进尼罗罗非鱼,该鱼养殖性能远比莫桑比克罗非鱼好,从此罗非鱼养殖在我国迅速发展,特别是奥尼杂交鱼种的养殖,使我国罗非鱼的养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0年的年产10万t到2000年的63万t,占亚洲总产的 51.75%,2012年更是达到155万t,占亚洲总产的49.73%。罗非鱼在我国除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等个别省(市、区)外,其余30多个省(市、区)广泛养殖罗非鱼。在国际上,中国大陆罗非鱼养殖产量居全世界首位(表2)。

3.1.2 中国台湾

1946年,中国台湾吴振辉及郭启彰从印尼引进罗非鱼,从而得名吴郭鱼。罗非鱼引入中国台湾后大量养殖,其肉质鲜嫩,小刺少,虽然微有土腥味,但因养殖容易、价格便宜等因素,成为大众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台湾将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进行杂交,不论正反杂交种,都统称为“福寿鱼”,由于水面有限和水质管理的控制,中国台湾罗非鱼养殖面积和产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并未继续增加,罗非鱼养殖面积约 8 600 hm2,虽然每年养殖产量有所增加,基本保持在每年 6万~7万t,但在罗非鱼的品质上不断提高。

3.1.3 印度尼西亚

罗非鱼在印度尼西亚养殖历史悠久,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三大罗非鱼主产国,其产量仅次于埃及。从1950年开始产量有0.1万t,这个产量一直维持了将近20年,1970年产量开始稳定增长,并从1990年开始罗非鱼产量大增,在过去10年印度尼西亚的罗非鱼养殖产量同样有了突飞猛进的增加,2012年养殖产量达到了72万t,印度尼西亚罗非鱼产业发展非常迅速。

3.1.4 菲律宾

自20世纪80年代引进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齐利罗非鱼等种类,彻底改变了菲律宾的淡水养殖,菲律宾的山塘、水库多,罗非鱼养殖水面达5 000~20 000 m2。菲律宾罗非鱼生产和其他罗非鱼生产国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罗非鱼产量排世界第四位,2012年总产量达31万t,养殖产量达到了26万t,捕捞产量基本稳定在 4万t 左右。

3.1.5 马来西亚

进入20世纪90年代,马来西亚才大规模投资淡水养殖,其中罗非鱼的养殖品种有莫桑比克罗非鱼、红罗非鱼等。罗非鱼主要养殖品种为莫桑比克罗非鱼,养殖产量较稳定。但由于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养殖性能较差,所以1998年引进红罗非鱼后,产量才迅速增长。

3.1.6 泰国

自1965年泰国获赠尼罗罗非鱼以来,罗非鱼便在泰国国内大量繁殖。泰国罗非鱼的捕捞量每年有5万t左右,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泰国最初养殖的是莫桑比克罗非鱼,后来以尼罗罗非鱼为主要养殖对象,全國都在养殖,产量不断增长,从1990年的2万t发展到2012年的15万t。

3.1.7 越南

越南主要养殖尼罗罗非鱼,生产产量相对较低,2002年只有不到1万t,但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适宜,越南开始逐步加大罗非鱼的养殖量,越南渔业部鼓励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要求到2010年罗非鱼产量要超过20万t,其中一半用于出口,出口额将达到1.6亿美元。目前罗非鱼每年国内需求量在5万t左右,2012年产量为10万t,预计未来10年产量将可达15万t/年。

3.2 美洲

罗非鱼1950年被引进美洲,但商品化生产始于1975年左右,直到2010年美洲罗非鱼产量已达420 705 t。目前,美洲各国都有罗非鱼的踪迹,但各国生产方式不同。美国自1991年开始大量养殖罗非鱼,养殖产量一直逐年递增,年均增长20%,目前美国大部分州几乎都养殖罗非鱼,从池塘、水泥池、循环水密养到网箱养殖等,多采用室内水循环精养技术,占产量的70%。主要养殖品种为尼罗罗非鱼。美国南部的得克萨斯、密西西比等州,东南部的阿拉巴马以及佛罗里达等州,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等州是养殖罗非鱼产量最高的地区,产量约为3 000 t。美国罗非鱼总产量不高,2012年美国罗非鱼产量只有1万t,市场上罗非鱼供不应求。美国在今后罗非鱼的养殖产量增长幅度不会太大,国内对罗非鱼的需求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拉丁美洲的墨西哥是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主要利用水库养殖,近年也逐步采用网箱养殖,主要养殖品种为尼罗罗非鱼。墨西哥罗非鱼产量近年来呈波动状态,年产量基本维持在7万t左右,2000年产量为7.55万t、2002年为6.22万t、2004年为7.52万t、2006年为6.92万t、2008年为7.09万t、2012年为7.95万t。厄瓜多尔和秘鲁历经虾病侵害后,改用罗非鱼与虾混养的方式,产量一般,主要是提高虾的成活率和投资收益。至于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牙买加则是发展集约式池塘养殖体系,产量一般。巴西不同地区有其养殖的重点对象,巴西东北部水产养殖的重点就是罗非鱼,从1995年开始养殖,养殖产量呈逐年增长之势,如1995年养殖产量为1.20万t、1999年为2.71万t、2005年为6.78万t、2011年为2.54万t,已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

