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才能去远方

2017-03-23 03:15杨思怡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施罗德阿姆斯特朗圆梦

杨思怡

冬日残雪中,你知道一棵小草的梦吗?它枯黄、萎瘦,看似不胜娇弱,却把生长绿叶绽放红花的心在泥土中深藏。黢黑泥泞中,你知道一粒莲子的梦吗?它寂寞、彷徨,看似孤独无助,却始终坚信能为世人展露自己的芬芳。高三匆匆步履里,每个人都坚信有一场属于自己华丽的独角戏即将开幕——因为这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怀揣梦想,敢于实践,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让梦想成真!

曾有一个男孩,每天在院子里扑腾跳跃,妈妈好奇地问他:“你在干什么?”他大声地答道:“我要跳到月球上去!”这个敢于做梦的男孩,名叫阿姆斯特朗。后来呢?众所周知,这个坚持做梦的男孩代表人类第一个登上了月球——有梦!有梦才会有追求,有机会,有动力!“我要跳到月球上去!”清晰嘹亮的声音,孜孜不倦地重复着跳跃这个简单的动作,是一种对梦想的坚持。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出生在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战死在罗马尼亚,母亲与他们姐弟二人相依为命。债主常到家里逼债,母亲受尽了呵斥和辱骂,年幼的施罗德拍着母亲的肩膀:“别伤心,妈妈,总有一天我会开着奔驰来接你的。”男孩因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就到一家零售店当起了学徒。他一边打工,一边上夜校,终于拿到大学文凭,又通过自学考上了律师,再后来他当了议员,当选了州长,并在1998年10月走进了德国总理府。在他母亲80岁生日那天,施罗德开着奔驰车把她接到一家大饭店,庆祝母亲的生日,兑现了自己四十多年前的诺言——施罗德是有梦的人,施罗德也是坚守梦想的人——他兑现的是“开着奔驰来接你的”小梦,实际上他实现的是振兴国家的大夢!今天,赏读圆“开着奔驰来接你的”梦的履历,我们怎么不慨叹这个坚守梦想的穷人家的孩子,是怎样通过千方百计,历经千辛万苦,排除千难万险,实现人生的“有梦”之旅。

人生在世如行路,常有挫折藏其中。但只要心中有梦,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就能克服一切,从而走向胜利——施罗德用他的履历告诉我们:梦想是一个人生活的希冀,也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撑,更是一个人奋进的力量,为梦想而奋斗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事。

因为有了梦想,越王勾践才会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甘为人奴;因为有了梦想,苏秦和孙敬才会悬梁刺股,苦心读书;因为有了梦想,文天祥才会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之音;因为有了梦想,马丁·路德·金才会无所畏惧,矢志不渝地为黑人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春天虽然会飞走,却能引来竞芳斗翠的万物;百花虽然会凋零,却能给我们留下花的种子;追梦虽然会受伤,却能充实我们人生。生活之中常有苦难,由于奋斗,由于不懈,也由于不断地仰望和攀缘,生命才会大放异彩。岁月如流水,不要再徘徊了,不要再犹豫了,带着你的梦想,去攀登你人生的高峰,去和杜甫一起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吧!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诚然,有梦才能看到远方的风景,敢飞才能领略太空的广阔无垠,努力追逐梦想,才能谱写出青春最华丽的乐章。

“梦”和“远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圆梦就是“去远方”吗?题目留给我们启示,也告诉我们论证的逻辑。

文章有许多亮点。论据方面,“施罗德”比较典型;论证中,“因为有了梦想”一节很有气势。阿姆斯特朗的故事和苏格拉底的话语虽只是次要的材料,但却加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丰富了论证厚度,也让“圆梦”更具质感。这也是区别前一篇同质文章的独到之处。

猜你喜欢
施罗德阿姆斯特朗圆梦
追梦 筑梦 圆梦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尼尔·阿姆斯特朗: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
施罗德年内与韩国女友完婚
媒体指施罗德“助理”实为其新女友
治穷致富路上的圆梦人
圆梦路上 你我同行
敢做梦 勇追梦 能圆梦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