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成效几何 百姓最有发言权

2017-03-22 22:23杨晨
祖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异地药品医疗

杨晨

看病吃药堪称民生晴雨表,是城乡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也是历年两会老生常谈的议题。

取得一定成效 差距依然很大

医改实施后,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一定范围内方便了群众看病,但是离群众对医疗保健的要求差距还是很大。医改、医疗中的许多突出问题和解决方案依然是今年两会中热点。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我国还要继续向更多的医疗顽疾开刀,下更大力度制止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蔓延,2017全国两会,需要对目前医疗行业中的以下重点问题开药方。

一是对普遍存在、严重败坏医德医风的医品药品回扣等医疗腐败现象拿出重点解决方案,要拿出有效打击治理的方法;二是严重威胁医保基金安全的造假骗保现象屡禁不止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高价倒卖专家号,增加看病成本,人为造成看病难的问题加大打击力度,加紧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督制度,杜绝医院与号贩子内外勾结现象;四是亟待来自工商和药监等单位的代表就如何打击假冒伪劣药品和欺骗患者的医药虚假广告现象提出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五是来自医疗领域的代表拿出切实可行的提案解决医疗一线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六是需从导致患者不堪重负和浪费资源的过度医疗问题入手,解决日益对立的医患关系。

两会话题必须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医患矛盾和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早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政府下大力气严查和严打,可是民众还不能对当前的医疗环境打出高分。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中国大概有50%的人对去医院看病存在或多或少的诟病,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药品价格、医疗收费过高。“不怕穷,就怕病”;“小病不用看,大病没钱看”;“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醫院抬”,“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些顺口溜表达了许多群众无钱看病、因病返贫的无奈与辛酸。

医疗联网解决异地就医问题

去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时谈到,政府下决心要推进全国医保联网。要在今年基本解决省内就医异地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使老年人跨省异地住院费用能够直接结算,使合情合理的异地结算问题不再成为群众的痛点。

异地看病难、报销难是困扰百姓就医的老大难问题,因此,关于医保全国联网一直牵动人心。在媒体发起的“我向总理提问”的网上投票调查中,排在十大民生问题首位的就是加快推进医保的全国联网,有1000多万名网友把票投给了这个问题。总理为解决全国医保联网列出的时间表,无疑让那些奔波两地、饱受医保异地结算之苦的人心情激动。今年的两会,针对全国医保联网的问题,医疗系统能否对总理对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值得重点关注。

2016年6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和健康水平。2016年12月9日,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基本医疗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这就是人社部发2016年120号文件。文件明确了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要政策、结算模式、经办规程、部级平台和省级平台责任,还有信息系统的建设等一些重大问题。此前,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通过了初步验收。这标志着这项工作从政策决策、系统建设正式转向政策落实和系统部省对接试运行的这一阶段。同时,加强京津冀、上海、广东等地方调度,督促今年各地必须要实现省内的跨异地就医医保结算,并且与部级系统进行对接,做好准备。

重点难点都在医药分离

医院是以公益为本还是以效益为本,是目前困扰医疗改革和医患关系的关键问题。然而市场经济环境下,绝大多数医院实际要把经济效益放在特别重要位置甚至是第一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坚持公益性导向甚为重要。这就需要全国医疗行业破除以药养医,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供应保障,积极推进医药分开,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完善分类补偿机制。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必须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和投入责任。医改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也是一项责任工程,“十二五”医改规划首次明确了政府办医的责任,要求形成职责明确、分级负担、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这就是:地方政府承担主要的医疗卫生投入责任,中央政府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政府卫生投入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非基本医疗则主要交给社会去办,适应患者多层次的医疗需求。这不仅有利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卫生事业,也有利于政府集中精力保基本,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深化医改对策

为确保医改顺利进行,早日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宏伟目标,让百姓群众不再谈医色变,政府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扶持,严管医疗腐败和违规违法行为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在医疗体制机制上的调整则必不可少。本刊就此收集整理了部分来自各方的对策建议。

加大政府对供方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行财政“包养”(包括人员工资、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投资)政策,并对其人财物严格管控;由政府组织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统一配送; 由政府实行药品差价率(包括15%或0%加价等)管制;由政府实行药品零售最高限价;由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由政府出面,建立由公立大医院与公立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的松散型(也有极少数紧密型)公立医联体;由政府推行分级诊疗;政府鼓励建立专科和高端民营医院,不主张民营医院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严肃查处药品回扣、收受红包、骗保等行为,严厉打击“号贩子”、“票贩子”以及伤医杀医犯罪。加强政府对药品质量和医疗质量的监管;加大对“三医”(医保、医疗、医药)违纪和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将现有的全民医疗保险提升为全民健康保险(即将预防保健也纳入保险范畴)。在此基础上,将按人头付费同时用于门诊、住院和预防保健 + 让参保人有定期选择医疗健康服务提供者的自由 + 患者看病个人少量付费(即实行“413”健康保险管理模式)。也就是让“点菜”者(即医疗健康服务提供方)在自己“埋单”的同时让参保人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分级诊疗一直都是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李克强总理在去年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到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分级诊疗格局,要把基层医疗设施落实到位,以及抓紧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平衡医疗资源,减轻大医院医生压力和改善基层医疗水平。

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工作机制,为深化医改提供组织保障。包括加强党委和政府对医改工作的领导和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破除以药补医,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包括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公立医院药品分类采购、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逐步实行“两票制”、规范诊疗行为和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发挥医保基础性作用,加强对医疗服务的外部制约。包括加强医保经办管理职能、可开展设立医保基金管理中心的试点、全面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和创新基本医保经办服务模式。

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包括建立灵活用人机制和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包括加强健康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推进便民惠民服务。发展和规范社会办医,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包括提升社会办医发展水平和加强规范管理。同时,通过市场优胜劣汰竞争机制,采用兼并、购买(也可以通过托管过渡)等方式,建立更多以大医院为龙头,以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网络,非垄断的紧密型综合性医院集团(也称医共体或医联体),从而让更多的医疗卫生机构成为“一家人”。

猜你喜欢
异地药品医疗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稳字当先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如何开拓异地市场?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破除异地结算的地方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