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2017-03-21 10:49,,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军队研究生素养

, ,, ,

军队研究生培养的根本目标,是适应军队建设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而信息素养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1]。通过信息素养教育,军队研究生具备强烈的信息意识,能够有效获取、分析、选择利用、组织和管理纷杂的信息,有效拓展自己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将有用信息科学地融入自己的知识构架。通过掌握前人已有的工作成果或了解行业内别人正在从事的工作,启发自己的创新思维,创造出新的成果。可见,信息素养教育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可持续学习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是军队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始于20世纪80年代。笔者在CNKI数据库以“信息素养教育”或“信息素质教育”为主题词,共检索到1995年以来相关文献7 000条篇,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但与“军队信息素养”相关文献仅49篇,其中探讨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相关文献仅2篇,说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军队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特别是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1 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教育体系不完善、课程不连贯

国内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地方高等院校如何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并制定了相关信息素养标准。如2005年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制订的《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制订的《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等。但针对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较少,也没有相关标准的研究,导致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培养没有特定的目标、缺乏明确的教育方向,信息素养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

大多数高校的信息素养课只是选修课,只在本科阶段开展,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即便研究生阶段开设有“文检课”,也仅限于研究生集中授课的一年或半年,“文检课”之后,没有进一步跟进教育。虽然图书馆不定期举办一些培训,但主题相对独立,学生任意选择参加,缺乏连贯性[2]。

1.2 课程内容陈旧,缺乏与学科、专业、军队特点的结合

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学生过份依赖网络搜索引擎,新的信息技术、情报获取或分析工具层出不穷,违反学术规范、不遵守学术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而现有的信息素养教育仍然“以不变应万变”,课程内容普遍陈旧落后,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3],无法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针对用户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安全的教育更是鲜有涉及。

信息素养教育必须重视与学科专业的结合,这是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者的共识。国外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参加学科特定的内容将不能学习到信息素养”[4]。军队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军事信息的保密性、隐蔽性、间接性等特点,决定了军队信息素养教育在普通高等教育通用内容的基础上,必须增添适合军队特点的新的内容。而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大多独立于专业课教育之外,缺乏与学科、专业知识、军队需求的紧密结合。

1.3 忽视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和阶段性需求的差异

研究生群体因性别、认知能力、教育背景、所学专业不同与城乡差异,信息素养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5]。此外,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差异明显,在低年级、高年级、下室前与下室后、论文写作等阶段均呈现不同的信息需求。这些特点决定了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必须结合阶段性需求、阶段化推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近年来地方高校有分阶段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尚没有分阶段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6]。

1.4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实践性差,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现有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多为课堂教学,或用户到馆的讲座和辅导等,一般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授课,缺乏启发性、实践性。而信息素养教育是门实践性课程,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所顿悟,启发创新性思维。此外,现有教育没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信息工具,与学生缺乏有效互动。

2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2.1 制订《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明确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信息化条件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军队信息素养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美国ACRL《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英国SCONUL“信息素养七大支柱”等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信息素养标准,以及我国《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可以看出,虽然表述不尽一致,但不同国家、地区、高校认同的信息素养指标是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利用和信息伦理道德。除以上公认的能力标准外,军队研究生需强调信息意识的培养。因为信息意识是自觉寻求、利用和创造信息的驱动力,有了创新意识才能引发创新的行为。此外,军队研究生还需具备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了解失窃密的相关知识,掌握安全防护的技能。因此,《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应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分析与利用、信息安全、信息伦理道德8个维度。通过全面覆盖军队研究生应当具备的素养能力,为其创新能力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课程内容、目标设计提供依据。

2.2 制订“基础-学科-创新”三阶段、全程式课程体系[2]

2.2.1 基础阶段

一年级新生是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初始阶段。在新生入学之初开展,主要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信息获取意识、习惯和信息伦理道德,能够明确信息需求和所需的信息范围,掌握最基本的信息获取技能。

教育内容包括了解图书馆资源及其分布和服务、掌握联机目录使用、纸质文献查找、数据库资源导航的使用、网络搜索工具利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了解基本的信息检索知识。

教育形式主要有实地参观图书馆、图书馆网站的虚拟参观、图书馆讲座、文检课。

本部分主要对R&D投入与产出所选用的变量作稳健性检验,以支撑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考虑到企业R&D投入有较强的可逆性,管理层能够比较容易地操纵当期的R&D研发投入,造成研究结果的失衡。因此,笔者尝试采用企业技术人员数量作为替代指标来进一步分析。因为技术人员数量是企业R&D研发投入与科技专利产出的另一重要因素,且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容易造成核心技术的泄露,所以技术人员的聘任是比较稳定,是不易操控的R&D研发投入产出指标。为此,本文手工搜集了2010—2014年财务报告中的技术人员数量,数据来源于巨潮网,并构建如下模型进行考察:

