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海蒂》中儿童的伦理选择与成长

2017-03-23 13:05郑晓瀛
文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海蒂

内容摘要:本斯皮里在其专著《海蒂》之中,主要描写一个亲近自然、无法适应城市生活环境的儿童,这是在伦理选择过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证明儿童在成长期间,必然要经历由生物性选择过渡转接到伦理选择的过程,之后儿童才能够真正发展为成人。如若说某些成人忽视这类特性,就会由于伦理越位问题而对儿童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严重情况下限制儿童成长进程。归结来讲,儿童成长特征始终交由斯芬克斯因子决定,成人需要针对儿童自我选择予以适当地尊重和科学妥善地引导,唯独如此,才可以辅助儿童群体顺利度过伦理选择等人生挑战困境。笔者在此细致探讨《海蒂》之中儿童的伦理选择和成长关系,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员重视。

关键词:《海蒂》 儿童群体 伦理选择 成长进步

之所以《海蒂》这类文学著作能够引起较大反响,是因为作者在清晰化对比幽静瑞士山村和单调城市生活景致的同时,深深地迎合了一些读者的遁世心理。海蒂原本在阿尔姆山和爷爷相依为命,尽管条件艰苦但是非常开心。而两年之后被姨妈带动法兰克福去陪伴富商女儿,即便是这个人的家庭如何富足、所在城市空间再过繁华,可海蒂始终体验不到快乐,甚至患上相思病与夜游症,持续到后期重新返回阿尔姆山之后才有所好转。作者在此表现出的是城市和山区生活环境会对海蒂这类儿童造成截然不同的影响,主要原因就是承受了自身遗留斯芬克斯因子的影响。而小说亦将儿童伦理选择的经历过程予以生动细致地描绘,值得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关注和深刻感知。

一.斯芬克斯因子对海蒂成长结果的影响研究

儿童和成人始终是两类截然不同的身份,而两者之间的差异细节将表现为:

主要包括生理年龄和身体发育状况的迥异结果,但是,透过文学伦理角度观察,人作为一类社会个体,就如同一类完善化的斯芬克斯因子,即他们身上同时容纳人性和兽性因子。所谓兽性因子,就是人类进化之后遗留的动物本能,是人生下来伴随的天性;而人性因子,则是经过后天教育和培育衍生出的伦理意识,归根结底,便是人类独有的可以辨别是分善恶的理性意识。而想要愈加精准化地区分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区别,就必须借助斯芬克斯因子这类基础性指导辅助媒介,尽管说在儿童和成人群体之中,斯芬克斯因子都由兽性和人性分析凝结而成,但是两类组合模式始终不尽相同。如成人人格之中虽然保留兽性因子,但是在任何状况之下,成人的人性因子都会针对兽性因子做出合理程度地约束控制,这也证明了成人主要配合理性进行个人行为指导的特征。相比之下,儿童却截然不同,因为他们只是经历生物性选择之后具备一些人的基础生理特征,却未能顺利通过关键的伦理选择挑战而获取较为可靠的伦理意识,因此,该类群体的人性因子还不能发挥足够强劲的能效,来针对自身残留的兽性因子克制。这深刻阐明了,在儿童顺利通过伦理选择挑战前期,其一切性格与行为特征,都几乎交由其体内的兽性因子支配。

如在小说开篇阶段,作者就向我们表现出儿童与成人斯芬克斯因子差异化的组合模式。特别是在描写阿尔姆山路上海蒂和小羊玩耍的情节过程中,海蒂趁着姨妈与别人谈话间隙去和小羊玩,但是却因为厚重的衣物而感到身体不适,于是便不顾一切地将衣物脱掉,在山野之中自由奔跑,仿如一只真的小羊一般。而蒂提则认定海蒂不该随意地将随身衣物丢弃并当面加以指责,这是成年人凭借理性进行判断的必然结果,但对于海蒂这类仅有六岁的儿童来讲,这是其兽性因子驱使的自然行为,不存在任何对错之分。这类情景描写深刻的揭示了,不管是在现实社会、文学文本之中,许多成人都会忽视儿童的天性,急于将成人伦理价值观念嫁接到儿童身上,并且以往借此进一步理解、评价和约束他们。可透过另一角度观察认证,这类伦理越位现象,对儿童群体来讲便是一类莫大的伤害,即令儿童丧失了原本的天性,提早接受人性比例较大的斯芬克斯因子影响。所以说,海蒂在城市生活和表现状况,并非其独立完成伦理选择与成长任务的自然结果。

