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课堂”视域下“评说华盛顿”的教学探讨

2017-03-23 15:20刘兴法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探讨华盛顿

[关键词]学术型课堂,华盛顿,选修,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6)03-0010-05

人物是历史的主人。追踪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还历史以“人”的主体地位,让“人”的历史激发并引导“人”的发展。为此,本文拟从“学术型课堂”的视角,探讨“评说华盛顿”的选修教学,旨在改变当下课堂教学浮于表层的现状,实现选修模块的教育教学价值。

一、历史“学术型课堂”的基本要求

具体说来,历史“学术型课堂”,就是基于史学素养的六种意识(时空意识、问题意识、证据意识、分层意识、现实意识、融合意识),采用史学研究的方法,通过研读以“人”为主体的史料,在体验和感悟历史真谛中,达成情感目标。其论证史实的客观性,研读史料的理解性,体验探究历史的活动性,解决问题的思辨性、感悟和反思历史的情意性,典型地体现了史学的学术特质,从而使历史课堂更具生命特色、情境体验和思想内涵。其基本实践模式是:

其中,教学主题是灵魂,史实、史料和史感是核心。其基本程序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整体感知史实、在研读史料中理解和体验历史变化、在反思学习内容与过程中感悟和升华情感”。即师生先“走近”历史,进而“走进”历史,最后回归完成“知”一“情”—“意”一“行”学习过程。其呈现方式,包括学生自主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研读具体史料,理解史实和体验具体情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反思历史,感悟某些具体历史真谛等。

二、“评说华盛顿”的教学实践

基于“学术型”课堂的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规定,在本课教学实践中,笔者以“走近伟人·体悟精神·追求价值”为教学主题,通过亨利·李在悼词中把华盛顿描述成“战时第一,和时第一,国人心中第一”导入后,进行新课学习。其主要流程可以概括为三个板块。

板块一:走近历史,了解伟人的奋斗足迹

这一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整体感知华盛顿主要历史足迹,并从中理解华盛顿事迹与美国历史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

初出茅庐阶段(1775年前)。担任土地测量员、参与英法“七年战争”、出席第一届“大陸会议”等。这是华盛顿积累战争经验和声誉提高阶段,为其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基础。

独立战争阶段(1775-1783年)。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受命大陆军总司令、颁布《独立宣言》、奇袭特伦顿、巧取普林斯顿、领导萨拉托加大捷、平息官兵怨恨、赢得约克镇胜利、拒当国王、交还“总司令”权力等。这是华盛顿完成抗击英军重任阶段,为美国独立奠定了基础。

创新体制阶段(1784-1788年)。参加制宪会议、调节邦联矛盾、主持制定《美国宪法》等。这是华盛顿独立之初筹划美国未来阶段,为美国统一和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

任职总统阶段(1789-1796年)。任职联邦政府总统、重振国家信用、发展民族工业、调节两党矛盾、确定向西发展战略和对外中立政策、毅然引退等。这是华盛顿建设国家阶段,为美国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梳理华盛顿历史足迹之后,强调华盛顿是美国独立、制宪以及共和联邦制的奠基者。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领导独立战争,建立合众国;二是主持制宪会议,建构共和国基本框架。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体现在几个重要节点,即受任大陆军总司令与交出军权、拒当国王与主持制宪、任职总统与急流勇退。

板块二:研读史料,理解伟人的心路历程

这一板块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研读史料过程中,深入理解客观史实,洞察历史变化的奥秘,体验华盛顿成长的心路历程,感受华盛顿的人生追求和处事原则,进而感悟华盛顿事迹体现的“爱国、法治、实干、坚韧和自我控制”等美国精神。对此,主要选用了以下三组材料:

材料1:为了保卫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无限宝贵的天赋自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但我想补充一点,即武器……应该是最后手段,就是最后一件法宝。

——华盛顿:《致乔治·梅森的信》

(1769年4月5日)

材料2:议长先生,虽然我能真切体会到这一任命带给我的巨大荣誉,我还是感到极大的不安,因为我意识到我的能力和军事经验都不足以担当这份艰巨而重要的嘱托。然而,既然会议已经做出这样的决定,我将接受这个意义重大的任命,并用我所有的一切能力……支持这个光荣的事业。