2.2.2 学科阶段

研究生下科室之前的集中授课阶段是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阶段。主要培养基于学科专业的信息检索技能,专业的文献管理、评价、分析能力,重点突出信息素质与学生学科专业、军队特点的结合。

教育内容包括专业学科数据库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对军事领域本专业及相关专业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利用主题词、“布尔逻辑”、多方限定等方法准确、全面地检索文献。学生能够通过军综网等内部网络及其它手段,获取军事相关信息并掌握专利、学位论文、标准等特种文献的查找技巧。

教育形式为传统文检课与嵌入专业课相结合。嵌入专业课是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尝试热点。将信息素养课程嵌入到学生专业课课堂,由馆员与专业课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在专业课程中无缝融入信息素养培养,使学生能够根据专业需求,学习查阅书籍、检索相关文献,拓展对专业知识了解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信息素养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双赢。

2.2.3 创新阶段

学生下科室后和论文写作的阶段,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加强和巩固阶段。此阶段突出信息管理、重组、创造、评价能力的培养,使用户具备信息挖掘、分析、融合、知识创新的能力。如能够综合不同观点,形成适用于自身专业领域的新观点,并将其纳入自身知识结构;能够通过分析,找准项目当前热点和新的生长点;能够满足科研课题全程的信息需求及高质量论文的写作与投稿等。

教育内容包括文献调研的方法与技巧、论文及科研立项的选题与开题、课题跟踪技巧、TDA、Citespace等分析软件运用,文献管理软件运用,期刊影响因子、F1000、H指数等评价指标运用,论文写作与投稿技巧。

此阶段学校组织的集中授课已经结束,学生多数已到科室、基地进行培养。此时的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虚拟课堂”,如网络课程、Libguides学科服务平台的在线课程;利用学科馆员专业博客、QQ、微信、手机图书馆等通讯工具进行在线教育。此外,提倡学科馆员走出图书馆,走到科研一线,继续跟进和指导学生的信息活动实践,积极开辟信息素养教育的“校外课堂”。

“三阶段”课程体系的内容由浅到深、逻辑层次由低到高,课程覆盖《指标》8大维度的能力要求,即以信息获取与利用为出发点,信息分析、评价和管理为重点,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为保证,是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通过有重点、分阶段的动态提升,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全程渗透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使信息素养的学习成为常态,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

2.3 倡导教学方法改革

2.3.1 构建“创新人才信息素养培养路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08JA880032)成果,即“五元”工程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引入军校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培养[7],构建具有军队特色的“创新人才信息素养培养路径”(图1)。包括提出问题(问题感知阶段,如课堂教学前,挑选一个或多个课题作为案例,由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思考)→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挖掘课题中隐含的检索词或检索内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判断、明确信息需求、划定信息源范围、确定信息获取方法和途径)→实践过程(查找资料、制定检索式,修正完善检索结果)→评价总结(形成理性认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分析和管理,评价实践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产生解决问题的顿悟)→建立新目标(形成创新原动力解决新问题)。通过周而复始的训练,不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促进其知识的技能迁移,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具备创新思维。

图1 军队创新人才信息素养培养路径

2.3.2 案例教学和启发讨论法相结合

所有教学模块均结合学科专业知识的具体案例,启发式进行讨论。教师从学生身边具体的案例出发, 模拟课题,通过启发、引申,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研究表明,教学方法的改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使其真正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进而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启信息素养与创新实践的结合活力[6]。

2.3.3 重视实践性教学

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环节是学员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重视实践教学,首先要优化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环境,重视小班化教学,保证学生能够一人一机;其次要增加学生实践学习的时间比例,如设置专门的实践课,或者调整课上时间安排,将教师授课与学生实践时长由传统的3:1调整到1:3;第三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如举办“校园信息检索比赛”“网络检索知识大赛”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2)。

图2 军队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分阶段、全过程”课程体系架构

3 小结

切实加强军队研究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除构建适应军队特色的信息素养课程体系外,还应真正重视观念的改变,彻底改变信息素养课程在军校教育体系中的弱势地位。此外,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变图书馆员兼职授课的现状,选配有热情、具备学科背景的学科馆员专职进行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工作。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地掌握信息素养教育的新理论、新技术,使教学内容能及时反映高新科技和理论的最新成果,同时保持与学科知识发展的同步与密切结合。除满足现有知识的教学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针对专业领域最新前沿进行探索与钻研。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引领学生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积极地思考,并在学习中迸发出知识创新的火花。

猜你喜欢
军队研究生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旧军队的改造和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
中国军队河内受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