拉丁美洲罗非鱼的鱼种主要是尼罗罗非鱼,占75%;红罗罗非鱼,占20%;莫桑比克和蓝罗非鱼则是用于杂交及配种。养殖体系以集约化池塘为主,占70%;网箱养殖,占25%;循环水系统养殖占10%。

3.3 非洲

非洲是罗非鱼的原产地,但由于各种原因,非洲水产养殖业一直发展不起来,20世纪90年代仅有3 000~5 000个池塘养殖罗非鱼,养殖面积120万~200万m2。至1999年全非洲罗非鱼产量只有11万t,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53个非洲国家中,有29个国家提出产量数字,主要产于河、湖中,鱼种以尼罗罗非鱼为主,占94%。埃及是世界罗非鱼主产国之一,产量居世界第二。1998年之前埃及罗非鱼养殖量都较小,从1999年开始,埃及罗非鱼的养殖量达到了指数级的增长,从1998年的5.28万t增长到2012年的76.88万t,年均增长率为21.08%。1990年之前埃及罗非鱼的捕捞量为0,从1991年开始到2010年捕捞量平稳地波动增长,年均捕捞量为11.71万t。埃及罗非鱼产量在2007年至2008年、2009年至2010年有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长,从2007年的36万t增长到2008年的47万t,又从2009年的49万t增长到2010年的68万t。埃及罗非鱼产量如此大幅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其养殖产量的大幅增长,而其捕捞产量几乎稳定维持在10万t左右,养殖产量从2007年的26万t增长到2008年的38万t,又从2009年的39万t增长到2010年的55万t,2011年产量为61万t。

4 世界罗非鱼生产的增长动因

罗非鱼养殖产量近20多年呈指数级上涨趋势,1990—2012年平均增长率达11.75%。罗非鱼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如此迅速,主要可以归因为罗非鱼自身特质因素、市场因素、政府和技术等因素。

4.1 罗非鱼自身特质因素

4.1.1 拥有广阔适宜的养殖区域

罗非鱼是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食物,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分含量的咸水中,可以存活于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对溶氧较少的水源有极强的适应性。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鱼在面积狭小的水域中也能繁殖。所以对罗非鱼来说,有广阔适宜的养殖区域,养殖量自然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4.1.2 养殖单产高、成本低

罗非鱼本身具有生长周期短、养殖产量高、适宜养殖的环境多等优点,本身适应养殖,养殖技术不高,养殖户对罗非鱼预期高,态度影响行为,养殖户必然会增加罗非鱼的养殖量,进而引起罗非鱼产量的迅速增长。

4.2 市场因素

4.2.1 销售价格低

罗非鱼有着广阔的现有市场和待开拓市场,致使罗非鱼拥有诱人的价格,并且由于其本身生存条件受限制较少、成本低廉的特点,养殖户受罗非鱼价格高和成本低的双重影响,养殖热情较高,市场原因导致了罗非鱼养殖产量增加,销售价格低。

