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功德:搭起国际交流的平台
——师生九人点评2017年“北京舞蹈双周”

2017-03-22 08:43欧建平等
艺术评论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现代舞编导舞者

欧建平等

2017年7月18日至30日,由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策划,并与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北京舞蹈双周”如约而至且盛况依然,其诸多亮点中有两点格外耀眼:一是它因连续九年的成功举办、水准和国内外影响力的逐年递增,荣获了“北京文化艺术基金”的资助;二是它在香港政府驻京办事处的资助下,推出了三台由香港编舞家创作的经典舞作和新人新作,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在结构上,本届舞蹈双周延续了往年第一周“舞蹈营”教学和第二周“展演周”观摩的模式——在前者中,16位来自美国、波兰、匈牙利、爱沙尼亚、德国、芬兰、挪威、日本、印度、新加坡、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共14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现代舞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地提供了多种流派与风格的基训与编舞课程;在后者中,每天早上9点至10点45分,均有10位中外导师开设大师班,为各国舞者继续提供不同风格的舞蹈课程;每天下午自2点30分和5点开始,各国新锐编导创作的10台共54个作品,按照各自经验的多少和规模的大小,分别在“青年舞展”和“另类平台”上亮相;而每天晚上8点开始的“焦点舞台”,则连续推出了6台大型演出,它们分别来自中国的北京、广州和香港、挪威的奥斯陆、以色列的贝尔谢巴和德国的开姆尼茨,由此为国内外现代舞的从业者和爱好者们打开眼界、增长知识、分享体悟、化解困惑,搭建起了一个国际化、高效率的交流平台,实为功德无量。

蒙汉“三明治”式的《圆2:源流》

雷动天下《圆2:源流》剧照,摄影:殷鹏

作为“北京舞蹈双周”的东道主和主办方之一,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在“焦点舞台”第一晚的开幕演出颇为引人瞩目,今年的编导是该团的资深蒙古族驻团艺术家訾伟,蒙古语吟诵者乌日柴呼,潮尔琴演奏者那日森,蒙古语演唱者娜仁其木格,舞美设计李瑞,灯光设计李骏龙,服装设计王彦,由全团的14位舞者精心演绎。

这台新作与訾伟几年前编导的《源》构成姊妹篇,他希望从“圆”这个“有始无终”的图形和循环往复的象征入手,深入表现“源”这个万物起点和“流”这个进化历程间的关系,因此,舞者们川流不息的动作中,始终贯穿着由他亲自编导并示范、复杂多变的空间调度,并在不经意中,折射出他充沛的肢体能量和缜密的空间意识,由此为这部原本抽象的现代舞平添了强烈的戏剧性和抓人的可看性。

整台演出中,最为令人惊喜并且催人泪下的部分,当然是由乌日柴呼用蒙古语吟诵的诗:“……遥远的天边,那是我的摇篮。远离不了我心中的辽阔,那是我的心。红色的太阳下,那是万物的摇篮。生生不息离不开的,那是爱的源流。银色的月光下,那是河流的光芒。千千岁月离不了的,那是祖先的恩赐……”(可惜汉语译文远不能传达乌日柴呼用蒙语吟诵出来的魅力和威力!)由于这首诗的作者就是他本人,因此,他在长吁短叹的蒙语吟诵中,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低回凝重,让我们感同身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耳闻目睹到了这位年轻蒙古族诗人和演员的火样赤诚!

整台演出由三部分构成,其中的第一、三部分均为优美动人的蒙古族诗歌吟诵、器乐演奏和声乐演唱,而第二部分的舞蹈则抽象凝练,虽然时间更长、演员更多,却被编导异想天开地“三明治”于滋养丰厚的蒙古族文化之中,令人觉得既意味深长,又颇有些费解:为什么这大段的舞蹈中没有使用任何明显的蒙古族舞蹈或文化元素?因此,倘若编导能将其中的创意表达清晰,令人信服,进而使得这三部分在风格上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一定能让这台现代舞日臻完美,令人回味。

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风中二十》剧照,摄影:殷鹏

特别值得鼓励的当是“雷动”的全体青年舞者,他们精准无误却貌似即兴的动作、动静合一且张弛有致的动感、全情投入与乐舞浑融的表演、层次分明且张力饱满的质感四合一,为这段原本抽象凝练、满是几何调度的现代舞提供了着实吸睛、拍手叫绝的精彩!

但金无足赤,这部新作中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群舞的慢动作中那组挺胸仰头、长裙拖地的造型与沈伟的经典《天梯》过于雷同,而那短整齐划一的慢舞则太像沈伟的另一部经典《地图》,只是其中的对抗性张力远不如沈伟舞者们的强度,依然保留着国内舞者们惯用的柔顺舞风。众所周知,在舞蹈创作的实践中,某些动作瞬间偶尔发生与前人相似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足以为奇,但随后一旦发现,则应立即修改为好!

纪念香港回归祖国的《风中二十》

这台具有历史意义的精品荟萃看点多多,它是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创团团长曹诚渊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而诚意策划的,演出于第二晚的“焦点舞台”。90分钟的16个舞段精选自曹诚渊、黎海宁、桑吉加、黄狄文、庞智筠这五位香港编舞家二十年来首演的13部大型经典舞作,为我们展示了这三代创作者各不相同的心路历程和专业背景,但对于不曾看过整台作品,又在节目单上找不到相关介绍的内地观众而言,整台演出显得有些松散。笔者也只能就曾看过整台作品的舞段加以点评。

舞如其人。曹诚渊的乐天性格在《三千宠爱》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其中的“绿色娘子军”舞段是对《红色娘子军》与《天鹅湖》这两部中西芭蕾舞剧经典进行解构与重构的结果:男女舞者们身穿绿色军装和天鹅裙认真操练,并在一连串的大跳过场中,表现出高涨的革命热情和高扬的贵族气派;精神抖擞的舞者中,有两位颇为抢眼:一位是曾在27年前的巴黎国际现代舞比赛中,为中国现代舞夺得第一块金牌的乔杨,她如今年过半百,却依然光彩照人,令观众唏嘘不已;另一位则是个头高挑、形象出众的新秀余艺,而他表演的那段难度颇大的独舞则让我们看到了北京舞院历年来名不虚传的教学质量——这段男子独舞本是为两届“桃李杯”古典舞金奖得主邢亮量身打造的!

