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灭亡的主要内因
——兼论楚国后期下降阶段的楚王

2017-03-22 09:15周家洪
关键词:楚怀王张仪内因

周家洪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楚国灭亡的主要内因
——兼论楚国后期下降阶段的楚王

周家洪

(长江大学 文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楚王群体奢靡享乐,对秦国政策失误,对齐国、对魏韩等国政策失误,用人不当等共同存在的问题和楚怀王的情绪智力低下,缺乏主见,楚顷襄王卑弱无能等个别存在的问题是楚国灭亡的主要内因。

楚国;灭亡;主要内因

楚国灭亡的原因很多,概括起来有外因和内因。楚国灭亡的外因是秦国的强大,本文不涉及。本文在各位专家学者论述的基础上,只从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楚王的角度分析国灭亡的主要内因。

一、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楚王群体共同存在的问题

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楚王群体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奢靡享乐,对秦国政策失误,对齐国、对魏韩等国的失误,用人不当等。

(一)奢靡享乐

奢靡享乐是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楚王群体共同存在的第一个问题。从总体看,楚王率领国人艰苦奋斗,一心谋发展,没有或较少享乐是楚国逐渐强大并且成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之一的一个重要原因;楚王不再那么勤俭奋斗,而是享乐,甚至沉迷于享乐是楚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有楚怀王、楚顷襄王、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和负刍等六位楚王。奢侈享乐是这六位楚王共同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如果他们能够艰苦奋斗,积极进取,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那楚国和秦国就有一拼。可惜,楚国后期下降阶段的楚王群体普遍沉迷到享乐中,而且变本加厉,动不动就豪奢酒宴,伴以美女歌舞,有时田猎,继续保持声色犬马的豪奢生活,追求极致的享乐。开启楚国灭亡大门的楚王是楚威王的儿子楚怀王。作为宣威盛世时期的太子,楚怀王毫无疑问追求奢侈享乐。不过,由于其父楚威王留下的辅政大臣的约束,因此他在位前十几年还不敢放肆享乐,楚国就还没那么糟糕;而等辅佐老臣先后去世以后,楚怀王就放肆享乐,加上他智商、情商有限,就遭遇了很多挫折,导致楚国断崖式或垂直地衰落。楚怀王儿子楚顷襄王作为太子在秦国为人质时就在娱乐场所和秦国一卿大夫因为争夺一歌女而发生打斗,杀了秦国卿大夫,逃回楚国,导致刚刚修复的秦楚关系又告破裂;继位为楚王后,在秦国大敌当前,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仍旧歌舞升平,豪宴田猎,不理国政,导致鄢郢失陷、本土丧失;偏安陈城后,仍旧“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侈靡,不顾国政”。(《史记· 楚世家》)“实际上,楚顷襄王在失鄢、郢后……徙陈后,心神稍定,又歌舞升平,尽情享受不思图进。”[1](P331)可想而知楚顷襄王一生是怎么“专淫侈靡,不顾国政”的。楚考烈王干脆什么都不管,委政于黄歇,当撒手楚王,一心享乐。楚幽王的奢靡生活则可以从他的墓葬陪葬物得到证明。楚幽王墓在1933年春和1938年冬两次被盗后,仍旧出土文物至少有3000余件,其中青铜器有1000余件,重要大件有200余件。[2]楚幽王是楚国灭亡前六年下葬的,其时楚国已经完全衰落;又是两次被盗以后,还出土这么多文物,楚幽王墓葬的豪奢由此可见一斑。死后陪葬都这么豪奢,生前生活肯定更豪奢。由此可知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楚王群体是如何不顾后果的奢侈享乐,享受极致的也是最后的快乐。这是楚国灭亡的第一个主要内因。

(二)对秦国政策失误

对秦国政策失误是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楚王群体共同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楚国最后灭亡与楚国后期楚王群体尤其是关键的楚怀王、楚顷襄王对秦国政策失误有直接重大的关系。此后的楚王也一直没改变。当然,对秦政策失误是其他六国共同的错误,只不过我们现在是从楚国这个角度论述;且楚国的失误更明显,更关键,更糟糕。

