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启高新区国际化新征程

2017-03-23 19:51马文良张越
中关村 2017年3期
关键词:火炬连云港高新区

马文良?张越

建设“一带一路”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为新时代的中国高新区发展指出了方向,成为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腾飞,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更加具备向世界提供高科技的技术和设备的能力。面对新时代,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建设“一带一路”对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意义重大。“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为新时代的中国高新区发展指出了方向,成为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为此,2016年12月16日,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研究会高新区专业委员会主办,由长城所承办的“创新双月谈”第三期,以“高新区的国际化之路”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带一路”是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动力

现在国际化对中国和世界来说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们未来大踏步开展国际化的另外一个大的战略,是在向世界展示我们的文明发展之路。现在世界上逆全球化的潮流非常严重,发达国家对全球化推动力已经不存在了,未来全球化动力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如亚洲、印度等。现在世界上有一些人也希望中国捍卫全球化,俄罗斯提出了重振全球化等等。所以中国丝绸之路就是加快全球化进程。

“一带一路”是高新区未来发展的希望和动力之所在。实际上我们中国30年剧变,某种意义来说很重要的是得益于开放和国际化,高技术、互联网更是得益于全球化。

我们国家最近创新创业做得比较好,成了国家的主旋律。英国人报道了中国的创客,认为中国的创客代表了未来的方向。中国迅速搞成一个全民大系统、大产业,这可是声势浩大的创始。但是这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国外报道经济学人创客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科技部就据此写了一个简报给中央,李克强总理就根据简报在达沃斯讲话时讲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没有想到迅速在国内燃起了创业的熊熊大火,各地都在创业。国际化是需要一系列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需要国际化的生态系统。所以今天的创客,能够走向未来,关键是有没有一个国际化的生态系统。所以今天的会议非常有意义,希望更多的高新区走向国际化,使我们创客能够变成经济发展的奇迹,使“双创”为实现中国梦做得更好,使整个国际化“一带一路”做得更好,希望我们能够添砖加瓦。

国际化是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长城所在国际业务上做了一些探索,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和各位分享我们的初步研究成果。

第一,高新区迎来了全面国际化发展的宝贵的机遇期。为什么这么说?有三个变了。首先环境变了,2016年全球很热闹,不管是英国的脱欧、川普的上台,反国际化的势头越来越明显。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全球的新经济已经进入到以创新性和开放性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其次是我们的位置变了。3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创新的实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我们已经形成了跟其他国家明显的创新梯度差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某一些细分的领域,我们甚至达到了世界领军、甚至领跑的水平。最后是我们的角色变了,“一带一路”提出应对国际和国内两个议题,最主要的变革是我国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从跟随者变成一个主导者。

第二,国际化对于国家高新区是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化是高新区新一轮发展的动力,动力体现在第一轮的发展基本上依靠招商引资和要素的投资,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自主创新,通过科技进步也实现了中高速的发展。在新一轮高新区全面国际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初步具备竞争力。二是双创推动下我国的高新区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创新创业高地。三是国际化是高新区发展的一个内在的要求,从劳动密集型中國制造到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中国创造的转变。四是从国家使命来讲,我们讲“两个必须成为”,国家高新区必须成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必须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创新先锋。

第三,从研究的角度来讲,高新区国际化有三个版本,1.0是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2.0是组织的国际化,3.0是要素的国际化,国内大部分的高新区基本上已经进入到了产品和服务国际化、组织国际化和要素国际化三者并行的阶段。尤其是以领先的国家高新区对于要素国际化,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的需求越来越明显了。所以我们觉得在现在这个阶段,高新区国际化的核心,应当是提高对全球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在新时期高新区国际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是两个方向,一个是高端链接,一个是对外辐射。

高端链接的第一个方式,就是整合全球的技术创新资源,并购是快速获得世界的尖端技术资源的有效途径。二是建设国际创新合作园区。三是到创新高地去,吸引创新高地的创业者,我们的孵化器、加速器做了大量的实践工作。四是把国际的知名创新创业的机构成熟的模式和创新资源导入到中国来,比如微软加速器、plug & play等都是最典型的例子。五是先进技术的跨国转移与引进。

