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文化自信

2017-03-22 06:22◆徐/
上海质量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医药汉语文化

◆徐 铭 / 文

品牌与文化自信

◆徐 铭 / 文

据说,上世纪80年代末,可口可乐为进中国市场,在北京街头进行试喝,其测试结果是:70%的试喝者认为不会买,因其像咳嗽药水;20%的表示或许会买;只有10%的说一定会买来喝,他们或是已见过“洋世面”的一拨。其结果传到美国总部后,提出要重新对中国市场进行测试,并要求告诉每一个试喝者“这是99%的美国人每天必喝的饮料”,重测结果完全颠倒:70%的表示会买;20%的表示或许会买;只有10%的说不会买。

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美国总部要求重测,这源自于他们的文化自信;而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这是美国强势文化带来的“文化压迫”。假如你告诉中国消费者,这是墨西哥人或非洲哪个国家每天喝的饮料,就没有这种效果,因为那不是当下的强势文化。

导演约翰•史蒂芬森没来过中国、也没见过熊猫“真面目”,用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和想象,以及对中国文化的简单理解,就敢拍电影《功夫熊猫》,其实也源自他的文化自信。笔者认识一个就职于世界500强公司的女孩,她不仅谈起公司自豪感溢于言表,甚至在其闺房也张贴着公司的海报,这也一定源自她对企业文化的自信。可以说,唯有文化自信,才能产生伟大的品牌!

老话说“敝帚自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仅引领中华文明辉煌了几千年,而且还将在未来引领全球人类可持续发展。但是在部分国人眼中,这样的世界级瑰宝可能连“敝帚”都不如!缺乏文化认同、没有文化自信,不要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连自家家园都会难保,有言道: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你是否能想象: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度里,却很少有人知道“长方体”怎么说?因为英语具有典型的西方线性思维特征,其单词与事物为一一对应关系。面对信息爆炸,西方语言面临着造新词会增加单词记忆量、组新词会影响阅读速度的窘境,如火箭(ROCKET),若组新词则太长,抑或为“FIREDRIVEN-ARROW”等。而汉语很容易组合,“正方形——正方体——长方体”简单明了,德国莱布尼兹认为汉语是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四千,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已有三万个单词,到丘吉尔时代,竟发展到百万个,未来更难以估量,但要命的是人的一生中到底能够记住多少单词或符号?前些日子,一篇文章刷爆朋友圈,文中以详实的分析阐述了《汉语是地球上最先进的语言,没有之一》,它颠覆了我们以往的认知。100年前,全世界都认为汉语是婴儿语,后来才发现原来汉语是进化过的世界最先进的语言。汉语简约、快速、益智,更适应未来的发展,如快速的数字反应、便捷的组词方式,最适合语音控制,更适宜跨界交流等。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中学的化学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但这在英语世界里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海量的英语词汇,使得不同专业的人沟通困难。

近200年来的西风东渐,我们是否有被过度西化之嫌?许多人认为汉语难学,殊不知这也是西化影响的结果。事实上,汉语的基本单位是字,1000多个常用字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教会,在母语环境中小朋友读出声来就明白意思了,但现在按照西方教词汇的方式教育,岂不舍易就繁了?大凡创新,都源自对事物的重新定义,倘若缺乏文化自信,你就不可能在传承中创新,而跟在西方人后面你永远只是个追随者!

无独有偶。“一根筋”的西方思维也同样在生物医学等领域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西医总希望能找到针对性的疫苗来对付病毒这类的问题,但病毒之多、变异之快,令其一筹莫展。研究人类基因亦是如此,2000年4月国际上的基因数据库DNA碱基对数目60亿个,现在这个数字已经达到140亿了,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要研究清楚这些碱基对的性质和功能比登天还难。

还记得2002年底发生的那场SARS疫情吗?它在32个国家和地区肆意蔓延,全球病例总数8422例,其中中国内地5327例。全球SARS平均病死率11%,台湾27%,香港和新加坡均为17%,而中国内地因中医药介入,仅为7%!其中中医介入最早最深的广州,病死率全国最低,不到4%;纯中医治疗无一例死亡。中国人的智慧是“天人相应”。大家都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中医无需搞清楚到底是什么病毒在作祟,只需“道法自然”,让气血、经络疏通顺达了,便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台湾的王唯工教授用中医“三部九候”的方法制作了一台“脉诊仪”,不仅证实了《黄帝内经》所说的十二条经络客观存在,而且还证实了各味中药的归经问题,甚至还“意外”发现一些通过“科学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而制成的西药,服用后其细胞因缺氧而导致麻木、甚至死亡,才产生了症状减缓或消失的假象。所以,中医药现代化,是如何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为中医药服务的现代化。全世界的人都怕死,经过几千年临床检验下来中医药是有效的,即使没有所谓的“科学”标签,疗效胜于一切,中医药能有不复兴之理?美国把中医针刺疗法纳入医保,并非热爱中医,而是因其有效且价廉。我们真不要妄自菲薄,而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所幸的是今年我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

有一句话流传中外: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这绝非戏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指出:能适应新世界的文化只能来自于东方,能为人类在新世纪寻找到新的文化起点的基础只能在中国!

“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欧洲哲学权威捷恩指出:“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有颇多相同的地方。”当人类把低垂的“线性果实”摘光后,遭遇了高复杂度科学的壁垒,而真实世界大多是非线性的,如孤立波、等离子体、生物体等。中国古代先贤“道法自然”的智慧,才是解开复杂科学之谜的“金钥匙”。

人类从农耕到工业化、以及后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我们发现全世界做的最好的,几乎都是产业特点与民族特征高度吻合的,如德国的精密制造,法国的时尚产业等,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文化,也造就了工业化时代一大批伟大的企业。但后工业化时代却不一样,“小而美”的公司将大行其道,各类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而中庸、变通等文化因子是与“小而美”、服务业最吻合的。笔者郑重呼吁:我们要摈弃“贪大求洋”的旧思维,要注重品质和价值,扎扎实实地推进品牌经济发展。

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唯有文化自信,才能让文化自觉发挥到极致。

猜你喜欢
中医药汉语文化
学汉语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谁远谁近?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