1.楚怀王对秦国政策的失误

由于认识不到秦国攻城略地和以前争做霸主的不同,认识不到秦国想统一中国的理想对包括楚国在内的其他六国的灭顶之灾,认识不到秦国最终会成为楚国最大的敌人,导致楚怀王对秦政策失误。

首先,关于楚怀王对秦关系的失误,在此只补充有关楚女宣太后及其弟魏冉在秦国掌权期间无意中误导楚国上下对秦失误的论述。在楚怀王时期的楚秦关系中,秦国宣太后掌权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公元前307年秦昭王新立,听政的楚王室女宣太后与其弟魏冉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实行亲楚联楚政策,并于公元前305年厚赂楚,楚于是背齐而合秦。宣太后希望秦楚和好的好意却在无意之中帮了秦昭王的大忙,既导致楚国从楚怀王到一般大臣认为秦国仍旧对楚国很好,秦楚仍旧是盟友的错觉,阻碍了楚国君臣认识到秦楚终有一战、从而及早调整秦楚战略关系的可能,也导致魏韩等国大为恼火,进攻楚国,垂沙之役楚国被魏韩打败即是其恶果。后来楚昭王掌握实权后,宣太后、魏冉被废,秦楚关系因楚太子横(即后来的楚顷襄王)杀死秦国一大夫后逃回楚国而再度恶化,而楚与魏韩关系也恶化。总之,楚怀王时期,先是不了解秦的强大,对秦贸然开战;一旦被秦打败又吓破了胆,看不清秦国最终是敌人、必有生死一战的大趋势,一直亲秦,直至楚怀王本人被骗入秦才清醒,可为时已晚。

其次,楚怀王对秦国攻占巴蜀无动于衷。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命司马错等人率军攻蜀,灭掉蜀国,接着又灭了巴国,从此,巴蜀之地就为秦国所占有。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楚怀王缺乏战略眼光,以为巴蜀离楚国很远,秦国占领巴蜀对楚国没什么威胁,因而楚国君臣对秦国兼并巴蜀无动于衷,没采取任何措施应对。这也是很大的失误。“得蜀则得楚”(《华阳国志·蜀志》),秦国占领巴蜀对楚国构成严重威胁:公元前280年秦司马错补充巴、蜀之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沿江而下,大举攻楚,占领楚国的黔中郡;公元前279年,秦兵攻楚,其中一路由秦蜀郡守张若率水陆大军东下,向楚国的巫郡及江南地进军,攻下楚国众多土地,同时也起到了协助白起攻陷郢都的作用。

2.楚顷襄王对秦国政策的失误

楚顷襄王继位后本应该以其父楚怀王亲秦的恶果为教训,在认识到秦国是楚国的主要对手的基础上调整对秦政策,改为决抗击,尤其是当秦国遇到其他强硬对手,处于劣势要与楚和好时,楚国应主动与其他强国合纵打击秦国,秦国强大时一般应该避其锋芒。可惜,由于当时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和楚顷襄王素质和能力的局限,楚顷襄王在对秦政策上犯了和他父亲一样的错误,当秦国遇到强敌,向楚国求和时,楚国就答应并真正保持中立,不去援秦国的敌国,错失许多削弱秦国的机会,如公元前298年至公元前296年孟尝君田文连续三年率兵攻打秦国那次,再如公元前287年苏秦、李兑发动韩、赵、魏、燕、齐五国合纵伐秦那次,楚顷襄王君臣并未利用这两次机会与齐、与赵合纵抗秦。而当秦国打败赵国或齐国后,缓过劲来,攻击楚国时,楚国就丧失了机会,结果只好硬碰硬地单打独斗,导致一败再败,最后鄢、郢失陷、本土丧失,楚国再次断崖式或垂直衰落。

3.楚顷襄王之后的楚王对秦政策未做调整

楚顷襄王之后的楚王仍旧奉行惧秦、亲秦的政策,没有一个做出调整。尤其是楚考烈王时,掌握实权的令尹春申君黄歇奉行比楚怀王、楚顷襄王有过则无不及的亲秦政策,达到奉楚国之全力结秦国之欢心的程度。即便到了负刍在位期间,抗秦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整个楚国后期下降阶段的楚王,尤其是关键的楚怀王、楚顷襄王对秦政策的失误,是导致楚国败亡的第二个主要内因。

