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三三制”政权基本实践与经验

2017-03-22 10:50袁竞闻
祖国 2017年5期
关键词:三三制基本经验延安

袁竞闻

摘要: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伟大的民主形式——“三三制”,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结合其当时的基本实践情况来进行探究。“三三制”民主政权在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实行和推广,有效解决了当时革命遇到的阻滞,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体现民主平等思想,对当时的革命进程和当下的民主建设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延安 三三制 基本实践 基本经验

1937-1945年期间,中国共产党贯彻“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的宗旨,积极提倡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且将其与当时的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和推广一种崭新民主政权形式——“三三制”政权,破解了革命遇到的难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谓我国民主政权建设进程中的“里程碑”。

一、“三三制”政权理论阐述

(一)“三三制”政权概念

1940 年 3 月,中共中央起草《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正式提出施行抗日民主的政权——“三三制”。“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这样做利于中间派靠拢。

(二)“三三制”政权几对关系

在建立和推广“三三制”政权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仔细斟酌了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民主与抗日。应对一些人不能兼顾认识民主和抗日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没有民主,抗日一定要失败的,没有民主,抗日就抗不下去。有了民主,则抗他十年八年,我们一定会胜利。”二是民主与集权。从两点来看,集权与民主不可偏废,一是,任何战争都要求国家能够动员群众进行广泛参与,同时,要统一各方之意志,积极拥护政府决策;另外,战争的多变性则要求政府作出指挥决策务必要迅速、及时、准确而得当,基于民意政策,是自下而上的执行命令,通常较为顺畅,因此行政权力的集中化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三三制”政权基本实践和经验

(一)“三三制”政权基本实践

1.“三三制”政权实践背景

“三三制”的提出有着独特而复杂的历史背景,主要是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因此,中日民族与帝国主义矛盾更加尖锐化,取缔以阶级矛盾为主的情况。在瓦窑堡会议上,明确了联合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争取广泛爱国力量共同抗日的方针政策。1936年9月,中央表示苏区变为民主国家一部分的前提是,国民党需参加抗日并建立民主的国家,陕甘宁边区政府将会选派代表赴会,苏区实行民主制度。为了团结国民党进入统一战线之中,1937年2月,中共中央在《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作出方针——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同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指出“民主是抗战的关键环节”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民族矛盾转换为阶级矛盾上升为根本矛盾,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之后,9月,中央通过陕甘宁边区议会选举,建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1938 年 11 月,陕甘宁边区议会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1939年1月,在普选的基础上召开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成功从工农代表苏维大会向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转变。

2.“三三制”政权建立和推广

可以说“三三制”政权是应时而生,其主要影响时期是从1939至1942年这四年之中,初形是毛泽东在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提出的内容,其大义是:中共在抗日战争中,领导各个抗日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政权,这一政权既不属于资产阶级,也不属于无产阶级,而是革命阶级的联合体,正如文中所说:“只要是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不问属于何党何派,都有参加这个政权的资格。”并借此统一民众并进行抗日。

此后,毛泽东又在《新民主主义论》和《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等名篇中,总结这一时期政权建设经验。为进一步推进建设民主政治,在1940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了《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在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中实行“三三制”的政权。其民主氛围达到前所未有之高度,如谢觉哉在《民主政治的实际》中写道:“人民可随时监督或提出自己的建议给政府,政府不会推诿的”。因为,这是于人民于政府都有益处的。

1941年,這一年中 “三三制” 开始了飞速发展、扩张与推广,其他的政策和目标也一同进行。陕甘宁边区中央局所辖各级党委下发《关于彻底实行“三三制”的选举运动给各级党委的指示》。4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批示印发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并通过《关于发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指示》,将“三三制”的高度提升到能否领导全国革命胜利的高度。“关于‘三三制的实施,尤需基于此条文,对党内进行深刻教育。因为不善于与党外人士合作,为现实我党刻不容缓的问题,不从根本解决此问题,我党是不可能领导全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为明显的例子,是1941 年 11 月召开第二届参议会第一次会议。

之后,1942年9月,抗战进入到焦灼期,中共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与此同时,秉持三民主义的原则,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保证正确导向民主政治的建设。同时,参政共产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必须使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共产党人始终贯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工作作风,反对官僚主义,端正自身,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二)“三三制”政权实践经验

1.领导与民主的两权兼顾

“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作为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不可避免会涉及由谁领导、由谁掌权的基本问题,然而我党很好的处理了领导权与民主参政之间的鸿沟。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只占三分之一,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就是不可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毛泽东指出:“要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不是强硬地要他们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以自己的表率行动贯彻执行党的领导。

同时,一元领导下的多元民主也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党的一元化领导并非一党专政,党委包办。“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为此共产党在实行在“三三制”人员分配上,保证非党的左派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采取了一系列形式动员非党人士参政议政。同时,通过协商倾听和对话讨论展开“多元”的民主合作。“必须将关心和倾听党外人员的意见和要求及向党外人员学习,作为每个共产党员的严重责任。”共产党以耐心倾听的前提下与民主党派开展讨论和协商,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当时对民主参与的重视与理解,才能做到平衡领导权与民主权,“一元领导”与“多元参与”的关系。

2.精兵简政与制权防腐

1941-1943年间,是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期,面对日军对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围攻和封锁,切断了外在大部分经济来源和沟通渠道,一度使革命陷入困境。当时无党派人士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这样一个思想雏形。后在1941年底,中央印发《关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工作的指示》,提出必须普遍地实行“精兵简政”。主要内容是:将党、政、军、民等组织机构的脱产人员缩减;压缩与合并党、政、军、民领导机构,减少机关行政人员和部队的非战斗人员;充实基层和连队,将编余干部送到学校和训练班储备与学习;同时,广大根据地还开展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生产运动。边区前后三次精简起到很大的作用、收获了良好的成果。“精兵简政”也是提高党、政、军、民等组织机构一级相关业务人员的素质与质量,与防腐亦有所关联;同时,建立由立法、行政、司法三部分组成的高效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其合理配置实现了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权力分散,相互制衡机制。为政权机关的职能发挥和民主政治的有序运行提供了良好保障。比如,开展廉政思想教育,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袭;构建廉政法律制度,学习惩治新贪官污吏和新劣绅的新法律依据;各抗日根据地领导人一律实行津贴制度,不准搞特殊化,与工人并同的收入水平。从各个方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新局面。

三、“三三制”政权历史价值

“三三制”本身的定义就是容纳更广泛的阶级、更多的人士参与国家建设之中来,积极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以及各个阶层的党外人士进行合作。其在当时最显著价值的就是巩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毛泽东同志于1940 年提出“三三制”最终目的就是为抗日而准备的,同时也是在国统区及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战线的重要依托。“三三制”从制度上保证了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自愿献策出力,参与政权建设,使他们真正的“有职有权”,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政治及参与抗日的热情,如李鼎铭副主席提出的著名的“精兵简政”议案得到了高度重视,并且据此发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实行精兵简政的指示》等指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开明、包容的胸怀以及民主人士自愿为国殚精竭虑的用心。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列宁全集·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4]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1辑)[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

[5]中央档案馆编.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下[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6]徐中约.中国近代史[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

[7]卓泽渊.法治国家论[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學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三三制基本经验延安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平观的历史嬗变
“三三制”政权下陕甘宁边区基层党建与乡村民意的互动博弈
适应“三三制”培养模式的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国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探讨
走进延安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