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智慧特色,驱动创新发展
——促进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的建议

2017-03-23 12:23政协第十一届杭州市委员会科技界
杭州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城东智造走廊

□ 文/ 政协第十一届杭州市委员会科技界

加快城东智造大走廊规划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十三五”期间杭州重点打造的“一区两廊两带两港两特色”重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东智造大走廊范围涉及萧山、余杭、江干三个行政区,以产业智慧化为特色,统筹市域东部各类国家级创新及转型升级平台发展,力争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区。

综上所述,城东智造大走廊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与先进地区比较,在创新能力、要素集聚、产业智能化和国际化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各区域之间的协同性不够,部分产业还存在重复布局、过度竞争等现象,亟待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规划、招商、产业和服务的协同。

后天拥有好老师:高新区经验来助力

城东智造大走廊作为跨行政区的重大平台,实现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是体制机制创新,核心是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榜样走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 杭州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杭州高新区始终坚持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政府主导的创新资源和要素配置,坚持新兴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逐步建立起基于知识创造、技术转移、技术创新、科技企业培育和成长,以及产业发展壮大的内涵增长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杭州高新区的快速发展。

二十多年来,杭州高新区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小政府、大服务”模式,实现“机构优化、充分授权”的事权合一机制,推进了服务手段创新,政府工作效能的提高。杭州高新区每平方公里产出21.25亿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在全国115家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位居第6名,稳居“第一方阵”,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单项排名更是位居全国第2位。杭州高新区的创新发展路径为城东智造大走廊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最好的样本。

▶各高新区积极升级扩容争取新优势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经国务院批准,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先行先试的区域。国家级高新区向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是保持高新区政策体制领先优势的关键步骤。目前,国家已批准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等1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示范区结合自身特点具有先行先试的优先权,为高新区保持政策优势提供了空间。

杭州是国务院批复的第10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临江高新区是核心区之一。从这个角度讲,城东智造大走廊站在了一个新的高起点上,具备政策先行先试的条件和基础。

当前,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西安、成都等地都是举全省、全市之力推进高新区建设发展。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上海张江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地高新区密集出台政策,打造政策洼地和人才高地。杭州也应集中优势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打造城东智造大走廊。

▶国内高新区的体制机制创新

2007年,青岛市委市政府调整青岛高新区管理体制,成立了新的青岛高新区工委、管委,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副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在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实施“四统一”管理,并对青岛高科技工业园等进行协调指导,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北京开发区与大兴区合并,两套班子同时运作,以工作融合推进体制融合,开发区审批权限扩大到全区。

南京开发区成立南京新港东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实施东区的项目审批、投资、规划等工作,社会管理功能由行政区负责,采取财税分成体制。

天津高新区采取“一区多园”,部分园区财政、税收等权限由所在行政区管理,高新区管委会作为统筹协调机构,每年给其它行政区内的园区1000万元扶持资金,分解“创新型科技园区”指标。

沈阳开发区创新建立环保信用评级制度和立体用地模式。鼓励企业经规划审批后在原厂房上加层,做到能向空间发展的绝不在地面扩张,实现了节约、集约土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对企业建立信用评级,与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的银行贷款融资挂钩,有力地约束了企业的环境行为。

常州高新区的管理创新是依托区内的创意产业基地进行了试点与实践。建立产业链型领导班子。常州创意产业基地管委会将投资公司、产品应用市场(中华恐龙园)和技术引导方(高校领导)引入管理层,管委会主任由投资公司代表担任。建立职业经理人运营管理团队。运营管理团队不给予行政级别,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为导向,实行聘用制,优胜劣汰。高新区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上海徐汇软件基地,引入徐汇软件基地的专业管理服务团队。园区运营主体是公司。“扶改投”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常州高新区从政府投入的发展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投资企业,当企业盈利时逐步返还,对有能力并有意愿的企业可追加返还一定的资金使用成本。通过“扶改投”的方式,产业发展基金越做越大,缓解了高新区资金有限的困境,并且不存在股权分配问题。

▶国外高新园区的体制机制创新

新加坡工业园首创以工业园区为主导的开发模式,主要做法包括:政府强化对工业发展的指导,政府制定战略规划,其它部门负责实施和监督;实施灵活的产业政策,凡是获得了“新兴工业地位”的企业就可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集群导向的工业开发政策,按产业链布局企业;先进的园区理念,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建立工业生态系统,实施工业可持续发展。

