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急诊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7-03-23 11:08陈凤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0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通气哮喘

陈凤丽

哮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主要引发原因为慢性炎症发生于呼吸道, 咳嗽、呼吸急促等为临床特点, 通常能够自行缓解, 但如果未能有效的控制哮喘, 病情加重, 进展为重症哮喘,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同时, 即使患者处于休息状态, 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 若未及时、有效的治疗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会被引发, 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 多采用常规方法, 但效果并不理想。研究表明, 利用急诊方法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可提升治疗效果[1-3]。本院接收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后应用急诊治疗, 取得的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2月接收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 男41例, 女35例;年龄42~69岁, 平均年龄(52.9±5.7)岁;病程1~10年, 平均病程(4.2±1.8)年;发作诱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7例, 接触过敏原25例, 情绪剧烈波动14例;合并症:高血压6例,糖尿病2例, 冠心病1例。纳入及排除标准[1]:①符合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②无昏迷患者;③均对本研究知情;④排除张力性气胸、呼吸骤停患者;⑤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患者入院后, 开展详细检查, 对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24 h液体出入量进行严密监测;静脉注射40 mg甲泼尼龙抗炎治疗, 间隔12 h注射1次, 共注射3 d;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10 ml, 雾化吸入,20 min/次, 3次/d;异丙托溴铵2 ml, 雾化吸入, 20 min/次,3次/d, 2次雾化吸入先后进行, 解痉平喘;吸氧纠正酸碱与电解质, 氧流量控制在2~5 L/min;对症治疗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治疗, 即尽快开展无创通气治疗, 适当调整患者体位, 呼吸机通气模式为S/T模式, HR为15次/min, 对呼吸比进行控制, 保持在1.5/1.0~2.0/1.0;将模式调节为加压通气, 通气治疗方式选择为呼气末正压, 约为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 调整呼气末正压通气, 变为5 cm H2O, 设置7 ml/kg的加压支持通气;通气治疗每天6 h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PaO2、PaCO2水平;并评价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4-6]显效:基本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生活自理能力及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相关指标, 基本可以自理生活;无效:未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生活自理能力及相关指标。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HR、PaO2、PaCO2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 HR、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HR(次/min) PaO2(mm Hg) PaCO2(mm 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8 132.8±8.1 111.5±6.8a 54.6±4.9 83.6±7.6a 71.8±6.1 53.2±4.8a对照组 38 133.1±8.4 129.8±7.6 54.9±5.1 62.8±6.9 72.0±6.3 63.9±7.8 t 0.158 11.062 0.261 12.491 0.141 7.202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显效24例, 占63.2%;有效11例, 占28.9%;无效3例, 占7.9%;总有效35例, 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显效19例, 占50.0%;有效9例, 占23.7%;无效10例, 占26.3%;总有效28例, 总有效率为73.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哮喘属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急性重症发作时, 呼吸衰竭为患者常见合并症, 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 我国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哮喘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但临床治疗的重点与难点依然为重症哮喘。重症哮喘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后, 通常具有比较差的预后, 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 需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 才能改善患者预后[7]。临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 常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其中包含吸氧、抗炎、解痉平喘等措施, 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但仍有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研究指出, 低氧血症、血流动力学紊乱、呼吸衰竭等症状出现时, 重症哮喘患者治疗中应尽快的增加无创正压通气,促进患者治愈率的提升, 并改善预后[8]。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中, 气管插管操作并不需要开展, 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的正气压, 使气管阻力降低, 减少氧耗, 并将呼吸机做功减少, 促进呼吸肌疲劳状态缓解, 同时, 一定正压提供给呼气末, 让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降低, 避免萎缩发生于小气管, 减少呼气功耗, 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得到快速的纠正, 缓解哮喘症状及缺氧状态[9]。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具有比较多的优点,如无创性、上机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 可将患者治疗期间的痛苦程度明显减轻, 促进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 预防呼吸障碍, 显著的排出多余的二氧化碳, 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 给予患者急诊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HR、PaO2、PaCO2明显优于对照组, 而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期间需要注意, 应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 合理选择通气面罩,通气参数科学设置, 从小呼吸机压力支持开始, 逐渐增大,以达到治疗水平, 并对病情、生命体征等密切监测, 保证治疗的安全性[10]。

综上所述, 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时,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 促进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缓解, 提高总体的治疗效果, 降低病死率, 促使患者良好的恢复,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邓永宏.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18(12):70-71.

[2] 李薇.急诊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中国医学工程, 2016(2):122-123.

[3] 谭桂花.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分析.现代养生月刊, 2016(5):96.

[4] 叶龙彪.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32例临床效果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9):21-22.

[5] 石佳泉, 徐招柱, 饶广浩, 等.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18例临床效果分析.当代医学, 2013(20):81-82.

[6] 徐国华.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218例临床效果分析.基层医学论坛, 2015(33):4677-4678.

[7] 鲁玄, 唐祁, 李峰.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9(9):83.

[8] 阿依姑丽·吾布力, 艾则孜江·艾白.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 16(29):83, 87.

[9] 杨国华.无创正压通气用于急诊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4):95-96.

[10] 甘畅新.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4):239-240.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通气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