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

2017-03-23 14:57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7年3期
关键词:宝应县事物想象

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 徐 琳

论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

江苏省宝应县白田小学蔡锦珠

江苏省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 徐 琳

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比较热点的研究话题,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曾做过比较系统的研究。笔者在基于前人的基础上,针对该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融入情境的引导策略做了些许探究。

一、指导观察

观察是理解事物的第一个步骤,也是学习写作的第一个步骤。智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源泉就是观察,它对于我们去理解和探索事物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人们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听、看、闻、尝、思考等活动,就是一个人观察能力的体现。虽然小学生与生俱来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由于不具备系统的观察方法,因此观察的能力并不是很好。往往不注意事物的特点,过于笼统,不够精细,不能区分出差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能够教会学生在不同的角度上去观察事物,并且是有序的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探索出事物的本质,对写作素材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在小学情境作文的教学中,学生要能够对情境仔细观察,可以是人、物、或者过程等等。总之,无论观察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有几点是必须要注意的。

1.有序

为了让认识有条理,在观察的时候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按照观察情境的不同,顺序也有所不同。比如空间顺序一般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在写人或者写物的时候,如写人物的外面时,就可以按照从眉毛到眼睛再到鼻子等的顺序。

如进行介绍小动物的作文教学时,老师可以将一只小猫咪带到课堂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并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小猫咪的外形进行介绍。

耳朵:小小的、尖尖的,竖立起来。

眼睛:大大的、圆圆的,特别明亮,像两盏小绿灯。

胡须:嘴巴两边有六根白色的胡须,非常硬,像钢针一样。

嘴巴:人字形的小嘴巴。

身体:胖乎乎、肉嘟嘟的身体。

四肢:粗短的四肢,行动起来非常敏捷迅速。

尾巴:长长的尾巴像鞭子一样竖在身后。

而在写一个活动过程的时候,则可以按照先怎样、接着怎样、然后怎样、最后怎样的顺序。

2.全面、细致

在观察的时候只有把事物的每个部分都看清楚,才能了解全貌,抓住重点。事物的任何细微之处都能看出变化来,这样才能注重细节,抓住特点。在实际的演练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方法,从而调动各种感官,多方面了解事物,在脑海中形成鲜明形象,更有利于思考的进行,文章的内容也就充实具体起来。在实际情境作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通过图片观察的练习,让学生全方位地观察、认识事物。

3.结合思考

在观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思维的加入,那么这样的观察是肤浅的,因此这样的观察并不是真正的观察。在写作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无话可写,而是思考的缺乏。因此观察并不是片面的只是用眼睛去看,而是动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去思考去判断,从而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有思考的观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而且可以提高观察水平、锻炼思维能力。

二、激发想象

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和幻想,学生在写作中常常用到的就是前面两种想象。将客观的事物形象用文字再表现出来,事物的本身是什么样子,就用语言呈现出什么样子,这就是再造性想象。而在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补充、拓展、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形象,就是创造性想象。

1.头脑风暴

所谓头脑风暴是指针对一个特定的题目,一群人进行讨论并且自由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观点而不需要去考虑对错。在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使用头脑风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激发情感体验,从而打开思路,写出好的作品。

2.联想法则

把联想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所谓相似联想,是指联想起与刺激或者环境相似的经验。所谓对比联想,是指联想起与刺激或者环境完全相反的经验。所谓接近联想,是指联想起相关的经验。

三、唤醒情感

在小学情境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激发情感。学生通过观察对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再通过一定的联想想到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事物的认识也就更加地深刻。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创作。要想激发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有情。教师可以先把情境作文中的这种情感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来,再通过情境转移给学生,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去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进入到角色中去,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情境的认识和学习理论中都有强调参与的重要程度,学生以某种身份参与到构建的情境中去,跟着情节的发展去深切体会其中的情感,从而构建出自己真实的情境体会。

【1】冯卫东,王亦晴.整体教学策略系列☒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魏安红.“情境作文”的教学特点和教学实施策略【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宝应县事物想象
宝应县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快乐的想象
宝应县 严查隐患 严格整治 筑牢防线
美好的事物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江苏宝应县2019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0km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奇妙事物用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