对外辐射,也有五个方面,一是开展海外科技园区的合作。二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创新创业的服务。三是发挥优势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四是领先的产业开辟国际市场,比如麒麟合盛是一个手机应用的公司,现在基本上是全球发展最快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也是中关村独角兽之一,包括滴滴除了在中国大陆之外,跟东南亚有合作,现在整个移动出行服务了全球50%的人口。五是推动先进技术对外的转移与转化。

高新区国际化大有作为的时期到来

对于高新区国际化这个议题,我们的工作当中也有一些体会。

火炬中心从最开始就有一个所谓的“火炬三化”的目标,高新技术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商品化和产业化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国际化一直没有完全破题,最近几年到了国际化能够大有作为的时期。

以国际化为目标,园区发展我们认为大概分四个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二是城市化阶段,三是高新化阶段,四是国际化阶段。

以企业为导向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园区的管委会,或者是地方政府应该做什么?有几个方面:一是搭建平台。之前火炬中心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尝试,特别是今年磨坦处长牵头火炬中心跟澳大利亚威尔士大学搭建了火炬创新园。二是要做好规划。三是针对园区的国际化做政策,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都针对出入境、针对跨国人才的居留权出台了一些便利化的条件,对于海外人才在中国国内生活、出入境,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园区内兼职创业,都有了一些政策上的突破。第二,搞国际化首先要出去看,但是因为现在出入境管理的限制给园区的国际化带来很大的障碍。这方面,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给了高新区一个政策上的突破,只要是高新区内有国际化的任务和国际化的工作,不受每年出国次数的限制。这也是火炬跟澳大利亚合作的过程当中,石家庄高新区能够异军突起组织十多家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四是要充分利用各类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来开展工作。

高新区是中国国际化战略的牵引者

创新的源泉是什么?一是沟通交流,二是协调发展,三是有碰撞。我觉得我们创新最弱的一块可能就是碰撞,这是文化、理念不同的模式的碰撞,一定程度可以理解成国际化。中国现在为什么要国际化?在这个环境下,是大势所迫,美国苹果公司2015年一年全球海外的产品收入占53%左右,是8千亿人民币,整个中关村去年的产品出口6千亿。这说明了中国高新区国际化的现状。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是替企业说不走出去没有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过盛,需求侧疲软,所以国际化必须做,谁牵头做?今天研讨会特别好,指明高新区牵头。

中关村2万家企业,其中发生了比较实际的国际化行为的大概是10%,我们做了一个资金管理办法,就是拿一部分钱鼓励企业国际化,但来申报拿到钱的企业只有三五百家,这个情况让我们很沮丧,很受打击,同时又觉得工作的空间很大。

国际化在中关村怎么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中关村是中转站,是集散地。怎么打造这个吸引力?政府搭台,创新主体唱戏。提升国际化的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跟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一致的。我们现在的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离目前世界老二的经济体量还有距离。所以“一带一路”很多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这个推动起来是一种更理性的,不能光看到大鱼,忽视了基础的工作。

连云港高新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

我觉得高新区的国际化战略可能有两个方面要把握住。

第一,连云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的时候,强调了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江苏“一带一路”的交汇点重中之重就是在连云港,所以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把连云港定位为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连云港也是围绕这个定位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

现在我们有几个标志性的工作,一是建设了中哈物流基地,习总书记和哈总统三次见证了这个物流基地的签约,包括开工的一些仪式。二是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实施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连云港这个港口区域位置非常特殊,是西部、中亚地区,特别是上合组织唯一的出海通道。所以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把连云港作为上合组织的出海基地。按照出海基地的布局,连云港在完善相关的功能,这几年也在建着上合组织的物流园。

第二,连云港高新区下一步工作有三个着力点:一是通过国际化战略集聚高端要素资源,补短板。短板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化的指标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要通过国际化战略来集聚一些高端的创新资源。二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来吸纳技术、人才和资本集聚、转移。三是通过国家战略搭建对外合作的平台和载体。目前连云港市对外开放主要是向东向西两个方向,向东就是东北亚,向西是“一带一路”,就是中亚到欧洲。这两个开放,也是解决我们的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和资源。我们和英国的一个大学签订了战略协议,共建智能制造研究员。恒瑞医药集聚全国高端化药高端人才,采取国际化的模式,发达国家给科学家什么待遇我们给什么待遇,这几年人才的集聚和成果的研发,都在全球前列。