4.2.2 市场潜力大

罗非鱼有较大市场潜力[7]。随着世界鳕鱼等资源锐减,全球白鱼产品价格上升,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已将罗非鱼转变为可替代逐年短缺的鳕鱼等海洋优质的“白色三文鱼”,罗非鱼越来越被市场所接受。全世界罗非鱼消费量逐年增加,罗非鱼国际消费市场正在形成。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大陆现有水产品消费水平还较低。年人均消费还不足20 kg,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是日本的1/5。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品消费逐年增长,广大群众期盼吃到高品质、价廉的鱼类,而罗非鱼正是这一类的优质鱼,它无肌间小刺,更是老人、小孩的最佳食品。1尾1 kg左右的罗非鱼售价为16~20元,三口之家吃一餐很经济实惠。所以罗非鱼的价格与消费市场的发展相吻合。随着人们对罗非鱼的了解加深,今后如能做到多季节鲜活上市,中、高档餐馆也能吃到罗非鱼,再随着罗非鱼加工产品的多样化,消费水平会整体提高,国内罗非鱼的消费量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增长。

4.2.3 减少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依赖

鉴于目前全球海洋资源衰竭严重,大家也都试图找到这样一个品种来替代,有助于缓解海洋渔业资源衰竭带来的问题。目前全球海洋资源正在逐步衰竭,罗非鱼既有捕捞产量也有养殖产量,罗非鱼可以作为一种替代品种来缓解海洋资源的衰竭,所以罗非鱼养殖产量的增加对于缓解海洋渔业资源衰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罗非鱼产业的发展可以减少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依赖,有效缓解国内外海洋资源的恶化。

4.3 其他因素

4.3.1 政府扶持

从政府的支持力度来看,随着罗非鱼产业的发展,世界许多罗非鱼生产国陆续出台了一些罗非鱼养殖的补贴政策,这激发了渔民养殖罗非鱼的热情,促进了罗非鱼产量的增长。另外,各罗非鱼主产国在罗非鱼养殖方面用于科学研究的投入也逐年递增,合理的养殖管理方式为罗非鱼养殖提供了有利的指导作用,使得罗非鱼产量上升。

4.3.2 技术跟进

从罗非鱼生产技术来看,在1956年罗非鱼引入期,主要引入的品种为莫桑比克罗非鱼。罗非鱼的繁殖失控导致过度投放,造成罗非鱼上市时发育不良、规格小,挫伤了养殖户罗非鱼池塘养殖的热情。罗非鱼雄性化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罗非鱼群体的雄性化,促使罗非鱼上市规格的统一化[8]。此外,罗非鱼新品种的引进与研发,对罗非鱼营养和养殖系统的研究,以及罗非鱼市场和加工行业的发展,致使罗非鱼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得到了快速的扩张。

5 结语

罗非鱼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國家都在发展罗非鱼产业,世界罗非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大陆来说,一方面是机遇,另一方面也是挑战。中国大陆可以趁着这股发展浪潮,迅速开发自己的罗非鱼产业,而无需花费大力气在宣传上,中国大陆罗非鱼生产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云南省等,由于产业发展过于迅速,过分注重产品数量而忽视产品质量,造成中国大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印象是低廉产品;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罗非鱼产业崛起,其产品必然冲击中国大陆现有的罗非鱼销售市场,这也迫使中国大陆罗非鱼产业作出对应的调整,解决过剩产能,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从而提高中国大陆罗非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樊旭兵. 中国罗非鱼:21世纪中国献给世界的鱼——论罗非鱼的全球消费、全球养殖、全球竞争和全球营销[J]. 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2011(1):46-50.

[2]祝璟琳,杨 弘. 我国罗非鱼质量安全SWOT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渔业经济,2011,29(6):122-126.

[3]李晓钟,王 斌. 我国罗非鱼产业国际市场势力实证分析——以美国市场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10(8):70-75.

[4]代云云,袁永明,袁 媛,等. 中国罗非鱼流通模式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0):401-404.

[5]陈蓝荪. 世界罗非鱼捕捞和养殖的动态特征研究[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6(4):477-482.

[6]崔 和. 罗非鱼生产与贸易形势分析[J]. 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2015(1):99-100.

[7]代云云,袁永明,袁 媛,等. 基于灰色定权聚类模型的罗非鱼国内市场潜力分析[J]. 中国渔业经济,2014,32(2):142-147.

[8]杨 宏,甘 西,卢迈新,等. 罗非鱼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J]. 海洋与渔业,2012(2):29-31.

猜你喜欢
罗非鱼世界
罗非鱼生态健康养殖研究进展
美国消费鳕鱼超过罗非鱼
罗非鱼养殖模式
贸易战,罗非鱼首当其冲!面临众多不利因素,昔日的王者罗非鱼还能打一场翻身战吗?
罗非鱼 年总产量全国第三位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罗非鱼肥胖症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