二.海蒂进行伦理选择的动态流程解析

1.阿尔姆山生活阶段

海蒂在阿尔姆山与法兰克福的差异化生活状况,生动地呈现出儿童群体斯芬克斯因子的特殊化组成模式基础上,向我们深刻地揭示出一类道理,就是说如若忽视儿童群体重新演绎伦理选择的环节,便会对他们今后成长前景造成不可小觑的消极影响。因此,阿尔姆大叔在海蒂成长过程中并未对其天性做出过多的约束控制,而是为其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由玩耍,并和羊群、小鸟等同步健康的成长发育。可透过另一类层面审视,這类毫不作为的处理方式,同样会对儿童今后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毕竟一味地放纵天性会令海蒂这类儿童群体错失伦理选择的最佳机遇。文学伦理已经做出明确认证,人所以能够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不单单是透过持续锻炼掌握生存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须在内心树立起一定的道德伦理观念。不过对于广大儿童来讲,因为他们自身伦理意识尚未得到全方位培育和舒展,就无法保证他们内心保留的人性分析可以长期有效地遏制兽性分子,所以说,该类群体必然要经历复杂的伦理选择过程,才能真正过渡为成人。

而透过小说中的描写,阅读人员可以清晰地感知到海蒂已然开始经历伦理选择的特殊阶段,如其会在特定时期内去看望双目失明的彼得奶奶,其间还会督促爷爷讲彼得家的房子修整妥当,并且和老人沟通来消除其烦闷心理。这些种种情景,都深刻印证了海蒂的人性因子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育延展,就是说其伦理意识已然处于萌芽阶段。可正是因为阿尔姆大叔未曾提供给其适当的教育和引导,才使得海蒂自身的伦理意识长期深陷低等级层次之中,所以在后期进入发达城市生活之中,其经常会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又哭笑不得的怪事。如在法兰克福生活期间,海蒂经常会带一些小动物到家里并造成一团糟、上课打扰其余同学令教师手无足措,在给穷苦的彼得奶奶储存白面包时因为无知产生发黑变质问题,衣柜亦因此变得一塌糊涂。透过上述细节我们可以清楚地做出判断,即一旦缺乏可靠完善的伦理意识,必然会对儿童今后成长和发展造成深入性的威胁。

2.法兰克福生活阶段

尽管说在法兰克福生活时期中,海蒂承受较多的痛苦,不过客观角度观察,却为其今后伦理科学化选择和身心健全化成长,提供了较为妥善的辅助条件。在法兰克福生活阶段之中,海蒂掌握一系列基础性礼仪和行为规范要点前提下,更学会如何潜心地进行阅读,随后透过书本之中获取海量的知识、生存技能和道德经验,进一步加快了日后自身标准化伦理选择的进程。换句话说,在法兰克福接受教育过程中,海蒂自身遗留的兽性因子开始逐渐地被高端的人性因子所遏制,并且透过标准化伦理选择逐步转化成为一类合格的社会公民。

而重回阿尔姆山之后,海蒂经常有意无意地会滋生出一系列以往不曾有的念头,这便是海蒂在伦理选择阶段中衍生出的伦理观念,并且之后其也自觉地将这部分伦理观念作为今后一切行为的指导纲要。如重回阿尔姆山之后,海蒂开始懂得认真梳洗打扮自己、井然有序地摆放房间物品,最为重要的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不会再逃学了。经过不同类型书本的精心品读之后,海蒂开始收获诸多有助于其成长发展的道德经验,同时更会在和他人交流过程中无私地予以共享。对于彼得奶奶,其放弃以往一味地物质资源捐助,而是主动为其朗诵一些优美的诗句,进一步令这类老人可以重新恢复对生活强烈的希望和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海蒂这类儿童在进行伦理选择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法兰克福接受教育初期阶段,海蒂几乎没有任何显著的进步迹象,而归咎责任,则并非完全在于海蒂身上,更多是教导她的主体。如萝得迈耶尔只知道强制性地进行海蒂思想行为约束,和海蒂天性好动的心理特征产生强烈的冲突,并引起海蒂强烈的抵御心态。归结来讲,儿童的伦理选择需要得到成人的精心指导,但是与此同时,作为成人,更应该给予儿童适当程度地尊重和理解。唯独结合儿童身心特征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培养教育,才能令他们愈加顺利地完成伦理选择这类高等级层次的人生挑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海蒂》这部小说透过针对儿童斯芬克斯因子和伦理选择的文学化描写,总结出如何教诲才能领儿童得以健康成长发育的经验。具体来讲,就是要令儿童在适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领悟教诲并挖掘出适合自身成长的路径。希望日后这部小说能够引起更多人员的重视,长此以往,为各类儿童健康成长前景绽放,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倫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33(06):144-160.

[2]王常新.《海蒂》的美学特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22(16):160-171.

[3]邸畅.儿童视角下的精神成长[J].文艺争鸣,2012,11(09):133-147.

[4]刘莉静.海蒂——人化动物性的天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9(02):77-86.

[5]杨春.21世纪美国青少年小说与青少年认知发展[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14(04):115-126.

(作者介绍:郑晓瀛,琼台师范学院幼儿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幼儿文学、幼儿教师口语)

猜你喜欢
海蒂
一个小忙
原点之爱
《海蒂和爷爷》:一个阿尔卑斯山的童话
人生的礼物
海蒂和爷爷(下)
海蒂和爷爷(上)
海蒂和爷爷(中)
《海蒂和爷爷》:温暖你,治愈我
海蒂和爷爷
小木屋里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