太仓高新区:依托国际化促中德企业交流

太仓是江苏省苏州市下面的县级市,我们是属于县级市的开发区,实际上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现在往国家高新区的方向走。

这些年来,太仓高新区围绕着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一是围绕着国际化的企业方面,我们从1993年开始建设太仓高新区,不断地加强中德企业间的交流,目前为止我们全市已经集聚了250家的德资企业,其中90%以上的德资企业在高新区。最大的德资企业,就是今年销售达到了100亿,但是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下一步,我们更多还是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及德国工业4.0,加快一些载体的建设,推进企业的国际化。

二是推进了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德国的教育。我们从2001年开始创办了第一家德资企业培训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引领、成本分担的双元制本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形式普遍被企业接受。目前已经培育了3000多名拥有国际通用的AHK证书的人才。接下来围绕教育培训,职业教育,想形成一个系统,现在已形成了中职、高职,接下来办本科教育合作。在太仓已经办起了德国幼儿园,接下来还要办小学、中学,形成系列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高新区国际化大有作为的时期到来

对于高新区国际化这个议题,我们的工作当中也有一些体会。

火炬中心从最开始就有一个所谓的“火炬三化”的目标,高新技术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商品化和产业化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国际化一直没有完全破题,最近几年到了国际化能够大有作为的时期。

以国际化为目标,园区发展我们认为大概分四个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二是城市化阶段,三是高新化阶段,四是国际化阶段。

以企业为导向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园区的管委会,或者是地方政府应该做什么?有几个方面:一是搭建平台。之前火炬中心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尝试,特别是今年磨坦处长牵头火炬中心跟澳大利亚威尔士大学搭建了火炬创新园。二是要做好规划。三是针对园区的国际化做政策,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都针对出入境、针对跨国人才的居留权出台了一些便利化的条件,对于海外人才在中国国内生活、出入境,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园区内兼职创业,都有了一些政策上的突破。第二,搞国际化首先要出去看,但是因为现在出入境管理的限制给园区的国际化带来很大的障碍。这方面,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给了高新区一个政策上的突破,只要是高新区内有国际化的任务和国际化的工作,不受每年出国次数的限制。这也是火炬跟澳大利亚合作的过程当中,石家庄高新区能够异军突起组织十多家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四是要充分利用各类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来开展工作。

高新区是中国国际化战略的牵引者

创新的源泉是什么?一是沟通交流,二是协调发展,三是有碰撞。我觉得我们创新最弱的一块可能就是碰撞,这是文化、理念不同的模式的碰撞,一定程度可以理解成国际化。中国现在为什么要国际化?在这个环境下,是大势所迫,美国苹果公司2015年一年全球海外的产品收入占53%左右,是8千亿人民币,整个中关村去年的产品出口6千亿。这说明了中国高新区国际化的现状。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是替企业说不走出去没有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过盛,需求侧疲软,所以国际化必须做,谁牵头做?今天研讨会特别好,指明高新区牵头。

中关村2万家企业,其中发生了比较实际的国际化行为的大概是10%,我们做了一个资金管理办法,就是拿一部分钱鼓励企业国际化,但来申报拿到钱的企业只有三五百家,这个情况让我们很沮丧,很受打击,同时又觉得工作的空间很大。

国际化在中关村怎么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中关村是中转站,是集散地。怎么打造这个吸引力?政府搭台,创新主体唱戏。提升国际化的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跟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一致的。我们现在的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离目前世界老二的经济体量还有距离。所以“一带一路”很多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这个推动起来是一种更理性的,不能光看到大鱼,忽视了基础的工作。

连云港高新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

我觉得高新区的国际化战略可能有两个方面要把握住。

第一,连云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的时候,强调了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江苏“一带一路”的交汇点重中之重就是在连云港,所以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把连云港定位为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连云港也是围绕这个定位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

现在我们有几个标志性的工作,一是建设了中哈物流基地,习总书记和哈总统三次见证了这个物流基地的签约,包括开工的一些仪式。二是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实施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连云港这个港口区域位置非常特殊,是西部、中亚地区,特别是上合组织唯一的出海通道。所以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把连云港作为上合组织的出海基地。按照出海基地的布局,连云港在完善相关的功能,这几年也在建着上合组织的物流园。

