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

2017-03-23 10:27郑宏马江萍赵冉刘维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

郑宏+马江萍+赵冉+刘维娜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設是基础。文章通过调研,阐述了国内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应用型人才 师资队伍建设

新建本科院校招聘的教师多为刚毕业的硕士生,或离退休返聘的老教师,而中年教师相对缺乏,两极分化极为严重,致使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两头大中间小的畸形状态长期存在。青年教师刚从学校走进工作岗位,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中。老教师们普遍为退休的老教授,虽德高望重,教学经验丰富,但有些已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运用多媒体软件教学。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成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的主力军,承担着主要的教学任务。新建本科院校若想实现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培养出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双师型”教师的国内现状

目前,“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在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概念界定比较模糊。有“双职称”“双证书”“双素质”等各种提法[3]。借鉴国外的经验,不论是何种提法,要锁定“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核心内容:首先是教师身份,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与素质;还要具备专业实践工作的经历或经验,并能将自身的专业实践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2004年颁布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第8条提到:“职业院校中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条例的规定,再评聘第二个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也可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适当方式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4]新建本科院校为实现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发展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应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模式包括:

1.学校主导模式。即学校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提供或者联系师资培训单位,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平台。这种模式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学校制定政策、学校提供培训、学校联络实践、教师积极参与。首先,学校负责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具体政策、制度 、资金帮扶等;其次,学校组织安排教师进修。学校对于有“双师”意愿的教师,每年实施教师轮训,周期为3-5年。进修的类型分为国家级培训(专业骨干教师理论培训 、特聘或兼职教师理论培训等)、省级培训、市级培训、培训基地(校本)培训等。再次,学校根据各专业的性质以及教师群体的特点,为教师联系实践教学的场地以及实践培训的企业。最后,通过绩效考核和制度约束,引导教师积极参与

培训。

2. 校企合作模式。目前运用这一模式的学校较多,概括而言是“教学在学校、实践在企业、教师在流动”的模式。在师资培养机制上,“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教学或者其自身的理论培训主要在学校进行,或者依托学校联系的培训基地开展。这类教师的实践教学或者其自身的实践培训直接在企业或者工厂车间进行,教师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工作一线中去[5]。同时,对教师岗位制度也实行一定程度的流动,学校根据专业性质,面向行业企业和生产一 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者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引导本校教师听课学习,提高教师的“双师”素养和能力。

3. 中外合作模式。一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通过建立中外合作办学的中心或基地,对合作项目的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语言能力、国外专业实践技能、国外专业理论研究等。这一模式的培训内容相对更广,加入了语言和国外知识的部分,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更为全面,但是要求也更高。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新建本科院校,特别是转型发展中的应用技术型院校越来越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目前,即使在很多职业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也不足 20%,难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调查显示,“双师型”教师中超过 80%来源于高校硕士毕业生,通过考取一定的专业技能证书,从而获得“双师型”资格。不足20%来源于企业人员,他们有过在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后因多种原因到高校工作。

2.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建设的一个软肋。这些学校的教师大多来自于高等院校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由于他们在求学期间所接受的教育主要以专业理论学习为主,即使有专业实践课程也主要在实验室进行,缺少与企业、社会的深入联系,缺乏作为“双师型”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经验,尽管有些教师考取了技能等级证书但仍然无法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难以给学生良好的技术示范和指导。而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虽然专业技能比较过硬,但由于缺乏教育教学理论,难以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合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些先天不足将制约其专业化程度,不利于他们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有些地方出台了“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及程序,但是通过调研发现现有“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和程序还存在合理性不够、环节不够优化等问题,特别是对职业证书的梳理与审查等认证制度还需根据当前职业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变化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

培养培训制度保障性不强。虽然,目前各个新建本科院校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但是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不够,难以达到真正保障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需求。在培养培训制度建设上:一是缺乏专门机构负责实施,没有设立专门的组织或机构来持续专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二是经费保障乏力,缺少“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培训设施设备、场地等条件难以保证,教师培训津、补贴得不到保障,抑制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激励与评价考核制度不够健全。通过调研发现,“双师型”教師的激励政策倾斜性还不够,难以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考核上,一方面教师参与培训未能作为考核指标与自身教学评价考核完全挂钩,另一方面由于考核评价落实不到位,造成“双师型”教师在学校的待遇、地位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4.“双师型”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工学矛盾突出。近年来,师资培训工作在不断加强,但许多学校培训经费不足,应付了事,而想去国外、省外或知名企业培训无法落实。同时,由于生师比超标,教师授课任务重,导致培训学习时间不足;即使有时间外出学习,其安排时间也较短,仅能走马观花。

行业实践不够。由于学校与行业、企业联系不紧密,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机制在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尚未形成,产教结合的模式没有形成一定规模,学校难以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到实习基地或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或科技项目开发,也没有充分条件定期将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轮换,教师在行业、企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相对少。

5.教师对持续专业化发展积极性不高

由于待遇不理想、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偏见,以及发展空间有限,不少教师往往缺乏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的工作心态,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也缺少自觉的高要求,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追求专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在他们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后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由于缺乏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条件,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从事科研的意识和能力也普遍较弱,除了为满足职称评审条件而参与一定的科研活动外,很少有教师出于增强专业能力的目的而去从事科研。许多教师只满足上课,并不积极追求专业的成长。

结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社会、院校和教师本人多方面的努力。特别是在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新建本科院校应该以开放的理念和心态,充分利用政府的有关政策和社会人才资源,创新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和谐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娜,张军翎. 国外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对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启示[J].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75-76,92.

[2] 雷同飞. 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2010,(9): 105-106.

[3] 牛自成, 李晓杨, 朱其静.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安徽省高职院校为例[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6, (1):112-1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4,(5):4-7.

[5] 吴永强, 朱迎玲, 刘彦柱. 浅议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等工程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高教学刊, 2016,(9):220-221.

作者简介

郑 宏(1964—),男,哈尔滨市人,西安培华学院人居环境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教学与管理研究,

周婷婷,(1981— ),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校企合作体制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林业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软件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