(三)对齐、魏、韩的失误

从战略上看战国中后期的局势,秦国志在统一中国,楚国应该认识到秦国才是最危险的敌人,而魏、韩、齐等不管有什么深仇大恨都是盟友。可惜楚王群体认识不到这种国际大势,因而在对待齐、魏、韩等国也发生了严重失误。

首先,楚怀王对齐政策的失误。在楚怀王时期,由于秦国加强对魏国、韩国的武力攻伐和利诱拉拢,魏国、韩国有时投靠秦国,甚至有时还攻打楚国;即便有时是楚国的盟友,但楚国肯定不能寄于很大的期望。赵国远在北方,与楚国隔着魏、韩。因此,楚国能够结盟抗衡秦国的只有齐国,楚国应该坚决与齐国合纵抗秦。屈原看出来了,因而极力主张改变亲秦政策,与齐国结盟。楚怀王本人估计也多少看出了这点,才两次短暂地支持屈原。可惜,楚怀王缺乏主见,结盟齐国抗衡秦国意志不坚定,导致楚国与齐结盟时断时续,最终楚、齐都被秦国灭亡。

其次,楚怀王对魏、韩等国政策的失误。楚怀王在认清国际大势后,应该认识到魏、韩等国也是楚国的盟友。但具体的对策则要根据各国不同阶段的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对策:当魏、韩与秦国结盟对楚国不利时就要与齐国、赵国甚至燕国结盟,打击魏、韩;在魏、韩与山东六国结盟抗秦时就要与魏、韩和解,在魏、赵遭到秦国攻击时要坚决援助。可惜,楚怀王的政策基本上是以与秦结盟为主,以与齐、魏、韩等国合纵为辅,摇摆不定,该真心援助时却首鼠两端,保存实力,导致魏、韩、齐等国的报复。如公元前303年齐、韩、魏三国联合攻楚。因此,楚怀王在对待魏韩赵等国的政策也发生失误。

再次,楚顷襄王及其以后的楚王都延续了楚怀王的对齐、魏、韩、赵的错误政策,未能及时调整,是导致楚国败亡的第三个主要内因。

(四)用人不当

用人不当是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楚王群体共同存在的第四个问题。秦国同时期的国君之所以大有作为并最终统一中国,与秦惠文王、秦昭王、秦王嬴政等大量重用人才尤其是外国人才有直接的重大关系。而同时期的楚王在用人方面要么弃用应该重用的人,要么重用不该重用的人,具体而言有楚怀王弃用屈原,不重用陈轸、惠施、田忌,楚顷襄王不重用屈原、庄辛,楚考烈王重用黄歇等。

首先是楚怀王弃用屈原,不重用陈轸、惠施、田忌。屈原志在振兴楚国,能力出众,看问题深刻、长远,对策正确。可惜,由于屈原的改革触犯了楚国保守贵族和秦国的利益,导致楚国保守贵族和秦国联手对付屈原,具体的方法就是在楚怀王面前进屈原的谗言。楚怀王由于素质低、能力弱,无法识别而弃用屈原,既导致屈原在政治上不得志,更导致楚国遭受巨大损害。

