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欺少年穷

2017-03-23 08:15倪一宁
文苑 2017年6期
关键词:拳击手月薪

文 / 倪一宁

莫欺少年穷

文 / 倪一宁

这是个很难让人心平气和的时代。

公众号文章里频频出现“月薪两万恋爱指南”,仿佛在北上广生活,月薪两万才是标配。在你觉得诧异的同时,跟你同龄的一群人,正在用难以想象的速度挣钱。

读书时总是吊车尾的同学,毕业后四处碰壁,索性进了家创业公司。你嘲笑他加班加到不分昼夜,结果不慎哪天,他所在的公司拿了A轮融资,年终奖比你一年的工资还多。那个当年总在网上写酸诗的室友,摇身一变成了自媒体人,植入一个广告,报酬就是小白领一个月的薪水。更别提早年成名的段子手,发几条微博就能挣出一个卫生间来。

你关注了某公众号,互动活动就是读者三天两头晒包,那些你踮起脚也够不到的东西,被她们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提及。你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买个Gucci就像买个包子一样容易。月薪两万已经很难刺激眼球了。最新的话题是,月入十万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赚钱的速度是否合格?

在我公众号的后台,常常有大学生问我,怎么赚钱,怎么才能更快赚到钱。

我经常不知道怎么回答。年轻人永远是一代比一代聪明,而我拥有的那点“经验”,在当下或许早不适用。我的朋友木遥说,经历是相对贬值的,早出生十年可能本质上只多了七年有意义的生活体验,剩下三年是加速的历史带来的折损。我的后来者注定比我更适应此刻,比当初的我更出色。

在我的高中时代,iPhone还是新鲜玩意儿,不是街机。那时候还有“网瘾”这个词,不像现在,我们觉得离了手机就不能活。所以我表达意见的时候,有一点心虚。我至今都不知道,我赚钱的速度是否合格,我甚至都不确定,我将来一定能挣到钱。

我能分享的,就是几个故事。

一个来源于昆汀的电影,《低俗小说》,片中我最喜欢的,是拳击手和他女朋友。

这个即将退役的拳击手,要打一场假拳。他得到了一大笔钱,足够让他安逸地退休,唯一条件是,他必须在第五个回合被撂倒。老板跟他强调说,比赛时你可能会有点难堪,那是自尊在捣鬼。别管自尊,因为自尊只能伤人,不能帮人。可拳击手还是没忍住,他押了自己赢,然后干脆地解决了对手。这场景让我觉得很迷人。这世上除了钱,毕竟还有更牛的东西,比如有关职业的骄傲,比如自尊。

第二个故事,是我今天一早起来,看到一个女生发的朋友圈。她正在跟男友度假,拍了自己的节日礼物,满满当当一桌子,她还很用心地把每一个礼物都加了标签,注明了价格。我差点以为自己点开了小红书。我点开评论,就看到她热情洋溢地跟男友示爱:“谢谢宝宝,这是我最开心的一个七夕啦。”

平心而论,这是一段常规意义上非常成功的恋爱。他有效地提升了她的生活品质。但我还是很难羡慕,尤其是看到这条朋友圈以后——原来要这么细致地鸣谢啊。这世上或许有免费的晚餐,但吃之前,你总得敲敲杯子,鞠躬,来一段致谢辞。每个人都有忍受不了的部分,对我来说,鞠躬比自己找食物更难。

第三个故事,来自我一个朋友。他现在是一个很被看好的编剧,拿的是五万一集的报酬,经常去三亚大理等一切风景宜人的地方写稿。写得寂寞了,他就来群里问:“有谁想来玩,食宿机票一律全包。”但在“熬出头”之前,他是个常常需要人接济的穷编剧。朋友请客,他把孩子也带来。文人敏感,他不是不能感觉到我们的异样眼神,他脸上的笑容分明羞赧,但还是不断催孩子多吃点。后来我又陆续知道他的故事,不肯代笔,得罪了人,又太固执,不肯写一切速效又速朽的文字,只写历史正剧,在市场上常年被冷落。

我们熟起来,是因为那次聚餐正值双十一,他看我在网购,进口牛奶出奇得便宜。他低声问我,能不能帮他抢一箱,孩子正是长身体时候,钱一会儿转我。我说不用——这个买二送一,你也帮我省了钱了。

后来他的剧本被人看中,那部戏又成了当年的影视剧黑马,我看他终于正大光明地署名,看他换房子,晒儿子,都会没来由地激动。我已经听腻了天道酬勤这种话,知道那就是驴眼前的萝卜,看得到,吃不着,但他至少证明了,努力仍然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莫欺少年穷,更别笑那些坚持的人傻。

你究竟拥有多少筹码?

这世界对年轻人来说,又残酷又宽容。你身无长物,却又拥有一切可能性。亦舒在《喜宝》里说,一个女人十八岁便立志要弄点钱,只要先天条件不太坏,总会成功的。事实也是。情感博主们乐于传授“嫁豪门”的经验,但真正的秘诀其实没法教,全凭天赋。就像有人能心安理得收下一切馈赠,然后标明价格感谢,有人不能,这也是天赋。

尽管人们用自己的全部优势,换取一点立足于世的筹码,但“卖”的东西还是有区别的,有的是可再生资源——譬如头脑和智慧,有的却是一次性的资本,挥霍完了就算,譬如年轻和美貌。

最惨的是,有的东西,是你卖了以后无法赎回的。比如尊严和感情。你后来一掷千金赎回的,充其量是赝品。你年轻时毫不犹豫地把自尊交出去,那它就是没了,多年后多少人向你诚惶诚恐地鞠躬,也只是拼命营造的幻觉。

这时代贩卖传奇。媒体大肆渲染他们的成功,却轻描淡写背后的努力。没有人会告诉你,一个创业公司能崭露头角,要经历多少九死一生。拿了投资的自媒体人说,好几次,梦见忘了准时推送,半夜一身冷汗地醒过来。同样交大毕业的,开创了“饿了么”的张旭豪说,创业就是拿头撞墙。31岁时他拿到马云的12.5亿美元,但光鲜背后是不足为人道的艰辛。最初“饿了么”向餐馆收费时,有的馆子背景复杂,钱收不上来也还是要收,于是对方便找上门来“谈谈”。张旭豪让小伙伴去派出所门口等着,说:“我一给你打电话,你马上报警,说他们私闯民宅。”

他们都称得上幸运的人。还有很多其他人的努力,夭折在了你看不见的路上。

所以我无法给你“赚快钱”的秘诀。这世上经手钱的次数最多的,应该是会计,但钱都不属于他们。人最后需要找到的,是立足之本,和跟世界的沟通之道,不是一笔来来去去的钱。

莫欺少年穷,也请少年不必怕穷。

毕竟潮水退去后,还屹立在那儿的,不是沙子,而是柱子。

留言板

@黎戈:我想,有种富足,真的是穷人才有的——一个人最美的状态,那道彩虹般的上升弧线,一定是在奋斗期。创业的人最精神矍铄,成名前的品牌质量最好,未确定的恋爱关系最灼热,同样,知识上的穷人,一想到自己的求知前景,那个空白地带,就像谋到发财之道一样,是最开心的。

猜你喜欢
拳击手月薪
拳击手
小拳击手的大梦想
小拳击手的大梦想
拳击手的秘诀
近八成人工作10年月薪没过万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定个小目标
拳击手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