第二,连云港高新区下一步工作有三个着力点:一是通过国际化战略集聚高端要素资源,补短板。短板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化的指标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要通过国际化战略来集聚一些高端的创新资源。二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来吸纳技术、人才和资本集聚、转移。三是通过国家战略搭建对外合作的平台和载体。目前连云港市对外开放主要是向东向西两个方向,向东就是东北亚,向西是“一带一路”,就是中亚到欧洲。这两个开放,也是解决我们的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和资源。我们和英国的一个大学签订了战略协议,共建智能制造研究员。恒瑞医药集聚全国高端化药高端人才,采取国际化的模式,发达国家给科学家什么待遇我们给什么待遇,这几年人才的集聚和成果的研发,都在全球前列。

太仓高新区:依托国际化促中德企业交流

太仓是江苏省苏州市下面的县级市,我们是属于县级市的开发区,实际上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现在往国家高新区的方向走。

这些年来,太仓高新区围绕着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一是围绕着国际化的企业方面,我们从1993年开始建设太仓高新区,不断地加强中德企业间的交流,目前为止我们全市已经集聚了250家的德资企业,其中90%以上的德资企业在高新区。最大的德资企业,就是今年销售达到了100亿,但是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下一步,我们更多还是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及德国工业4.0,加快一些载体的建设,推进企业的国际化。

二是推进了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德国的教育。我们从2001年开始创办了第一家德资企业培训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引领、成本分担的双元制本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形式普遍被企业接受。目前已经培育了3000多名拥有国际通用的AHK证书的人才。接下来围绕教育培训,职业教育,想形成一个系统,现在已形成了中职、高职,接下来办本科教育合作。在太仓已经办起了德国幼儿园,接下来还要办小学、中学,形成系列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高新区国际化大有作为的时期到来

对于高新区国际化这个议题,我们的工作当中也有一些体会。

火炬中心从最开始就有一个所谓的“火炬三化”的目标,高新技术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商品化和产业化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国际化一直没有完全破题,最近几年到了国际化能够大有作为的时期。

以国际化为目标,园区发展我们认为大概分四个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二是城市化阶段,三是高新化阶段,四是国际化阶段。

以企业为导向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园区的管委会,或者是地方政府应该做什么?有几个方面:一是搭建平台。之前火炬中心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尝试,特别是今年磨坦处长牵头火炬中心跟澳大利亚威尔士大学搭建了火炬创新园。二是要做好规划。三是针对园区的国际化做政策,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都针对出入境、针对跨国人才的居留权出台了一些便利化的条件,对于海外人才在中国国内生活、出入境,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园区内兼职创业,都有了一些政策上的突破。第二,搞国际化首先要出去看,但是因为现在出入境管理的限制给园区的国际化带来很大的障碍。这方面,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给了高新区一个政策上的突破,只要是高新区内有国际化的任务和国际化的工作,不受每年出国次数的限制。这也是火炬跟澳大利亚合作的过程当中,石家庄高新区能够异军突起组织十多家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四是要充分利用各类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来开展工作。

高新区是中国国际化战略的牵引者

创新的源泉是什么?一是沟通交流,二是协调发展,三是有碰撞。我觉得我们创新最弱的一块可能就是碰撞,这是文化、理念不同的模式的碰撞,一定程度可以理解成国际化。中国现在为什么要国际化?在这个环境下,是大势所迫,美国苹果公司2015年一年全球海外的产品收入占53%左右,是8千亿人民币,整个中关村去年的产品出口6千亿。这说明了中国高新区国际化的现状。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是替企业说不走出去没有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过盛,需求侧疲软,所以国际化必须做,谁牵头做?今天研讨会特别好,指明高新区牵头。

中关村2万家企业,其中发生了比较实际的国际化行为的大概是10%,我们做了一个资金管理办法,就是拿一部分钱鼓励企业国际化,但来申报拿到钱的企业只有三五百家,这个情况让我们很沮丧,很受打击,同时又觉得工作的空间很大。

国际化在中关村怎么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中关村是中转站,是集散地。怎么打造这个吸引力?政府搭台,创新主体唱戏。提升国际化的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跟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一致的。我们现在的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离目前世界老二的经济体量还有距离。所以“一带一路”很多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这个推动起来是一种更理性的,不能光看到大鱼,忽视了基础的工作。