楚怀王时代,楚国至少有陈轸、惠施、田忌等三个名气相当大的外国客卿来到楚国,可惜楚怀王因自身素质低下,或者认识不到、或者惧秦、或者听信谗言而没有重用。陈轸来楚国前在秦国和张仪一起辅佐秦惠文王,他的能力和水平与张仪不相上下,只是不愿象张仪那样使用欺骗等奸诈手段,这点不对秦惠文王的口味,因而秦惠文王最终重用张仪,陈轸只好出走,来到楚国。这种情况,要是楚悼王或者其他志在振兴楚国的楚王肯定会立即重用陈轸以抗衡张仪;尤其是在张仪“诈楚”事件中,陈轸已经明确地揭露了张仪诡计,稍微清醒一点的楚王都会采纳,然后重用陈轸。可惜,昏庸愚钝、鬼迷心窍的楚怀王听不进去,当然也就谈不上重用陈轸,导致陈轸后来从楚国出走。惠施是名家代表人物,与庄子是朋友,在魏为相二十多年。公元前323年,秦国为了离散合纵,派张仪入魏。魏惠王因惠施合纵策略无效,就撤掉惠施的相职,让张仪担任魏相,惠施于是在公元前322年离开魏国,来到楚国。但楚怀王为取悦张仪不用惠施,送惠施回家乡。田忌是齐国大将,因受到齐相邹忌的排挤而于公元前319年来到楚国。楚怀王受齐宣王及邹忌派出的说客杜赫的唆使而封田忌于江南,等于把田忌禁锢起来。这样,楚怀王也没有重用大名鼎鼎、才识和能力俱佳的惠施、田忌。

其次是楚顷襄王不重用屈原、庄辛。屈原被楚怀王弃用,于是苦苦等待,希望能够得到继位的楚顷襄王重用。可遗憾的是楚顷襄王也没有重用屈原,导致屈原更加郁郁不得志,最后在郢都被攻陷后自沉于江。楚顷襄王时代,庄辛也是难得的人才,曾经给楚顷襄王提过很好的建议,可惜楚顷襄王也只是听听而已,并未采纳,而是继续沉迷于享乐,也并未重用主张积极进取的庄辛。

再次,楚考烈王重用黄歇。与楚怀王、楚顷襄王应该重用而没重用人才不同的是,楚考烈王是重用了不该重用的人,也是用人不当。楚考烈王重用的是黄歇。黄歇是楚考烈王熊元做太子时的师傅,设计让熊元当上楚王。但对有恩的师傅不一定重用的情况很多。可楚考烈王却由于自己素质低下,能力弱,只想玩乐,当然就重用黄歇,逐渐被黄歇架空权力。黄歇掌握实权后因惧秦而奉行亲秦路线;还广招门客,逐渐成为战国时期著名四公子之一,但却并未象其他三公子那样有时还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国效力,黄歇广招门客的目的只为他个人巩固权势和享受服务,地位稳固后更多是为了显摆。

因此,楚怀王弃用屈原,不重用陈轸、惠施、田忌,楚顷襄王不重用屈原、庄辛,楚考烈王重用黄歇等都是用人不当,是楚国灭亡的第四个主要内因。

二、楚国后期下降阶段个别楚王存在的问题

在楚国后期下降阶段六个楚王中,只有楚怀王、楚顷襄王存在的问题才成为楚国灭亡的主要内因。楚幽王年幼继位,总共在位十年,死的时候还很年轻,且权力被其舅舅李园架空,不可能有作为;楚哀王在位仅一个多月就被其庶兄负刍杀死,就更不用说了。此外,楚考烈王尽管在位长达25年,但他继位时楚国鄢、郢都城已经陷落,本土已经丧失,大势已去;且考烈王在其位不谋其政,只玩乐,不管事,导致被令尹黄歇架空权力,因此楚考烈王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多也只是楚国灭亡的次要内因。负刍内斗夺取王位后没多大作为,并未像楚国历史上夺位为王的楚武王、楚成王等那样大有作为,甚至连在历史上夺位为王后口碑不好的楚灵王、楚平王等都不如,但他夺位后楚国已是强弩之末,故负刍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多也只是楚国灭亡的次要内因。因此,只有楚怀王的情绪智力低下,缺乏主见,楚顷襄王的卑弱无能等问题才是楚国灭亡的主要内因。

(一)楚怀王情绪智力低下

所谓“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3](P396)。楚怀王思维情绪化,感情用事,对事情、问题缺乏理智的思考;易怒,受挫后不冷静,容易做出简单极端的报复行为。这在楚怀王于公元前318年担任五国纵长伐秦、公元前313年和公元前311年两次与张仪打交道以及公元前312年决定攻打秦国等事件中都体现出来。

