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风歌》的情感内涵

2017-03-22 23:19张圆玲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刘邦

张圆玲

摘要:汉高祖刘邦在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之后迅速展开了翦灭异姓诸侯王的战斗。千古流传、荡气回肠的的《大風歌》,就是刘邦征讨淮南王黥布归来,经过故乡沛地时所作的。《大风歌》所蕴含的感情是复杂的,要想准确地把握该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就要立足当时的政治局势,做到知人论世。

关键词:刘邦;异姓诸侯王;大风歌;情感内涵

昔汉高祖刘邦作《大风歌》,司马迁用“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1]P389来描述刘邦的情态,让后人不禁想要探寻这首简短的诗歌里,究竟蕴含着怎样强烈的感情,能让身为皇帝的刘邦慷慨起舞,泣涕数行。我们不妨先从高祖的故乡沛县开始,追寻刘邦的脚步,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一、沛县刘季

公元前256年,汉高祖刘邦出生在沛丰邑中阳里,他原名叫刘季,做了皇帝之后才改名叫刘邦。刘邦为人豁达,有游侠之风,不喜欢从事农业生产,等到壮年之时参加官吏选拔,被任命为泗水亭长。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闲来无事或与小吏嬉笑,或到王媪、武负那里赊酒喝。刘邦每次到这两家喝酒,她们的生意都会好上数倍,于是到了年终,两家便撕毁债券,不提赊账的事了。

单父人吕公因避仇来到沛县投奔沛令,沛中豪杰都前来拜贺。宾客席位由贺钱多少来决定,刘邦一钱未带而来,却扬言“贺钱万”[1]P344。吕公素爱相人,见到刘邦,惊为天人,忙到门口迎接,并使之坐上座。初次会面,吕公就决定将女儿吕雉嫁与刘邦。他坚信,眼前这个爱与人戏谑调笑,又喜欢满口大话的泗水亭长,他日必定会振翅高飞,做出一番惊天伟业来。

刘邦既不热衷于积累家业,又不愿置身商贾,但他却出手大度,乐善好施,连父亲刘太公也认为刘邦没有哥哥刘仲那样勤谨本分。内心不安分的泗水亭长刘邦“以竹皮为冠,令求盗之薛治之,时时冠之,及贵常冠,所谓‘刘氏冠乃是也”[1]P346。在咸阳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壮阔场面时,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赞美:“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1]P344这说明在刘邦心中,成为像秦始皇那样的人才是自己追求的理想,有着鸿鹄之志的他是不可能让自己的生命就这么在平静中逝去的。他在送役徒前往郦山的途中,役徒有很多都逃散了,刘邦知道照这样下去,就算到了郦山,人也已经全部逃亡了,于是到丰邑西面的沼泽地带,停下来喝酒,在夜间释放了所押送的役徒,并潇洒地说道:‘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1]P347他还醉斩白蛇,成就后人以其为赤帝之子的神话的基础。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1]P344,这是诈言以“万钱”为贺的刘邦在被吕公当做最重要的客人来接待时,主吏萧何说的话。萧何称刘邦是个爱说大话却没成过什么大事的人,似乎对刘邦颇为不屑。其实萧何只是在帮刘邦打圆场,萧何是比吕公更早认识到刘邦绝非池中之物的人。萧何与刘邦是同乡,刘邦还是布衣之时,萧何常常关照他,等到刘邦成为泗水亭长之后,萧何更是常随左右。“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1]P2013。秦二世元年秋,陈胜起义,沛令欲响应,萧何、曹参首先想到的能做义军首领的人就是刘邦,后来又推举他做沛令。“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1]P350可见,在萧何、曹参看来,刘邦不仅能成大事,还是个极有担当的人。刘邦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他不自爱一己之身,愿为苦于秦王朝暴政的百姓出头。

汉高祖刘邦在沛县起兵,得到沛地父老的信任与支持,极度自信的他从此踏上了反秦的道路,在多年残酷的战斗中,他或许无数次的憧憬过自己衣锦还乡的场面。

二、悲歌《大风》

沛是刘邦反秦事业开始的地方,他一生中最安闲快乐的前半生就是在沛县度过的。汉十一年秋,淮南王黥布造反,刘邦亲自前往平叛。后来刘邦与英布交战于会甀,英布逃走,刘邦令别将追击,还军途中经过故地,不禁感慨万千: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1]P389-390

在这场历时十余日的盛大宴会中,沛地百姓以最大的热情款待皇帝和他的军队。皇帝人马众多,考虑到会给百姓造成负担,想要离去之时,沛县百姓更是举城出动,带着酒肉追随刘邦至城西郊外。感于百姓盛情,刘邦又停留三日。沛县的百姓始终热情高涨,沉浸在欢乐的宴饮氛围中。他们或纵酒高歌,或以讲述皇帝发迹前的故事为乐。这里面既包含了真挚的乡情,更有因刘邦成为皇帝而产生的荣耀感。再看刘邦,他自然也极为高兴,但他的感情却比沛县百姓复杂得多。“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酒酣情动之时,汉高祖刘邦创作了这首气势恢宏的《大风歌》。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极为壮阔,也与刘邦帝王的身份非常相适;“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道出了威震四海,衣锦还乡,丈夫之志得以实现之后的满足;“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末句为整首诗歌感情最为强烈之处,也是最引人深思之处。歌不足以抒怀,刘邦还情不自禁地跳起了舞,留下了眼泪。司马迁用“慷慨伤怀”来形容刘邦当时的情态,极为凝练的语言背后蕴含着极为复杂深沉的感情。“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後吾魂犹乐思沛。”落叶归根,游子思乡,刘邦身为皇帝,即使再眷恋故乡也只能在离开人世之后魂归故里。与沛县百姓单纯的愉快相比,刘邦似乎一直沉浸在深沉的悲伤之中。他的悲哀伤怀不仅仅是游子思归那么简单,还与当时的政治局势密不可分。

