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2017-03-23 15:08江苏省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池塘创设文本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徐 悦

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江苏省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 徐 悦

课堂教学情境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通过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将课文环境迁移到现实场景中,使学生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陶冶情操,达到学习目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倾向于选择情境教学,由于情境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如何选择上,便给人带来一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但我们要注意到的是,情境创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的创设本意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可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的兴趣,形成情感的体验,获得语言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意识,明确为学生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确定学生需要

1.学生需要情境进入文本

在课堂之初的导入环节,大部分教师都会选择情境导入。或用图片,或用视频,或用谈话,可以说,每一个导入环节都和课文内容紧密相联。但是,我们如果思考得多一点,就会发现并不是所有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共鸣,换言之,不是所有情境导入都是学生需要的。符合文本内容的情境,不一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小池塘》的第二课时为例,有两位教师分别做了以下导入。

第一位教师出示了小池塘的图片,让学生们用第一课时积累的词语来夸一夸小池塘,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课文中。第二位教师也出示了很多小池塘的图片,还配上了优美的讲解。教师讲得很动听,但是学生听的兴趣却并不高。因为他们已经充分朗读过文章了,大致了解了小池塘的样子,作为第二课时的情境导入,介绍小池塘已经不再是他们需要的了,他们需要的是更深层的,更能激发学习欲望的情境。

语文课堂情境的创设要能引发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以情境导入为例,我们就可以充分认识到,脱离学生需要的情境教学,只能是一潭死水,并不能发挥功能。

2.学生需要情境扫清障碍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设置情境来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扫清学习中的障碍。这样的情境就必须要结合文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去创设。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情境教学方式,使学生获得最优化的学习体验。

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鸟岛》一文中,“陆续”这个词语是个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情境教学来突破呢?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化身为一只只鸟儿,从教室的不同地方飞向青海湖(即讲台),这样,由于飞行的距离不一样,到达讲台的时间也不一样,有先有后到达,就是“陆续”。这个情景的设置紧扣文本,既是学生需要的,又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无痕”地突破了难点,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情境的创设并不在于数量,而是在于质量,是真正精雕细琢后的,时刻能为学生学习创造更多可能的,给予他们更多帮助的。

3.学生需要情境抒发感想

既然说到情境,光有“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浓浓的情。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一种浓郁的人文情怀。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深层的情感体悟,并喷薄而出,形成强烈的表达愿望。这样的情境根植于课堂之中,以“情”为纽带,为学生提供表达、抒情的舞台。

二、帮助学生理解

1.形成正确的理解

在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恐龙》一文的第二课时教学中。在学习恐龙的种类和形态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找恐龙”这一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展现了恐龙群的图片,让学生学一学、找一找。群龙群的展示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很快投入到了学习中。这一环节的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方法的好处,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认识更为准确,掌握更为牢固。所以,情境创设还需要在学生的学习中为他们铺开一条坦荡荡的路来。

2.形成自我的理解

在陈国安教授执教的《白鹅》这一课中,我充分体会到了陈教授对学生的尊重,以及情境创设的巧妙之处,帮助学生形成了独特的自我感悟。陈教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出一座简陋的房子,一段清苦的生活,一只高傲的白鹅,由鹅及人,充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陈教授讲得很少,大部分时间都在倾听学生的理解,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们读到了别的学生没有读到的东西,把课文读出了味道,更读到了作者的高傲。

三、促使学生发展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是密切关联的。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这些可能都来源于课堂中的点点滴滴,而情境教学可以为“课后延伸”提供可能,当教师循着课内教学的脉络,继续向课外时空延伸,学生就能徜徉在语文的大世界里。

1.拓宽学生学习的外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情境教学就是为了提供这种实践。如让学生通过阅读后来演一演课本剧,组织阅读心得交流会等等,这样的方式,既轻松,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拓宽了知识面。

同时,作为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把课堂中体会到的情迁移到生活中去,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又一思考。

2.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过程。这一切,依旧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发展他们的各项能力来考虑的。如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情境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小组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等。

成功的情境创设是语文教学中的调色盘,为学生调制出五彩缤纷的课堂,让他们获得五味俱全的学习体会,但这一切,只有以学生为出发点,才能让情境教学真正植根在课堂中,植根在教学的脉搏上,真正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猜你喜欢
池塘创设文本
热闹的池塘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池塘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夏天的池塘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