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战士”大起底

2017-03-23 01:34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军犬反坦克苏军

“动物战士”,泛指一切用于战争和其他战斗相关活动的非人类生物。实际上,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动物都可能被用于战争。通过各种匪夷所思的“动物战士”,可以在敌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完成各种作战任务。

反坦克犬

二战期间,德国对苏联发动闪电战。由于战争准备严重不足,初期苏联红军几乎无力招架,开战一月便被德军攻入境内数百公里。特别是德军坦克性能优越,火力强劲,而此时苏军既没有足够的反坦克武器,也没有相匹敌的坦克进行防御,大多数时候只能依靠血肉之躯来进行抵抗。

1941年8月,苏军建立了4个反坦克军犬连,每个连有126条军犬。战斗中一旦发现德军坦克,苏军战士便迅速将炸药固定在军犬背上,把简易引信插入炸药的点火索中,并打开保险钩。当坦克接近到100米左右距离时,苏军战士拔出引信插销,将军犬放出。经过训练的反坦克犬疾速钻到德军坦克底下,顷刻之间,敌坦克便与反坦克犬同归于尽。

在训练过程中,苏军训导员先是将食物挂在坦克下面,让反坦克犬自己去寻找,找到就可以饱餐一顿。这样时间一长,它们一见到坦克就会不顾一切地扑上去。然而,由于在初期训练时使用的是苏联坦克,苏联坦克用的是柴油机,而德国坦克用的是汽油机,柴油和汽油的气味有很大区别。因此,在实战过程中苏联反坦克犬常常会将坦克弄混,钻到己方坦克下面。还有不少时候,反坦克犬会因为战场上巨大的爆炸和震动受到惊吓,返回主人身边形成误伤。

德军发现苏军成批次使用军犬来炸自己的坦克后,便借口预防狂犬病,开始全面射杀见到的犬只。因此,反坦克犬的作用严重降低。到了1942年,苏军便改变了对军犬的培养方向,主要训练探雷犬和通信犬。

值得纪念的是,在整个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反坦克犬共摧毁了德军300多辆坦克及许多有生力量。

海豚战士

海豚在海洋动物中具有较高的智慧,被认为是世界上智商仅次于人类的动物之一。因此,海豚便成为了海洋“动物战士”的首要选择。实际上,美国和苏联都曾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训练海豚。

越战期间,美军舰船被北越神出鬼没的潜水员水下爆破攻击搞得焦头烂额。他们尝试过布置陷阱网、动用鱼叉枪和弩等各种办法,但都收效甚微。于是,12名美军训导员和经过专门训练的6只“海豚战士”被紧急送到了前线。这些海豚战士可以不分昼夜地在军港四周游弋,通过其特有的回声定位系统,在数百米外发现北越的潜水员。之后,它们便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将固定在嘴上的空心尖管刺入敌潜水员的体内。尖管中释放出的高压二氧化碳随之大量注入敌潜水员的体内,巨大的压力导致其内脏喷爆而亡。据战后美军资料显示,这6只海豚战士在一年内共歼灭了50多名北越潜水员,并直接导致北越水下偷袭的次数日趋减少,最后则完全放弃了这种战术。

现今在全世界只有两个军事海豚训练基地:美国圣地亚哥和俄罗斯的塞瓦斯托波尔。目前美军的海豚战士能够检测到身边112米范围内最小约7厘米的金属物体,是绝对的扫雷高手。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它们并不能直接解除水雷的威胁,只是能够找到水雷的具体位置,然后利用鱼鳍上携带的仪器发出信号,再由海军潜水员进行专门的排雷工作。

随着智能机器人的出现,绝大部分海豚战士的工作已经可以被替代。再加上训练、维护和使用海豚战士的费用太过昂贵,现在美俄两国的海豚战士队伍规模已经大幅缩减。不过,还是有很多军事专家认为,到目前为止诸如布置水雷、杀伤敌军、用自杀式攻击方式摧毁敌方潜艇等特种作战任务,仍然需要依靠海豚战士去完成。

排地雷鼠

地雷是人类在历次战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武器,然而它们在战争中以及战争之后给平民带来的伤害则可谓是罄竹难书。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世界范围内还埋设有1亿颗以上的地雷随时可能吞噬人的生命。

装甲扫雷车只能在平坦的地形上工作;金属探测器对所有金属都会有反应,因此效率很低;经过训练的狗能在雷区嗅出爆炸物,但是它们又经常会触雷身亡。因此,在英国的协助下,非洲小国莫桑比克开始使用一种叫做“冈比亚有袋鼠”的啮齿类动物进行排除地雷的工作。

冈比亚有袋鼠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鼠类。它们可长到90厘米长,体重超过4公斤,甚至比家猫体型还大。冈比亚有袋鼠还有一个名称叫“大颊袋鼠”,因为它们喜欢把吃不了的食物存放在腮帮子里。

这些大颊袋鼠首先要学会闻炸药的气味。它们被放置在一个撒有炸药及其他爆炸物质的迷宫内,每当成功发现一个目标之后,就会被奖励一小块食物,并且能够享受被轻抚一下耳后根的“精神鼓励”。反复训练后,它们将对炸药的味道产生条件反射,变得异常敏感,而且不知疲倦地搜索,以换取食物。

排雷时,驯鼠师会用10米左右的绳索将训练好的大颊袋鼠牵着进入雷区。一旦发现地雷,它们就会在地面抓挠提醒驯鼠师。随后,驯鼠师便会以食物作为奖励喂给它们吃。

使用大颊袋鼠排雷,在非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不仅能够适应非洲炎热干燥的气候,并且繁殖能力强,饲养成本低。同时,由于它们体型轻巧,即使误碰地雷也不会引爆,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伤亡。大颊袋鼠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排雷队伍中的一支奇兵,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久的将来它们或将担负起更为广泛的排雷任务。

此外,由于老鼠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美国科学家甚至已经对老鼠进行了“机械化升级”。他们在老鼠的脑部皮层植入电极,然后通过无线电设备向其神经系统发出各类指令。据说,这种“半机械老鼠”已经能够完成咬坏重要电缆、引爆物体等战斗任务。

实际上,在“动物战士”的大家庭里,还有海豹巡逻员、间谍猫、炸弹甲虫、杀手鱼、侦察蝙蝠、窃听蜜蜂等稀奇古怪的成员。不过,动物是否应该成为人类战争的工具,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猜你喜欢
军犬反坦克苏军
反坦克火箭筒
“陆战王者”的克星:反坦克导弹
军犬部队,你了解多少?
鲜为人知的中国军犬部队
五十年代学习和借鉴苏军的回顾与思考
朝鲜战场遇苏军
三十年代苏军的现代化建设
毛岸英曾被授予苏军中尉衔
“反坦克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