汉五年正月,刘邦于汜水之阳称帝,并分封了七个异性诸侯王,他们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但天下并没有太平多久,就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系列反叛事件,下面是《史记·高祖本纪》中的记载:

天下大定。高祖都雒阳,诸侯皆臣属。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數月而降,杀之雒阳。

(高祖五年)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

其秋,利几反。高祖自将兵击之,利几走。利几者,项氏之将。项氏败,利几为陈公,不随项羽,亡降高祖,高祖侯之颍川。高祖至雒阳,举通侯籍召之,而利几恐,故反

(六年)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

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

(高祖九年)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

(高祖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

夏,梁王彭越谋反。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东并荆王刘贾地,北渡淮,楚王交走入薛。

七年之间,烽火四起。长期的战乱对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的破坏,百姓长期饱受战乱流离之苦,民不聊生,急需休养生息。“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关中。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2]P1127(《汉书·食货志》)在看到国家一片残败凋零的景象之时,打着“天下苦秦久矣”[1]P35的口号反秦的刘邦却无法使战争停止。如何才能让天下太平,四海稳固,刘邦想要寄希望于“猛士”,如何寻得既有才能又有忠心的“猛士”,刘邦自己也不得而知。

遇诸侯或将领反叛,刘邦常常亲自前往平定。与英布的军队会于会甀之时,刘邦想到了项羽,他们同样的骁勇善战之人,军队也同样的精锐,这使得本来就厌战的他更加厌恶英布了。此次征讨英布的战争中,刘邦还受了箭伤。当他带着伤痛回到故乡,说话间便有意无意地提到了死亡,回到关中,他甚至拒绝就医。渴望死亡的解脱与对汉室江山的强烈忧患让刘邦的内心焦灼不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自己已经身心俱疲,精力消耗殆尽,太子即位之后能否保得住江山,就算有猛士为其效力,太子能否驾驭?刘邦知道答案是否定的。黥布反叛之时,刘邦正在病中,本欲令太子前往平叛,吕后在其面前哭诉,言太子与黥布交战,无异于羊入狼口,刘邦道:“吾惟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1]P2046,既然以太子的能力不足以调遣,刘邦也只好带兵出征了。刘邦不喜欢太子刘盈,认为太子仁慈懦弱,与自己很不相像。“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1]P395他宠爱戚姬,数次欲使戚姬之子如意代太子之位,但每次都会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吕后听从张良的计策请动四皓,才最终保住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刘邦素知吕后早已视戚姬母子为眼中钉,“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後不全也。”[1]P2678刘邦令重臣周昌为赵相,以保爱子。然而刘氏江山的安危,自己死后,又有谁能保卫的了呢?如何才能避免刘氏江山被篡夺的命运呢?这或许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又一层深意。

刚诞生不久的汉帝国不仅有内忧,而且还面时刻临着外患。匈奴问题由来已久,秦王朝为抵御匈奴,不惜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秦二世即位后,大将蒙恬被杀,使匈奴少了一丝忌惮。农民起义的爆发削弱了秦王朝对北方匈奴的防守,致使匈奴趁机南蚕食。西汉王朝建立之后,匈奴问题也没能彻底得到解决,很多时候,大汉王朝不得不用和亲来缓和双方关系。汉高祖刘邦在亲自率军打击匈奴时,还曾经有过生命之危,最后他听从陈平之计,厚贿阏氏,才得以脱险,《史记·匈奴列传》和《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对比记载。

处在内忧外患之中的汉高祖在酒酣耳热时高歌《大风》,在沛中子弟的和声中慷慨起舞。暮年之人重返乡土,故人也都两鬓斑白,谈起昔年往事,忆及当年的自己,回首这些年的种种艰辛,刘邦不禁悲从中来。刘邦清楚这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回到沛县,最后一次与沛父老纵欢饮了。汉祖长剑所指,俱是昔日战友;故地重游,往事怅然心头;放眼将来,猛士何处可求?悲哉《大风》,慷慨一曲千秋。

参考文献: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张林祥.《大风》与汉初政局[J].甘肃理论学刊,58-61.

[4]张森年.从《大风歌》看刘邦晚年的忧患[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

[5]范天成.刘邦《大风歌》情感底蕴新探--兼论汉初剪灭异姓诸侯王之得失[J].人文杂志,1993(3).

[6]李宗慈.从分封和翦灭异姓诸侯王看汉初“武人政治”出现的原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00(6).

[7]陈玉屏.刘邦与异姓诸侯王[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3).

猜你喜欢
刘邦
《大风歌》竟是一首“出丑”的诗
多多益
朽木颂
老板娘为何撕了刘邦打的欠条
刘邦:我的脚丫子呀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楚汉争霸
刘邦妙语避祸
《鸿门宴》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