——华盛顿“致大陆会议的演讲”

(1775年6月16日)

材料3:我们的独立与主权地位已经确立,我为此感到高兴,并为美国有机会成为受人尊敬的国家而感到欢欣鼓舞。同时,我心满意足地辞去我曾战战兢兢地接受的任命。

——华盛顿:《向国会提交的辞呈》

(1783年12月23日)

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华盛顿怎样的心路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并概括其优秀品质。

这组材料意在让学生理解华盛顿对独立战争,经历了从彷徨到坚定,再到喜悦的复杂心路历程。同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华盛顿“审时度势、谦虚谨慎和不贪恋权位”的优秀品质,进而体悟华盛顿“追求自由、独立和坚决捍卫民族权益”的爱国精神。

材料4:我怀着突兀和惊奇的心情,专心阅读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见(注:担任国王)。请相信,先生,在战争进程中发生的任何变故,都没有你告诉我关于军队中存在的这种想法更使我感到痛苦了。

——华盛顿:《致尼古拉上校书》

(1782年5月22日)

材料5:在我看来,邦联差不多已经有名无实了,国会已经成了一钱不值的机构,因为已经没有多少人执行它所发布的命令。我们组成了邦联,建立起一个国家,却又不敢把管理国家事务的充分权力给予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这真是一桩在性质上极其奇怪的事情。

——华盛顿致马萨诸塞州议会议长

詹姆斯·华伦的信(1786年6月)

问题:材料4、5反映了独立战争胜利前后,美国出现了哪些问题?据材料4,指出面对担任国王的“劝进”,华盛顿表现出怎样的心情?材料5中的问题又折射出华盛顿怎样的心态?两者共同体现了华盛顿的情怀是什么?

这组材料意在让学生理解三点:一是胜利前夕和独立初期的社会环境。即世界盛行封建君主专制、士兵反邦联情绪难以抑制、要求建立君主政体的思潮蔓延、邦联无力治国安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等。二是通过华盛顿对“劝进表”的“突兀、惊奇和痛苦”,说明他反对君主专制,是一个忠实的共和主义者。三是强调华盛顿虽然解甲归田,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但没有消极遁世或沉湎于个人享乐,仍然忧心于国家的情怀,彰显出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对国家、对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

材料6:阅悉(注:担任首届总统)之余,深感惶恐。我一生饱经忧患,唯过去所经历的任何焦虑均不如今日之甚。一方面,因祖国的召唤,要我再度出山,对祖国的号令,我不能不肃然景从。……另一方面,祖国委我以重托,其艰巨与繁剧……自感难以胜任……(但)我对祖国的热爱激励我以满怀愉悦的心情展望未来。

——华盛顿:《向国会两院发表的就职演说》

(1789年4月30日)

材料7:我觉得现在就将谢绝把我置于候选人之列的决心告诉你们是合适的,尤其是因为这可能有助于公众表达更为明确的声音。……当选择和审慎促使我离开政治舞台时,对国家的热爱将让我继续关注国家的政治事务。……愿上天继续把它的仁慈赐给你们,愿你们的联邦和兄弟情谊万古长存,愿你们亲手制定的自由宪法将神圣地保持下去,愿每个部门的工作将显示出智慧与道德。

——华盛顿《告别演说》

(1796年9月1 7日)

问题:据材料6,指出面对“祖国的召唤”,华盛顿表现出怎样的心情?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为完成“重托”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材料7,概括华盛顿的人生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内涵。

这组材料用意有五:一是让学生理解华盛顿对“祖国召唤”的“肃然景从”,但又担心辜负祖国期待的“忧虑、不安和恐慌”;二是通过华盛顿对“祖国的热爱”,体会其不畏“艰巨与繁剧”,毅然“坚定抉择”和以“愉悅心情展望未来”的信念;三是通过回顾具体史实,感受华盛顿建国初期言行一致,不负“重托”的创举;四是结合《告别演说》,感悟华盛顿对“自由、独立、平等、幸福”的价值追求,折射出“爱国、法治、实干、坚韧和自我控制”等精神;最后,强调这些精神逐渐形成了美国精神的雏形,这就是华盛顿的魅力,这就是华盛顿赢得世人赞誉的主要原因。