连云港高新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

我觉得高新区的国际化战略可能有两个方面要把握住。

第一,连云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的时候,强调了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江苏“一带一路”的交汇点重中之重就是在连云港,所以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把连云港定位为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连云港也是围绕这个定位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

现在我们有几个标志性的工作,一是建设了中哈物流基地,习总书记和哈总统三次见证了这个物流基地的签约,包括开工的一些仪式。二是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实施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连云港这个港口区域位置非常特殊,是西部、中亚地区,特别是上合组织唯一的出海通道。所以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把连云港作为上合组织的出海基地。按照出海基地的布局,连云港在完善相关的功能,这几年也在建着上合组织的物流园。

第二,连云港高新区下一步工作有三个着力点:一是通过国际化战略集聚高端要素资源,补短板。短板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化的指标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要通过国际化战略来集聚一些高端的创新资源。二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来吸纳技术、人才和资本集聚、转移。三是通过国家战略搭建对外合作的平台和载体。目前连云港市对外开放主要是向东向西两个方向,向东就是东北亚,向西是“一带一路”,就是中亚到欧洲。这两个开放,也是解决我们的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和资源。我们和英国的一个大学签订了战略协议,共建智能制造研究员。恒瑞医药集聚全国高端化药高端人才,采取国际化的模式,发达国家给科学家什么待遇我们给什么待遇,这几年人才的集聚和成果的研发,都在全球前列。

太仓高新区:依托国际化促中德企业交流

太仓是江苏省苏州市下面的县级市,我们是属于县级市的开发区,实际上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现在往国家高新区的方向走。

这些年来,太仓高新区围绕着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一是围绕着国际化的企业方面,我们从1993年开始建设太仓高新区,不断地加强中德企业间的交流,目前为止我们全市已经集聚了250家的德资企业,其中90%以上的德资企业在高新区。最大的德资企业,就是今年销售达到了100亿,但是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下一步,我们更多还是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及德国工业4.0,加快一些载体的建设,推进企业的国际化。

二是推进了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德国的教育。我们从2001年开始创办了第一家德资企业培训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引领、成本分担的双元制本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形式普遍被企业接受。目前已经培育了3000多名拥有国际通用的AHK证书的人才。接下来围绕教育培训,职业教育,想形成一个系统,现在已形成了中职、高职,接下来办本科教育合作。在太仓已经办起了德国幼儿园,接下来还要办小学、中学,形成系列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高新区国际化大有作为的时期到来

对于高新区国际化这个议题,我们的工作当中也有一些体会。

火炬中心从最开始就有一个所谓的“火炬三化”的目标,高新技术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商品化和产业化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国际化一直没有完全破题,最近几年到了国际化能够大有作为的时期。

以国际化为目标,园区发展我们认为大概分四个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二是城市化阶段,三是高新化阶段,四是国际化阶段。

以企业为导向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园区的管委会,或者是地方政府应该做什么?有几个方面:一是搭建平台。之前火炬中心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尝试,特别是今年磨坦处长牵头火炬中心跟澳大利亚威尔士大学搭建了火炬创新园。二是要做好规划。三是针对园区的国际化做政策,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都针对出入境、针对跨国人才的居留权出台了一些便利化的条件,对于海外人才在中国国内生活、出入境,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园区内兼职创业,都有了一些政策上的突破。第二,搞国际化首先要出去看,但是因为现在出入境管理的限制给园区的国际化带来很大的障碍。这方面,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给了高新区一个政策上的突破,只要是高新区内有国际化的任务和国际化的工作,不受每年出国次数的限制。这也是火炬跟澳大利亚合作的过程当中,石家庄高新区能够异军突起组织十多家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四是要充分利用各类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来开展工作。

高新区是中国国际化战略的牵引者

创新的源泉是什么?一是沟通交流,二是协调发展,三是有碰撞。我觉得我们创新最弱的一块可能就是碰撞,这是文化、理念不同的模式的碰撞,一定程度可以理解成国际化。中国现在为什么要国际化?在这个环境下,是大势所迫,美国苹果公司2015年一年全球海外的产品收入占53%左右,是8千亿人民币,整个中关村去年的产品出口6千亿。这说明了中国高新区国际化的现状。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是替企业说不走出去没有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过盛,需求侧疲软,所以国际化必须做,谁牵头做?今天研讨会特别好,指明高新区牵头。