韩国大德研究开发特区强调研究与技术、市场、产业的有机结合,主要做法是:中央政府和大田市政府共同制定特区发展规划;韩国政府为特区设立风险企业支持系统,在金融税收等方面提供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园区建立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的脱节问题。

未来拥有好锦囊:以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推进建设

建设城东智造大走廊是市委市政府贯彻国家“制造强国”战略,深入践行省委“八八战略”战略部署,加快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融合创新,重塑制造业优势,推动“杭州智造”的重大决策部署,全市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坚持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推进城东智造大走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建立专家决策咨询智库增强决策科学化和规范化,完善重大事项决策咨询制度,建议成立城东智造大走廊专家决策咨询库,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上海等地专家加入智库,为城东智造大走廊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指导。

▶推进运行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

以产业链统领城东智造大走廊建设。按照“科技(城西科创)—创新(高新区)—产业(城东)”的“创新链”思路,合理配置资源,形成相互借力、共同发展的互动格局。在利益共享机制建设方面,尝试建立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布局为重点,以税收分成、财政转移为主要手段的企业有序流动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协调余杭区、江干区、经开区、萧山区建立若干多方出资的开发建设集团公司,负责城东智造大走廊内规划范围内的土地、道路等进行前期开发和后续管理,使企业成为开发运营的主体。

试点局部整体外包,打造企业化运营专业园。借鉴大连开发区“管办民助”模式,将园区、科技楼宇、项目等进行统一策划、包装运作,整体“打包”向社会推荐,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鼓励横向合作,共同开发,突破发展空间制约。

加强对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管理和引导,进一步凸显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整体形象和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加强区内企业互动、引进国际战略合作者等方式,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作用。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服务体系

加强初创企业培育体系。加大特色小镇、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建设力度,以科技创新孵化为核心,扶持和培育一批骨干孵化器、众创空间,提高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孵化能力。加大对孵化器、众创空间、特色小镇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孵化体系建设,提高初创企业培育孵化效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专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促进孵化投资主体多元化。

完善科技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议相关各区参照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的做法,合作设立城东智造大走廊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发挥基金在招引大项目、大企业中的决定作用,引进包括集成电路等基础性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境外创投基金、天使基金到城东智造大走廊落户,加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基金的扶持力度,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产业化。要着眼于解决从研发到产业化及快速扩张两个阶段的融资问题,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和产业投资领域,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整合公共技术平台资源,加快建设一批与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集群相适应的公共创新技术服务平台,为智能制造领域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政府引导提挈发展脉络

主动迎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挑战,突出产业培育和应用推广两大主题,打造“531”智能装备(产品)制造和服务体系。突出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增材制造装备及关键部件、专用集成电路及传感器、智能家居、智能仪器仪表等五大智能装备产业(产品)集群;培育发展智能汽车、智能医疗设备与器械、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三大新兴智能制造产业;推进重点产业领域智能化转型。

实施五大细分战略,架构城东智造大走廊发展骨架:

实施新体制战略,改革科技体制,营造一流的创新环境,站在战略高度配置科技资源;

实施新产品战略,城东智造大走廊把新产品开发数量作为应用研究的终极目标,提到“专利战略、人才战略”同等高度,建立以“新产品数量及销售额为主”的新导向;

实施新人才战略,引进一批外籍人才到城东智造大走廊创新创业,组建国际一流的研发队伍。尤其重视与以色列、新加坡等创新国家共建科技园、创新社区;

实施新平台战略,打造一批一流的研发平台,借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深圳虚拟大学园等经验做法,引进和建设若干一流科研机构和大学;

实施新主体战略,培育和引进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和集团,世界500强企业,在人才引进、科技项目、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城东智造大走廊必须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以杭州高新区建设发展路径为指引,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擎,完善智能制造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和应用领域的排头兵。(本文为市政协专题常委会调研材料。执笔:施勇峰)■

猜你喜欢
城东智造走廊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综合活动:等等,绣球花
神奇的走廊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城东早春》
中国智造
3D打印智造未来
在走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