板块三:反思历史。感悟伟人的情感力量

这一板块主要是反思学习过程,知道评说历史人物不仅要植入心路历程,还要认识其足迹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为此,笔者让学生精读了下面三则材料,感悟华盛顿人生的情感力量。

材料8:您在这块土地上捍卫了自由的理念,为受伤害和被压迫的人树立了典范,您将带着全体同胞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您的道德力量并没随着您的军职一起消失,它将永远激励子孙后代。

——米夫林:致答辞(1783年12月23日)

材料9:他的成绩是无与伦比的,他领导军队成功地赢得了一次艰难的战争,取得了独立。他领导的议事机构建立了全新的政府——无论是形式还是原则,直到这个政府稳定下来。在他整个的文人和军人生涯中,他严格按照各项法则,这些法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杰斐逊自传》

材料10:我们的总统帅的外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绅士和战功卓著的军入。他身材魁伟,六英尺身高,肢体匀称。他的关节和肌肉的力量和比例显然是和他精神上的非凡毅力相辅相成的。他脸上的平静神态,他举止中的庄严优雅,给人一种尊严伟大的深刻印象,这是他身上具有的一种奇特的品质,加上他睿智的面庞、乐善好施、宽宏大度和爱国精神,每一个站在他身边的人都会感觉到他内心所具有的那种精神升华的力量。

——(美)尼德曼:

《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

材料8是华盛顿“交还”总司令权力后,当时议会主席米夫林的答谢辞。这一答谢辞从理念、榜样、道德方面,全面肯定了华盛顿的功绩及其影响。材料9是“开国元勋”托马斯·杰斐逊对华盛顿的看法。他认为华盛顿在“整个文人和军人生涯中”开创的“法则”影响世界。材料10是当代史学家对华盛顿的看法。即无论是形象、品质,还是精神,华盛顿就是当今“美国的化身”。

三、“评说华盛顿”的教学思考

本课教学实践后,许多教师给予了肯定,认为本课符合选修人物的教学要求。但在教学目标上存在分歧。如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落实在华盛顿“三进三退”上;有的认为应该落实在华盛顿“有作为和有所不为”的个性上;还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落实在“时势与英雄”关系上;更有教师认为应该突出“一分为二”的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方法。可谓见仁见智。那么,本课可否按照上述流程教学呢?我认为值得探讨。

首先,从历史课程来看,我们学习的历史是“人”的历史。时代造就的伟人,富有睿智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们都以鲜明的个性和富有创造力的行动,有力地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所承袭的世界,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映现着他们的追求和探索。我们学习历史的目标,应该是引领学生“知道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己”,即在伟人的足迹中,汲取智慧,感悟精神,提升生命意义。

其次,从课程标准来看,“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彰显人的价值。如课标对人物教学的目标,就有三项要求:一是,“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二是,“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上述目标要求,具体表现在“评说华盛顿”教学上,应该是“说出华盛顿的主要事迹,并从中理解华盛顿事迹与美国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感受华盛顿的人生追求和处事原则,感悟华盛顿体现出的美国精神”。

再次,从教学效果来看,促进了学生成长。“华盛顿是一座‘富矿,只要心存敬畏,无论从哪一视角,他都能为人们的成长提供丰富养料”。“评说华盛顿”内容较多,在第2课时教学后,笔者曾布置学生写一篇“我心目中的华盛顿”演讲稿。从作业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史论结合”的基础上有所感悟:

朱旭同学:从华盛顿的足迹中,我知道了如何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安逸与艰辛、欢乐与痛苦、磨难与奋斗,懂得把握机遇和正确做人。

吴玉冰同学:华盛顿的丰富阅历和人生体验、奋斗精神和成功要素、追求卓越性格和为人民谋幸福信念,是我今后不懈奋进和不怕困难的动力。

曹培彦同学:华盛顿追求独立、自由、幸福的人生理想,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信念,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的情操,永远激励着我学习做人、学做学问、学做事业。

学生的“豪言壮语”正是我所追求的教学效果。这更加坚定了我这样教学的信心,也激发了我对“学术型课堂”回归“人性”的教学模式,作出了进一步思考:

1.敬畏心态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前提

钱穆曾提出对待历史要抱有温情与敬意,这样才“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以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呶寸历史人物的教学,尤其要有这种心态。

抱有敬畏心态,需要理解历史人物具有的力量。“百折不挠、遒劲奔放的生命力,精神上的创造力以及知识上的征服力是属于大人物的”。这是历史人物的教育价值。实现这种价值,其关键是“我们在敬畏和睿智之中感觉到大人物的存在”,让“这种感觉也改变我们自己”。

抱有敬畏心态,能够感悟到历史人物的魅力。“对大人物的崇敬包含着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只有尊敬他人,才能看清真正的大人物是如何活跃在当今时代的”,只有“那些当前用爱心和敬畏之心去观察的人”,才能体悟到历史人物的魅力。

抱有敬畏心态,不是盲目崇拜伟人。“对大人物的敬畏并不是神化他们。每个人,包括最伟大的、最奇特的且最尊贵的大人物,他们仍然是人。他们是我们中的一员。不要迷信他们,而是要从他们的不掩盖自己中见到真实的他们,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被人确定为大人物的”。

2.体验感悟是历史教学的主要途径

“历史都是由所有各种生命构成的”。“只有通过再现这个事件所具有的各种联系系统和发展阶段的记忆,对各种事件的过程进行重构,人们才有可能理解历史上的生命”。只有经过移情体验,才能真正走进历史人物,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历程,感悟历史人物的人生追求,领悟历史人物事迹蕴含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

走进历史人物,需要研读他们言行的相关史料。研读相关史料,关键是理解文本的内容以及背后蕴含的情感。如引导学生研读华盛顿的两次辞职演讲文本,就需要从内容、情感和精神等方面用力,以感悟华盛顿这些言行的深刻意义。

走进历史人物,需要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因为“个体的生存受到来自外部的制约、并且向外做出自己的反应”。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人物关键时刻的言行之前,需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营造历史氛围,这是体验历史人物情感的重要前提。

走进历史人物,需要体悟他们的心路历程。“主要人物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这就是说,历史人物的思想、动机和欲望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因此,我们在评说历史人物时,需要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彰显其个性、气质、意志品质和心理特征,并透过历史表象,贯通历史人物的行为与历史发展之间的联系,以避免简单的空洞性描述。

3.史实通透是历史教学的坚实基础

“凡事见得通透了,自然欢悦”。只有史实通透,才能在教学中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评说历史。史实通透的主要途径是厘清历史人物的史實逻辑。

基于“学术性课堂”增强历史“人性化”的研究,刘俊利老师对厘清史实逻辑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需要仔细研读历史文献、历史名著和历史哲学等类别的名著。二是,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内容”确定范围,如课程标准规定的评说华盛顿时间范围,重点在1775-1796年间,此前和此后的历史不做硬性要求等。三是,需要依据主题、问题、背景、证据、想象等方面整合华盛顿的史实等。

史实通透,既能反映教师的历史专业水准,也能增强历史教学的人文性和趣味性。只有史实通透,教师才能在教学引导和服务过程中,提高评说历史的教育效益。

当然,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对于本课教学仍有商榷之处:一是史料选取是否需要再斟酌?如,本课使用十则材料,是否偏多?二是人物形象是否需要再丰满?如本课仅有一则材料描写了华盛顿的形象,是否不够清晰?三是评说是否需要再完善?本课没有对立者的观点,是否显得单调?四是教学视野是否需要再拓展?本课没有从专题的角度,比对克伦威尔、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异同,没有彰显他们共同引领时代潮流的波澜壮阔,等等。倘若如此,课堂能否完成教学任务?怎样才能使课堂更简洁、更到位、更高效?这些都成为我深思的“症结”。本着“教学相长”的祈求,但愿历史学界的同仁不吝赐教!

[作者简介]刘兴法,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校长,主要从事学校管理和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探讨华盛顿
华盛顿智斗盗马贼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探讨
初中历史课进行趣味教学的探讨
人的价值
华盛顿的拳头理论
华盛顿公交系统举行反恐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