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成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2017-03-23 14:28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遵义市胆管磁共振

曾 勇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省遵义市 563100

CT与磁共振成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曾 勇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贵州省遵义市 563100

目的:探讨分析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本院3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其中行螺旋CT和增强扫描的有19例,行磁共振成像和增强扫描有19例。回顾性分析螺旋CT 和磁共振成像的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者的异同、准确性以及诊断价值。结果:行螺旋CT和增强扫描可检出所有的病灶,定位准确率高达100%,性质判断准确率为84.21%(16/19);行磁共振成像和增强扫描可检出全部的病灶,位置准确,性质判断准确率达89.47%(17/19);可见磁共振成像较螺旋CT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螺旋CT成像的速度比磁共振成像快且对钙的敏感度更高,因此,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选择螺旋CT成像作为首选。结论: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治疗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并且将两者结合处理后诊断价值更高。

CT;磁共振成像;肝内胆管细胞癌

肝内胆管细 胞 癌(intrahepaticcholangiocarcino-ma,ICC)是指起源于二级胆管及其分支上皮的腺癌。虽然ICC是相对少见型的肿瘤,但是近年来我国IC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由于ICC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在进展期才会有腹部不适、呕吐、乏力等全身症状,仅有少部分患者有黄疸表现,所以很多患者因未及时诊断而延误手术治疗时机。所以对ICC 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表示,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3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资料,研究分析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使本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的提高,可以更快的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方便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8至81岁,平均年龄57.5岁。临床表现:腹部疼痛者18例,皮肤黏膜黄染者5例,可扪及腹部包块者10例,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2例,无明显症状在体检时发现者6例。实验室检查显示:癌胚抗原(CEA)升高者8例,甲胎蛋白(AFP)均为阴性;合并有肝硬化者3例,合并胆道结石者8例,合并肝血吸虫病者1例。

1.2 方法

1.2.1 螺旋CT 检查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ensation 16或者GE Lightspeed VCT64螺旋CT扫描机行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以前4-6小时内禁止饮食、饮水,对患者进行呼吸指导并告知患者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体位:仰卧位,双手置于头部两侧,扫描前给予患者口服饮用水500-800ml,使得胃与十二指肠充盈,首先进行平扫,扫描范围为隔上至双肾下级,行增强扫描前给予患者注射造影剂,大约20s后进行动脉期扫描,而后静脉期扫描,最后进行延迟期扫描[1]。

1.2.2 磁共振成像检查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Avnato 1.5T或者Symphony 1.5T 磁共振扫描机行磁共振成像和增强扫描。首先进行平扫:体位采取仰卧位,分别行抑脂快速自旋 回 波T2WI序 列(TSE-T2WI-fs)横断 面 成 像(TR2000ms,TE104ms,矩 阵207×384)及屏气抑脂2D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2D FASH)横断面成像(TR112.00ms,TE4,76ms,矩阵14×256),再经肘静脉注射MRI对比剂Gd-DTPA,0.1mmolkg,于注射开始后20s、60s、90s行3个回合屛气抑脂2D FLASH序列动态增强扫描(TR230.00ms,TE2.47ms,矩阵192×256)。有效层厚5mm,间隔重叠50%[2]。

2 结果

2.1 形态学特征

回顾病历时发现:27例表现为肝内单发病灶,7例表现为肝内2个病灶,5例表现为肝内3个病灶,共有53个病灶,其中位于肝左叶有25个病灶,肝右叶有24个病灶,肝左右叶有4个病灶,病灶体积约(2.8cm×1.7 cm)~(12.7 cm×5.1cm)。其中有类圆形病灶22个,不规则病灶31个;边界清楚的病灶有25个,边界不清的病灶有30个。

2.2 影像学表现特征

2.2.1 螺旋CT 表现

回顾病历其中有19例行螺旋CT检查,其中检出为单发病灶的有14例,检出2个病灶的有3例,检出有3个病灶的有2例,共有病灶26个。平扫见不均匀低密度灶有19例,不规则混杂密度灶有7例,增强扫描见动脉期周边强化病灶有18个,轻度不均匀强化有5个,未见强化的病灶有3个;静脉期向心性轻中度强化的病灶有19个,无明显向心性强化的病灶有7个。

3 结论

综上所述,肝内胆管细胞癌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要根据影像学检查来辅助诊断,磁共振成像与螺旋CT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其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并且可以多方位进行成像,但是从成像速度来看,螺旋CT的成像速度更快,并且对钙化的敏感度更高,可以成为某些特定情况的首选检查。将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应用,可以更加全面清晰的显示病灶的位置,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这样可以精确的判断肿瘤的蔓延情况,能更准确的选择治疗方法。因此,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有更明确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陈柏灵.多期增强CT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1):41-42.

[2]沈烨,王成刚,唐建华,胡国祥.CT与磁共振成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01):80-82.

猜你喜欢
遵义市胆管磁共振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