中关村2万家企业,其中发生了比较实际的国际化行为的大概是10%,我们做了一个资金管理办法,就是拿一部分钱鼓励企业国际化,但来申报拿到钱的企业只有三五百家,这个情况让我们很沮丧,很受打击,同时又觉得工作的空间很大。

国际化在中关村怎么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中关村是中转站,是集散地。怎么打造这个吸引力?政府搭台,创新主体唱戏。提升国际化的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跟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一致的。我们现在的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离目前世界老二的经济体量还有距离。所以“一带一路”很多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这个推动起来是一种更理性的,不能光看到大鱼,忽视了基础的工作。

连云港高新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

我觉得高新区的国际化战略可能有两个方面要把握住。

第一,连云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的时候,强调了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江苏“一带一路”的交汇点重中之重就是在连云港,所以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把连云港定位为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连云港也是围绕这个定位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

现在我们有几个标志性的工作,一是建设了中哈物流基地,习总书记和哈总统三次见证了这个物流基地的签约,包括开工的一些仪式。二是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实施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连云港这个港口区域位置非常特殊,是西部、中亚地区,特别是上合组织唯一的出海通道。所以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把连云港作为上合组织的出海基地。按照出海基地的布局,连云港在完善相关的功能,这几年也在建着上合组织的物流园。

第二,连云港高新区下一步工作有三个着力点:一是通过国际化战略集聚高端要素资源,补短板。短板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化的指标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要通过国际化战略来集聚一些高端的创新资源。二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来吸纳技术、人才和资本集聚、转移。三是通过国家战略搭建对外合作的平台和载体。目前连云港市对外开放主要是向东向西两个方向,向东就是东北亚,向西是“一带一路”,就是中亚到欧洲。这两个开放,也是解决我们的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和资源。我们和英国的一个大学签订了战略协议,共建智能制造研究员。恒瑞医药集聚全国高端化药高端人才,采取国际化的模式,发达国家给科学家什么待遇我们给什么待遇,这几年人才的集聚和成果的研发,都在全球前列。

太仓高新区:依托国际化促中德企业交流

太仓是江苏省苏州市下面的县级市,我们是属于县级市的开发区,实际上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现在往国家高新区的方向走。

这些年来,太仓高新区围绕着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一是围绕着国际化的企业方面,我们从1993年开始建设太仓高新区,不断地加强中德企业间的交流,目前为止我们全市已经集聚了250家的德资企业,其中90%以上的德资企业在高新区。最大的德资企业,就是今年销售达到了100亿,但是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下一步,我们更多还是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及德国工业4.0,加快一些载体的建设,推进企业的国际化。

二是推进了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德国的教育。我们从2001年开始创办了第一家德资企业培训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引领、成本分担的双元制本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形式普遍被企业接受。目前已经培育了3000多名拥有国际通用的AHK证书的人才。接下来围绕教育培训,职业教育,想形成一个系统,现在已形成了中职、高职,接下来办本科教育合作。在太仓已经办起了德国幼儿园,接下来还要办小学、中学,形成系列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高新区国际化大有作为的时期到来

对于高新区国际化这个议题,我们的工作当中也有一些体会。

火炬中心从最开始就有一个所谓的“火炬三化”的目标,高新技术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的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商品化和产业化都得到了比较好的实现,国际化一直没有完全破题,最近几年到了国际化能够大有作为的时期。

以国际化为目标,园区发展我们认为大概分四个阶段:一是工业化阶段,二是城市化阶段,三是高新化阶段,四是国际化阶段。

以企业为导向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园区的管委会,或者是地方政府应该做什么?有几个方面:一是搭建平台。之前火炬中心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尝试,特别是今年磨坦处长牵头火炬中心跟澳大利亚威尔士大学搭建了火炬创新园。二是要做好规划。三是针对园区的国际化做政策,可以举两个例子,一是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都针对出入境、针对跨国人才的居留权出台了一些便利化的条件,对于海外人才在中国国内生活、出入境,包括海外留学生在园区内兼职创业,都有了一些政策上的突破。第二,搞国际化首先要出去看,但是因为现在出入境管理的限制给园区的国际化带来很大的障碍。这方面,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给了高新区一个政策上的突破,只要是高新区内有国际化的任务和国际化的工作,不受每年出国次数的限制。这也是火炬跟澳大利亚合作的过程当中,石家庄高新区能够异军突起组织十多家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四是要充分利用各类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来开展工作。

