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也不A,B也不B,格式研究

2017-03-21 10:16杨磊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1期

杨磊

摘要:A也不A,B也不B,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能够表达多种意思,这篇论文就将以A和B为名词时,在这个格式中的应用所表达的意思为基础进行格式研究。其中初步研究出的有选择语义、陈述语义。

关键词:A也不A;B也不B;动词;选择语义;陈述语义

“V 也不 V”除了表示转折否定关系外,还可以表示一种选择关系,或是表达一种中间状态。而类比于这个结构,“A也不A,B也不B”格式出现的语境中格式更加强调的是说话者的主观态度,而非事件本身。本文主要考察“A也不A,B也不B”的语义特征,探讨“A”、“B”的类型。在讨论以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些“也”的用法和特征。[1]吕叔湘指出:“也”表“甚至”,加强语气,前面隐含“连”字,多用于否定句。

[2]朱景松(2007)指出,“也”表强调,提示,被强调的对象在“也”的前面,用表示单个事物的词语指称,还可以出现“连”、“甚至”等词语,多用于否定句。

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A和B分为不同词类所表现出的不同语义。

一、“A也不A,B也不B”中A和B是动词的情况

首先,A也不A, B也不B格式中,若A和B是动词的话,则这个结构具有选择语义。即要么A要么B,在A與B中间选择一个行为或者选择C。但是在选择语义之中又夹杂着埋怨的语义。

例如:1.你走也不走,留也不留,进进出出的干什么。

2.你跳也不跳,唱也不唱,实在不适合再呆在歌舞团里了。

3.这个教室是好不容易借来的,学也不学,研究也不研究的人不准入内。

以上三个例子中A、B都是动词,表示的都是选择语义,其中,例1表示的是:要么走,要么留。而例2和例3择有A、B、C三个选项,要么A、要么B要么就选择A、B之外的C。例2表示的是:要么唱,要么跳,要么离开,例3表示的是:要么学习,要么搞研究,要么就别进来。所以在当A、B是动词的时候,“A也不A,B也不B”格式具有选择语义,但是在选择之中同时还掺杂着埋怨的语义,例1中除了选择走和留之外,还包含着对于处于徘徊状态人的埋怨,即你的徘徊打扰到了我的正常工作生活。而例2中也夹杂着对于在舞蹈团里不作为的不满和埋怨。在例3中也同样,对于不学习也不研究的人加以谴责和埋怨。

其次,A也不A, B也不B格式中,若A和B是动词的话,则这个结构具有陈述的语义特征,但是此语义特征根据上面提到的吕叔湘和朱景松观点,可以从其中感受到否定的语义。

例如:4.巧珠奶奶见谭招娣一进来,弄得大家喝也不喝,吃也不吃,桌上的酒菜都凉了。

5.秦司令,坐也不坐,喝也不喝,盯着大显示屏看着说“把演习再放一边。”

6.马锐一出去,马林就后脚鬼鬼祟祟地跟出去,门锁也不锁,关也不关,还开着电视家假装临时出去上厕所,以备马锐突然折回。

7.人家孩子回来,吃也不吃,喝也不喝就是卧着,这是使狠了,累乏了,告他们以后不能这样。

8.卖报的残疾人老李,三天两头跑储蓄所,每次十块八块,一堆零钱,点也不点,数也不数就递到柜台里,第四百货商店储蓄所营业员每次都是笑脸相迎。(《人民日报》1996 年)

9.自己的案子冤,不能成立,总猜想到底怎么回事,听过他的话,我连猜也不猜,想也不想了。(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以上六个例子中A、B都是动词,表示的都是陈述语义,表示的是对于一个既成事实的客观陈述,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为转述一个客观事实。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不夹杂个人情感,所以说它是陈述语义。但是在陈述语义之中又包含否定语义,即,例:4:不吃,不喝;例:6:不锁也不关等,是对A和B的否定。

总结来看,当A和B都是动词的时候,有选择语义和陈述语义两种语义,但是搭配选择语义的附加语义是埋怨语义,搭配陈述语义的是否定语义。

从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搭配选择语义的附加语义是埋怨语义,搭配陈述语义的是否定语义。两者搭配一般情况下是固定的。

二、总结

看来,“A也不A, B也不B”格式,当A、B分别是动词时, “A也不A,B也不B”结构具有选择语义和陈述语义两种,同时,选择语义又附加有埋怨的意思在内;陈述语义又附加有否定语义在内。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3]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

[4] 武柏索.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商务印书馆.

[5] 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6] 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7]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8] 王圣博.试论“V 也/都 VP”的构造特征及其“也”、“都”的表达功用[J].汉语学习,2008(5):69-77.

[9] 王霞.“V 也 VP”的语用特征、认知解释及句式归属[J].宁夏大学学报,2009.31(1):49-52.

[10]贺炜.论“V都不V”格式[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1] 杨琳琳.语义框架在词汇、语义现象中的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2007(05).

[12] 邵敬敏.“连 A 也/都 B”框式结构及其框式化特点[J].语言科学,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