几次在香港碰见黎海宁,我都是在书店和电影院里,这或许是她的作品总是以深沉凝重的人性题材和厚积薄发的文化功力而著称的原因之一,而她的《逐色》《孤寂》和《畸人说梦》则无一例外——无论是滚滚风雷中的芸芸众生,还是黑绸缠身的孤独女人,或是屡遭拒绝的可怜男人,都表现出她对人生悲欢离合、命运无常的深刻理解。

桑吉加的《那一年·这一天》中,有不少“接触即兴”的美妙瞬间,令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当年叱咤风云的身影。而这些年轻舞者们活灵活现的肢体,以及由此产生的“力、时、空”变化,则诱使我们对他们聚散无常的空间调度,做出人生际遇的丰富联想。

黄狄文的《思缠想后》,意为思前想后,因为广东话中的“缠”字既与普通话中的“前”是谐音,又意味着动作间无休无止的缠绕,由此为动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言之有理的逻辑关系,而红衣男女们随着击打节奏持续扭动的形象,则让我们联想到了人与人之间剪不断理还乱这种既复杂又有趣的关系。

庞智筠的《购人心弦》不仅是对香港这个“购物天堂”的真实写照,而且通过舞者们各种夸张的哑剧语言,颇具讽刺意味地表现出了购物者们的形形色色,并揭示出了人性中的种种欲望。

实至名归的“香港经典再现”

这台“三合一”的“香港经典再现”虽然亮相于展演周第一天下午的“另类平台”,但三个作品均出自香港现代舞界的第二代编舞家之手,并且都是他们的成熟之作,因而给人迥异不同却妙不可言的感受。

《游园惊梦》剧照,摄影:殷鹏

《不是双人房》剧照,摄影:殷鹏

马才和与严明然夫妇自编自演的《不是双人房》首演于1995年,据说灵感来自他们游学佛罗伦斯期间亲睹的一对邻家男女同床异梦的真实故事——他们每天从早到晚均争吵不休,打打闹闹,但次日清晨又必定言归于好。独出心裁的是,舞台中央的那张床居然是矗立着的,而那对男女则在床上的被窝里和床下的桌椅旁,生发出争抢床单和桌布、乱扔衣物和桌椅,甚至相互厮打等一系列强烈对抗的哑剧动作,直到两人重归于好之后,才开始跳起彼此和谐的舞蹈来,令人忽而紧皱眉头,忽而忍俊不止,同时亦禁不住思考这种生活的意义何在。

梅卓燕最初是在香港舞蹈团跳中国舞的女主演,赴美深造时爱上了现代舞并一发而不可收,随后则成了香港舞蹈界最早传授“接触即兴”的舞蹈家,而她1986年首演的《游园惊梦》便是受白先勇同名作品启发,用现代舞的观念和方法,表现戏曲之美,抒发个人情怀的佳作。1996年,我首次赴台讲学期间,曾亲睹过她为台湾戏曲出身的资深舞蹈家吴素君复排的版本,其细腻传神的内功和形神兼备的做派至今在我眼前浮现,并回味无穷。相比之下,此次担纲的优秀青年舞者宋婷婷就显得稚嫩,甚至苍白了。这个现象使我想到,现代舞者的训练中,如何融入传统舞蹈的精气神,应该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为整台演出压大轴的《男生》出自香港舞蹈界的“鬼马”编导伍宇烈,1996年由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委约创作并在法国当代舞比赛上获奖,随后曾来北京公演,所到之处无不赢得观众的高声喝彩!舞蹈成功的诸多原因中,不仅有让老年观众怀旧、让青年观众亢奋的电影《黄飞鸿》中的老歌《男人当自强》,不仅有普通观众在这个阴盛阳衰的舞蹈舞台上,突然看到这群技精艺熟漂亮男生时的意外惊喜,更有舞界专家对编导能把男生的聪明、调皮、机智、逗趣,以及台下争强好胜、台上配合默契的真情实感,转化成了如此鲜活舞蹈语言的激赏!感谢“双周”组委会从马来西亚请来了资深的原版舞蹈家叶忠文担任复排指导,并从军艺借来了沈徐斌、符思文、刘华斌、庞冠宇、石强、叶伟炳这六位2013级的漂亮男生,他们在炎热暑期中的虚心求教和勤学苦练,才将原作中的精细调度和玄机处处表现得如此完美,而沈徐斌表演的芭蕾男孩更将这种贵族艺术特有的“条件、能力、技术、形象”,通过与把杆和其他男生们的俏皮对话表现得惟妙惟肖,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主课老师张志等军艺舞蹈系老师们教学与育人的同样有方!

《男生》剧照,摄影:殷鹏

猜你喜欢
现代舞编导舞者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历史尘埃:回溯中国现代舞的早期发展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编导:贩卖热情的人
探究现代舞艺术的发展
——东西方现代舞艺术的融合
关于艺术编导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现代舞创作现状漫议
现代舞创编性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