高新区是中国国际化战略的牵引者

创新的源泉是什么?一是沟通交流,二是协调发展,三是有碰撞。我觉得我们创新最弱的一块可能就是碰撞,这是文化、理念不同的模式的碰撞,一定程度可以理解成国际化。中国现在为什么要国际化?在这个环境下,是大势所迫,美国苹果公司2015年一年全球海外的产品收入占53%左右,是8千亿人民币,整个中关村去年的产品出口6千亿。这说明了中国高新区国际化的现状。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是替企业说不走出去没有出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过盛,需求侧疲软,所以国际化必须做,谁牵头做?今天研讨会特别好,指明高新区牵头。

中关村2万家企业,其中发生了比较实际的国际化行为的大概是10%,我们做了一个资金管理办法,就是拿一部分钱鼓励企业国际化,但来申报拿到钱的企业只有三五百家,这个情况让我们很沮丧,很受打击,同时又觉得工作的空间很大。

国际化在中关村怎么做?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全球创新网络的核心枢纽,中关村是中转站,是集散地。怎么打造这个吸引力?政府搭台,创新主体唱戏。提升国际化的能力是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跟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一致的。我们现在的国际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离目前世界老二的经济体量还有距离。所以“一带一路”很多是我们应该做的,但是这个推动起来是一种更理性的,不能光看到大鱼,忽视了基础的工作。

连云港高新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

我觉得高新区的国际化战略可能有两个方面要把握住。

第一,连云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的时候,强调了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江苏“一带一路”的交汇点重中之重就是在连云港,所以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把连云港定位为江苏省“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区和先导区,连云港也是围绕这个定位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规划。

现在我们有几个标志性的工作,一是建设了中哈物流基地,习总书记和哈总统三次见证了这个物流基地的签约,包括开工的一些仪式。二是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也是“一带一路”战略当中实施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因为连云港这个港口区域位置非常特殊,是西部、中亚地区,特别是上合组织唯一的出海通道。所以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把连云港作为上合组织的出海基地。按照出海基地的布局,连云港在完善相关的功能,这几年也在建着上合组织的物流园。

第二,连云港高新区下一步工作有三个着力点:一是通过国际化战略集聚高端要素资源,补短板。短板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国际化的指标比较薄弱,另一方面要通过国际化战略来集聚一些高端的创新资源。二是通过国际化战略来吸纳技术、人才和资本集聚、转移。三是通过国家战略搭建对外合作的平台和载体。目前连云港市对外开放主要是向东向西两个方向,向东就是东北亚,向西是“一带一路”,就是中亚到欧洲。这两个开放,也是解决我们的技术、人才、资本、市场和资源。我们和英国的一个大学签订了战略协议,共建智能制造研究员。恒瑞医药集聚全国高端化药高端人才,采取国际化的模式,发达国家给科学家什么待遇我们给什么待遇,这几年人才的集聚和成果的研发,都在全球前列。

太仓高新区:依托国际化促中德企业交流

太仓是江苏省苏州市下面的县级市,我们是属于县级市的开发区,实际上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现在往国家高新区的方向走。

这些年来,太仓高新区围绕着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一是围绕着国际化的企业方面,我们从1993年开始建设太仓高新区,不断地加强中德企业间的交流,目前为止我们全市已经集聚了250家的德资企业,其中90%以上的德资企业在高新区。最大的德资企业,就是今年销售达到了100亿,但是大部分是中小企業。下一步,我们更多还是要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及德国工业4.0,加快一些载体的建设,推进企业的国际化。

二是推进了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德国的教育。我们从2001年开始创办了第一家德资企业培训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政府引领、成本分担的双元制本土化的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形式普遍被企业接受。目前已经培育了3000多名拥有国际通用的AHK证书的人才。接下来围绕教育培训,职业教育,想形成一个系统,现在已形成了中职、高职,接下来办本科教育合作。在太仓已经办起了德国幼儿园,接下来还要办小学、中学,形成系列的国际化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火炬连云港高新区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接过火炬高举起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遂宁高新区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揭牌
火炬照亮关爱路
我与《火炬》20年
《火炬》照我绘“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