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实验中心和基地 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017-03-22 03:20何玲王西平弋顺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

何玲+王西平+弋顺超

摘要:国家实验中心和校试验基地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产学研结合的同时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本文总结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机制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内外各级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作用的发挥及多种形式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实验中心;试验基地;创新创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274-03

随着农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园艺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现已成为农业产业支柱之一,而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更应该在新形势下重视人才培养。坚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为重点,以创业成功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使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地创业和就业,实现以创新创业促教、以创新创业促学,积极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优质园艺人才。各大高校应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政策保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园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园艺产业正向互联网+园艺的方向发展。因此,更需要为园艺产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园艺专业学科面广,基本内容多,信息量大,实践性强。在目前教育资源尚不充足的条件下,真正实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还有一定难度。针对目前高等教育及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探索出符合国家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一、园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理念及方法陈旧。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办学思想及教学方式方面仍然沿袭高中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全国其他高校同类专业趋同,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的要求,缺乏“特色化”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更新滞后于社会产业发展实际;课程体系更新不及时,不能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教学方法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经常以试卷的方式作为考核,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没有创新思维,造成学生很难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对创业的实践,并不是进行实地实践学习,而重点在对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指导上,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欠缺,创业实践可行性不足,很快流产。

2.实验中心和基地利用率低。园艺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示范中心、开放性实验室以及10个科研团队的专业实验室,这些条件既能满足日常教学任务,也能满足重大科研项目,能够满足科研型学生的一切科研实验条件。

实验室总面积为4857.44㎡,5个贮藏冷库。实验中心有学校投资3500余万元建成的校内教学实习基地1个、校外产学研结合推广示范站(基地)12个。重点开展实践教学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科技服务推广工作。

目前这些实验基地及试验示范中心只是满足基本的教学任务。由于管理和协调方面存在着很多缺陷,进实验中心进行科技创新研究和到基地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很少。因此,也就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基地和实验中心利用率低。

3.创新创业项目参与率低且面窄。我校每年都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积极引导鼓励学生申报项目,但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保研或出国的学生为了加分才参与,覆盖面较窄。主要是对老师指导创新创业活动的激励措施不完善;创业比赛的学生主要是一、二年级学生,知识正是积累阶段,大多是老师指定项目,对项目不了解,可能也不喜欢,比赛成了一种变相的负担。创新创业比赛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科学研究项目上,对于创业实践项目不重视,获批几率少,而且限定在自己所学专业内,造成大多数学生参与率低。

4.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差距较大。现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化需求脱节,依然沿袭“象牙塔式”的培养模式,培养整齐划一的“学科式”专业人才,采取像程序化一样的培养模式,这就造成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不强。学生本科毕业后保研或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专业知识缺乏使得导师不满意;直接就业的学生因专业技能缺乏使得用人单位不满意。

5.目标不明确致使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通过对一年级三个班100名学生听课调查发现:认真听课的77%,睡觉的2%,玩手机的12%,干其他事情的4%,间断性听课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说明高中与大学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使学生无所适从,加之缺乏专业的指导与创新创业的教育,学生入校后对于专业发展情况、就业形势认识模糊,除了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强化哪些方面、做些什么都找不到明确的定位,因此一些人迷恋网络,荒废专业。另外,教学管理上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的教师的精力放在课堂上,限制了他们直接面向社会、走进企业,造成了封闭式的教学体制,教师的知识和视野被局限,脱离了社会实际,学生的培养自然失去了创新。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

1.加强对创业理念的培养。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以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要在课程学习中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信心。课程可以更加多样化,学生选课范围更广泛,课程考核多元化

2.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开设纳入学分管理的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利用学校网络平台向学生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在線开放课程和纳入学分管理的在线必修课和选修课。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实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利用学院的各个试验示范基地提供实训、实践机会,并让基地专家进行专项指导,为今后走向社会增加实战经验。

3.教学机制创新。首先进行广泛调研、回访,建立用人单位对园艺专业的需求档案,依照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指导学生设计个人生涯规划。其次完成学生学习生涯规划指导,制定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培养的实践内容和方法,落实指导教师,联系不同实习实践单位,完成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建立实验教学与科研、推广、企业协同育人机制。学院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学生参与创新实验项目、创业大赛、发表论文等创新创业活动均可以折算为学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建立一种内容丰富、手段灵活、针对性强的教育方式,使课堂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自行创业实践体三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制定合理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可以优先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将学生修业年限放宽,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同时通过实行指导教师和试验站技术人员“双导师制”,设置“科研助理”岗位等途径,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认知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探索培养园艺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学校为进一步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大学生创业种子资金项目,学院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学生。

三、师资队伍培养

目前,虽然学院教学、实践的师资队伍完备,承担本科生指导的教师与企业有着广泛的业务往来同事具有多年的学生指导经验,完全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要求。但是还要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经历及创业成功的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提供一定的创业实践机会,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感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创业。

四、充分发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内外各级教学基地的实践教学作用

培养现代农业和园艺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实验教学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走“学术与创业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院企合作办学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等形式,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较高针对性和较广适应性的创新创业型本科人才。利用学院所具备的12个试验示范站为有意愿的学子提供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学生打造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五、开展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实践,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技能

学院应鼓励学生成立创客空间,举办创业讲座、论坛、竞赛及以学院实验基地为依托的创业体验等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及实践活动。通过到实验示范基地的实习、实践活动,并配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创业活动,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利用实验基地优势将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相融合,实现传授向学习的转变、教学向教育的转变,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完成创新创业人才综合培养的目标。以项目形式资助本科学生开展创业实验研究。学院在开展科研、学术交流、竞赛、社会实践、科技推广服务等部分投入经费,使学生对创新创业积累一定的兴趣和能力。开展“挑战杯”、“互联网+园艺”等各项创新创业比赛活动。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鼓励他们在创造个人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学院也会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建立起良好的教育机制,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实践中探索出一种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为国家园艺产业输送高质量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仕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及其现实意义[J].继续教育研究,2016,(4):27-30.

[2-5]肖艳晖.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14).

[6]王军,李明,毛会琼,牛小玲.依托机器人创新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32,57.

[7]史作安,王秀峰,李宪利,彭福田,董进波,刘世琦.园艺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5):48-50.

[8]贾芳.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创新创業人才培养探究[J].内江科技,2014,(9):18-19.

[9]柯红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示范效应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9):30-32.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
大学语文在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定位
西部地区成人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学做创”人才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