首先,公元前318年楚怀王担任五国伐秦纵长体现出楚怀王的情绪智力低下。公元前318年魏将公孙衍发动魏、赵、韩、燕、楚五国共同伐秦。各国推楚怀王为纵长。楚怀王如果有点情绪智力的话,在答应担任五国伐秦纵长前就应该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这次几国伐秦的结果会怎样,楚国要不要参加,自己要不要答应当纵长,答应的后果是什么,等等。如果楚怀王情绪智力高的话,根据多次类似行动,肯定应该想到,这几个国家很难团结一心伐秦,结果不会很好;这种情况下,楚国暂时就不要去掺和,因为秦楚关系历来很好,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撕破脸皮,一旦撕破脸皮很难再恢复;凭对秦国的了解,一旦答应担任伐秦纵长,秦国肯定会对楚国产生刻骨仇恨,因此,他自己暂时不适合答应当五国伐秦纵长。可惜,楚怀王情绪智力低下,根本懒得思考,或者说思维能力差,想不到这么多、这么远、这么宏观,结果其他诸侯国的人一推荐他当纵长,楚怀王不知这是火坑或者陷阱,就轻易担任了五国伐秦纵长。秦国对此十分愤怒,从此不遗余力地对付楚怀王和楚国。

其次,楚怀王与张仪第一次打交道被骗的前中后都反映出楚怀王的情绪智力低下。公元前313年时任秦相的张仪为了破坏齐楚联盟来到楚国。张仪与楚国的过节发生在楚威王晚年,作为楚威王时期的太子,楚怀王肯定知道。楚怀王情绪智力高的话,就应该在与张仪打交道时要防备张仪的报复;即便张仪与楚国没有任何恩怨,作为秦相肯定代表秦国利益,也应该防范;且张仪是靠游说当上秦国国相的,而游说之士都是朝秦暮楚、见利忘义之人,也不应该特别相信张仪的话。可楚怀王根本没想这么多,对张仪没丝毫的戒备。而且,张仪到楚国后应该拜见楚怀王,可楚怀王却先亲自去宾馆拜访张仪。这些前奏活动都反映出楚怀王情绪智力低下。

被张仪欺骗这件事也体现出楚怀王情绪智力低下。张仪说只要楚怀王与齐国绝交,就把商於六百里地割给楚国。楚怀王如果情绪智力高一点的话,就应该想一想张仪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就应该想到世上没有这种好事,明白张仪的承诺是空头支票,是欺骗。可惜,楚怀王就像着了魔一样,在听了张仪的一番宏论之后,根本没思考张仪要楚绝齐的目的,而只想到可以不打仗就得六百里商於之地。即便在陈轸提醒“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出地后绝齐,秦计必弗为也;先绝齐后责地,且必受欺于张仪;受欺于张仪,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至矣”这样明智的谏言后,楚怀王仍不能醒悟,由此可见楚怀王情绪智力的极端低下。

被张仪欺骗以后楚怀王的反应也体现出其情绪智力低下。如果楚怀王情绪智力高一点的话就应该立即清醒过来,进行理智分析,采取得当的应对措施:最好是忍一忍,以后找机会以适当的方式再报复张仪和秦国。即便要立即以打仗的方式进行报复也要把双方备战情况了解清楚,做到知彼知己,做好充分准备,估计楚国获胜的可能性大再打。可惜楚怀王被张仪欺骗后,觉得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愤怒了,就什么都不想不顾了,在没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仓促攻打秦国。结果是,做了充分准备的秦国出兵迎战,双方在丹阳决战,楚军大败。楚怀王更加愤怒了,调动全国兵力攻打秦国,但最终在蓝田再败。同时由于边防空虚,秦国策动魏国、韩国攻打楚国,一直攻到楚国的邓,楚军只得撤回防守,楚国被迫割去两城,向秦请和。丹阳蓝田大战直接导致楚国由盛转衰。

再次,楚怀王第二次与张仪打交道也体现出情绪智力的低下。楚在丹阳、蓝田之败后,楚怀王派遣屈原再次出使齐国以恢复齐、楚纵亲关系。秦惠文王为了东进也仍然十分重视楚国的作用,所以在大败楚国的第二年又愿“分汉中之半以和楚”。(《史记·楚世家》)楚怀王赌气地说只愿得到张仪而不愿得地。如果情绪智力稍微高一点的话,就应该要土地,看秦惠文王给不给,给就得地,至于张仪可以再找机会惩罚;不给也就可以试出秦惠文王的真假。

