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知识

2017-03-23 06:23整理顾洪彬
中老年保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消食胃气舌质

整理/顾洪彬

肺肾同治是同时治疗肺阴虚和肾阴虚的方法。肺肾阴虚的症状是:咳嗽气上逆,行动气促,咳血,音哑,午后低热,盗汗,遗精,腰痠腿软,身体消瘦,口干,舌质红,脉细数。用沙参、麦冬、天冬、五味子、生地、玄参等滋肺肾之阴。

滋养胃阴(养胃)是治疗胃阴不足的方法。胃阴不足会出现胃部灼痛,胃中不适,易饥,大便燥结,口干咽燥,舌质淡红少苔,脉细数。用北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

消导(消食导滞、消食化滞)是消除食滞恢复脾胃运化功能的方法。①消食导滞:适用于伤食初起,而有脘腹胀闷,嗳出食物腐臭气味,有时腹痛或呕吐泄泻,舌苔厚腻而黄,脉滑,用保和丸(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②消补兼施:消导药与补脾胃药同用。适用于脾胃虚而有食物不消化、脘腹胀闷、大便稀薄、舌苔黄腻、脉弱无力等症。用健脾丸(白术、白茯苓、党参、甘草、木香、黄连、神曲、陈皮、麦芽、砂仁、山楂、肉豆蔻、山药)。

和胃(和中)是治疗胃气不和的方法。胃气不和表现为胃脘胀闷,嗳气吐酸,舌淡苔白,脉涩。用陈皮、姜半夏、木香、砂仁等。

温胃建中是治疗胃气虚寒的方法。患者胃脘隐痛,食后痛减轻,吐清水,大便泄泻,舌淡白,脉细。用黄芪建中汤(黄芪、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温中祛寒是治疗脾胃阳虚出现里寒证候的方法。例如:①脾胃阳虚,食物不消化,呕吐清水,大便水泻,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用理中汤(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②若胃部胀满冷痛,受凉饮冷就加重,呕吐清水,或食后久而吐出,苔白滑,脉沉细无力。用熟附子、干姜、吴茱萸、高良姜、沉香等。

猜你喜欢
消食胃气舌质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消食药膳方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也来谈谈“胃气”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我家秘方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