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颅脑损伤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7-03-23 14:28冯小珍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降温颅脑营养

冯小珍

博白县人民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600

综述颅脑损伤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冯小珍

博白县人民医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600

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急性重型病症,多是由跌倒、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导致,主要包括颅内血肿、脑挫裂伤、脑干损伤等。此类患者病情比较严重,需给予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具有残疾率、死亡率高的特点。经常临床长期实践研究表明,在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强护理措施的落实,可加快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残疾率与死亡率。为此,本文主要对颅脑损伤护理予以研究,以此为临床提供可靠参考。

颅脑损伤;护理;研究进展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具有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等特点,且残疾率与死亡率也比较高。在临床中,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关医护人员一定要具备丰富的护理经验与护理技巧,以此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进而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为此,本文现对颅脑损伤护理方法予以如下综述。

1 病情观察

1.1 生命体征观察

对患者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予以密切观察,若血压升高、呼吸减慢、脉搏慢但有力,显示颅内压升高;循环功能异常可导致血压降低,可能存在中枢继发受损。为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告知医生,进而给予恰当、有效的处理。

1.2 瞳孔观察

针对昏迷、休克的患者来说,瞳孔反射是表现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标。如果一侧瞳孔散大,光反射反应迟钝,甚至消失,并且呼吸深大,血压升高,脉搏缓慢,表明可能出现脑疝,需要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1]。对于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而言,主要呈现双侧瞳孔大小不一的现象,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而准确判断病情,给予恰当治疗。

1.3 意识观察

患者手术多采用全麻,术后给予冬眠疗法,导致患者多处在昏迷、意识模糊状态。为此,护理人员应予以密切观察,了解患者意识形态,从而对病情程度予以判断。

1.4 高颅压护理

针对高颅压患者来说,应在患者头部放置冰袋,并抬高病床,给予降颅压药物,以免颅内压持续升高。除此之外,密切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医生,从而给予恰当、有效的治疗,加快患者康复。

一般而言,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主要为呕吐、头痛、视神经乳头水肿,同时还可伴有头昏、耳鸣、嗜睡、复视、烦躁不安等症状。

1.5 脑部降温护理

当患者脑部高热时,易并发颅内感染,导致患者病情危急。所以,当患者高热时,应给予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其中物理降温为首选方法。其降温目的就是减少脑组织耗氧量,进而减缓脑代谢,避免发生颅内感染、脑水肿等并发症。药物降温主要有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物理降温主要就是把冰袋置于患者额头或者佩带冰帽,以此实现降温效果。在降温护理中,温度控制目标为37℃。在降温处理中,应抬高患者头部约15°,用毛巾包裹双耳,以免冻伤。

2 感染的防治

2.1 加强呼吸道管理

对于颅脑损伤患者而言,术后多伴有吞咽功能障碍,无法及时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导致易出现一些意外事件。为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鼻、咽部予以密切观察,了解患者口、鼻部位是否存在分泌物,如果存在分泌物,应予以及时清理,以此确保患者呼吸道顺畅[2]。与此同时,对患者痰液颜色、黏稠度予以详细观察,如果患者痰液量多、黏稠,应予以雾化治疗。

2.2 预防泌尿系感染

在手术治疗中,留置导尿管是诱发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为此,在留置导尿管时,一定要对导尿口予以消毒、杀菌,并及时更换尿袋、尿管,落实无菌操作原则,以免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与此同时,对患者尿液性质、量、颜色等予以密切观察,防止导尿管受压、弯曲,确保尿液引流顺畅。

2.3 深静脉置管护理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创伤性操作,穿刺时的器械、术后的导管系统都和大气连通,血液、输入液体为细菌污染创造了条件。所以,在操作中,一定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在置管24h内密切注意局部是否出现皮下气肿、肿胀等现象,置管后第1d换药1次,以后3~7d换药1次[3]。加强交接班工作,密切观察敷贴是否松脱或卷边,从而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

2.4 引流管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重引流管护理,以免引流管受压、扭曲,保证引流顺畅。与此同时,对引流液颜色、量、形态予以观察,确定颅内是否感染、出血。此外,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更换敷料,避免出现感染。

3 营养护理

针对颅脑损伤患者而言,营养支持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1)肠外营养支持:通常情况下,均经由腔静脉予以肠外营养,主要包括静脉切开中心静脉置管、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等,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特点,临床应用较为普遍[4]。在肠外营养支持中,易发生感染、代谢性并发症(低血糖症、高血糖症、高钠血症),为此,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原则,密切观察穿刺点是否红肿,以此预防感染;同时,应合理安排输液计划,逐步缩短输注时间,以此预防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2)肠内营养支持:其主要包括经鼻胃管、空腔造口管、胃造口管予以置管,进而给予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与能量,还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进而减少感染、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在操作中,应遵循容量由少到多、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合理控制温度的原则,以此积极观察与预防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4 其他并发症的护理

4.1 应激性溃疡护理

倘若患者血压水平降低、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同时伴有持续性呃逆,那么就说明出现了应激性溃疡[5]。此时,应吸出胃内容物,灌入碱性高渗糖液,同时口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果发生出血症状,应马上告知医生,进而给予及时抢救。

4.2 脱水护理

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患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监测,如果发现存在脱水征象,应马上告知医生,之后给予呋塞米静脉注射或者甘露醇、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并对患者每日出入液体量予以时时监测与记录[6]。

4.3 癫痫护理

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癫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机体耗氧量,还会加重脑损伤,导致治疗时间延长。对患者术后机体恢复情况予以密切观察,如果出现癫痫征象,应增大吸氧浓度,保证呼吸道顺畅、清洁,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稳定患者病情。

5 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积极主动和患者沟通,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详细介绍疾病情况,同时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以此帮助患者早日战胜疾病。除此之外,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播放一些轻柔、适合的曲目,在改善患者情绪的基础上,提高患者配合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6 结语

综上所述,在颅脑创伤治疗中,一定要加强护理措施的实施,围绕瞳孔观察、高颅压的护理、感染的防治、营养护理、其他并发症的护理、康复期心理护理这6个方面展开,以此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

[1]鲁林,戴新娟.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05):395-398.

[2]李冬梅,韩玉婷,陈兰兰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颅脑损伤42例[J].武警医学,2015,5(10):1073-1075.

[3]郝珂.控制性低温在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04):118-119.

[4]雷丽君.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细节化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0(05):264-265.

[5]汤红艳,段文映.颅脑损伤的康复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07):4069.

[6]朱立霞,李凤霞,杨敏等.集束化护理在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4(02):28-29.

猜你喜欢
降温颅脑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动物降温有妙招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页岩气开发降温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