当秦惠文王和张仪商量好后,秦惠文王同意把张仪给楚国。按说当张仪再次来到楚国后,楚怀王应该立即把张仪千刀万剐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而不管任何人替张仪求情。可惜张仪真的再次来到楚国后,楚怀王仅把张仪投进大牢,没立即杀掉,这给了张仪找人说情的机会。张仪仍旧厚赂楚怀王的宠臣靳尚和宠妃郑袖。在靳尚、郑袖等人花言巧语,软磨硬泡后,楚怀王居然又和张仪一起喝酒,并且经过张仪一番以战争相威胁,以婚姻相诱惑的高谈阔论以后,楚怀王居然把张仪放了。楚怀王的这种行为简直不可理喻。等屈原从齐国回来,闻讯后要楚怀王立即杀掉张仪,楚怀王这才醒悟,派人去追赶,可张仪却早已逃离楚国了。

(二)楚怀王缺乏主见

从楚怀王一生的重大事件中可以看出,他还缺乏主见,认识不到当时国际大趋势,采纳的谏言不正确,也直接关系到楚国的来亡,是楚国灭亡的第六个主要内因。

首先,楚怀王认识不到当时国际大趋势。楚怀王时期已进入战国中期,国际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早已由争当霸主、要求附属国纳贡称臣向掠夺他国土地和人口并最终灭亡他国转变。秦国野心勃勃,无疑是其中的代表,已经成为包括楚国在内其他诸侯国的主要对手。但楚怀王根本认识不到这种国际大局的变化。

其次,楚怀王采纳的谏言不正确。应该说,楚怀王还是能听他人谏言的。但糟糕的是,楚怀王接受的谏言不是没用的就是错的,甚至是谗言。屈原变革还仅局限在法治、培养人才和转变外交政策方面,还没涉及到楚国最严重的政治问题上,就被靳尚、子兰、郑袖等权贵宗亲进谗言,楚怀王接受谏言而不再重用屈原;前述楚怀王与张仪第一次打交道被骗以及被骗后立即要攻打秦国以报仇雪恨事件中,楚怀王没有采纳陈轸的正确意见;第二次与张仪打交道事件中,听靳尚、郑袖的话,没杀本该立即千刀万剐的张仪;楚怀王与秦昭王会盟被扣留乃至于最后客死秦国也是不听昭睢正确谏言,采纳楚怀王庶子子兰错误谏言的结果。

(三)楚顷襄王的卑弱无能

在楚怀王的所作所为导致楚国断崖式衰落成为一般诸侯国的情况下,如继位的楚顷襄王能够振作起来,采取得力措施,楚国也许就不会灭亡。可惜,楚顷襄王不仅不是那种力挽狂澜,救大厦之将倾的人,相反由于他的卑弱无能,加上奢靡享乐,对秦、齐、魏、韩等国决策继续失误,导致他在位期间楚国鄢、郢失陷,本土丧失,逃奔陈城,继续导致楚国断崖式衰落。因此,楚顷襄王的卑弱无能是楚国灭亡的第七个主要内因。

总之,楚国后期下降阶段,楚王群体共同存在的问题以及楚怀王、楚顷襄王存在的各种问题直接导致楚国的灭亡,是楚国灭亡的主要内因。

[1]魏昌.楚国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2.

[2]吴长青.寿县李三孤堆楚器的研究与探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06).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017-07-1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5D018);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大学荆楚文化研究中心科研基金项目《楚国灭亡内因研究》(CWH201705)

周家洪(1965-),男,湖北荆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楚国历史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研究。

K225

A

1673-1395 (2017)05-0018-05

责任编辑韩玺吾E-mail:shekeban@163.com

猜你喜欢
楚怀王张仪内因
楚怀王贪小失大
天下棋局
天下棋局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剪碎”与“凑成”
楚怀王:我也曾雄才大略
张仪连横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