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银行国有化

2017-03-24 15:03李心怡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国有化次贷危机

李心怡

摘要: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在金融危机期间,以英国为前锋,部分西方国家采取了银行国有化的应对措施,在全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奉行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做出银行国有化的决策,表面看起来是在向社会主义靠拢,实际暗藏玄机,本文对西方国家银行国有化的出现的原因以及意义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银行国有化;社会主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奉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认为将资产掌握于私人手中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即私有化经济体制。2007年由于美国银行错误判断借贷方的经济能力而造成资金不能回收,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波及了欧美和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枯竭在带来巨额经济损失的同时,经济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市场信心也面临崩溃。在愈加低迷的经济状态下,只有政府能提供最为可靠的信用保证,因此许多西方国家采取了向银行注资、甚至接管的干预政策,也就是我们所普遍认为的“国有化”自我救赎。有人认为这有西方国家向社会主义靠拢的趋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1 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贪婪无度,他们高度追求利益,在开发完优质客户后,开始向还信用低、款能力有限的次级贷款人放出贷款,并且开发了除了新的金融工具——次级债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债务抵押券,一般是以房产为抵押品。然而美国利率的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使得次级贷款人的还款出现问题,银行即使将抵押的房子拍卖,持续走低的房地产市场使得拍卖房产所得的资金不能弥补贷款,银行出现大面积的资金亏损。资金市场流动的枯竭,不仅损害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更严重的是人们对银行的信心开始崩溃,而金融产品不是实体物品,因此金融市场的交易很大一部分就是以对市场的信心为基础建立起来。

市场经济靠自己恢复民众的信心已经是远水解不了近火,金融市场迫切需要一个可靠的信用保证。作为唯一有资格发行并回收货币的政府,最能为市场提供可靠的信用保证,因此,对于受次贷危机危害最为严重的西方世界,政府的干预已经不可避免。

2 西方银行“国有化”之路

早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时,英国政府就通过接管北岩银行率先开启了西方世界的银行“国有化”進程,英国政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收购了北岩银行的所有股份,将这个鼎鼎大名的商业银行彻底变为了国有银行。在英国政府彻底收购北岩银行的同年,英国财政部宣布将接管英国布拉德福利宾利银行高达500亿英镑的抵押贷款业务,西班牙国际银行也出资数亿英镑收了布拉德福利宾利银行的储蓄业务,并且接管了其200家分支机构,布拉德福利宾利银行成为了继北岩银行之后的第二家国有化银行。

不仅如此,英国政府为了挽救次贷危机冲击下的英国银行体系,砸下了4000亿英镑的补助。其中,小部分直接用于向英国八大银行注资,大部分的资金都用于增加货币流通性和担保银行发行的债券。在大笔政府资金的注入下,皇家苏格兰银行等银行完成了部分国有化,其中,英国政府用200亿英镑收购了皇家苏格兰银行60%的股份。

无独有偶,著名的标本花旗银行亏损严重,美国政府向濒临破产的标本花旗银行注资并提供担保,同时将持股比例上调到32%,成为了标本花旗最大股东。同时,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大住房贷款融资机构房地美和房利美,这两家机构占了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的一半。

欧洲的冰岛也受到了次贷危机的重创,为了保护国内金融市场能够继续运转,冰岛政府宣布接管冰岛最大的银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冰岛政府将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全部国有化。

德国议会也通过了一向法案,允许在特定期限内把强制银行国有化作为最后手段执行,也就是说,政府允许将无力独自对抗危机的银行国有化,以保全银行体系。

3 国有化意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向信奉国有企业业绩差的理论,国有企业的内激不足以驱使企业经营者们追求效率和创新,他们认为私有企业对资源配置的效率要远高于国有企业。但其实国有企业技术效率并不低,并且尽管国有企业在经济方面有明显的低效率,但是,他们在非经济方面产生的效益却是巨大的。因此,如果从长期的宏观角度看,国有企业是有效率的。因此,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出现大范围的银行国有化浪潮,并非无据可循。

首先,银行国有化可以大大避免低效率银行的出现。低效率银行不能产生活力,但同时又能保持不倒闭。低效率银行不仅对经济发展毫无用处,反而会吸取政府大量的资金。瑞典就开启了一个很好的国有化救市的先例。在1992年瑞典银行系统出现危机时,瑞典政府将国内的几家大银行迅速国有化,剥离不良资产,并且专门成立了国有银行处理坏账和这些有毒资产,使得其他银行得以重新开展正常业务,而不是靠政府的补助赖活着。可见,运用正确的手段对银行进行国有化是一个有效的对策。

其次,银行国有化可以帮助政府在金融危机等困境中调控市场秩序。次贷危机的发生,很大一部分是由于银行等金融高管人员的贪婪,使得贷款滥发却不能收回,金融市场面临崩溃。但是大部分的应对手段都是由纳税人来为这些人承担恶果,真正的罪魁祸首却被偏袒和掩饰。银行国有化后,股东和债权人的价值将会下降,政府将参与到决策中去,运营会要求更加透明,公司管理层的薪酬也会受到限制。首先政府可以调整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股东们不再有过多的权利可以动摇金融市场,其次错误的决策会使高管受到极大的惩罚。如果不实行银行国有化,将由社会大众承担金融危机的成本。因为即使政府剥离了不良资产,改善了银行的负债窘境,但却改善不了银行高层想放贷的欲望。政府所做的工作是还原银行原本的借贷能力,却无力改变它们的借贷意愿。所以,银行国有化一方面可以使银行界承担相应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快速启动健康的信贷市场。

最后,资本充足率会影响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在金融市场受到打击时,民众对于银行的信心非常重要。银行国有化,使得国家这个隐形的资本金发挥很大作用。而银行被“国有化”后,储户们不会再担心银行倒闭而造成存款损失,市场上的融资活动也可以得到加强。对于银行本身而言,政府注资将增强银行的实力。标准普尔高级分析员廖强介绍说,通常而言,银行获得政府注资后将减小短期流动风险,提高储户的信心,短期内银行的评级也有望提高。

4 银行国有化与社会主义

随着欧美各国逐渐将精力放于救助银行,银行国有化已经成为一种应对次贷危机的主流手段。“国有化”一词引起了人们的热论,很多人觉得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学习的一个标志。但其实对欧美国家来说,将银行国有化只一种用来挽救银行系统和经济的手段,完全是一个暂时性的救急政策,并不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反而,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资本垄断的一个体现。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分析,西方国家现在的银行国有化只是在转向凯恩斯主义,加大了政府的调控能力。这个措施的实施是为了挽救资本主义体系,恢复资本主义市场的活力。当西方政府认为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可实现对资本市场的调控时,这种措施就会收手。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频发金融危机,证明欧美国家的经济模式存在问题。仔细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就会发现,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虽然有其偶然性,但是危机的形成,却有一定的必然因素。自由的市场经济体质营造了极度自由的氛围,西方企业,包括金融银行业都拥有着很大的自由空间,过度的自由带来了金钱欲望的膨胀,助长了投机和贪婪,利润成为了大量企业极力追求的目标,因此,金融危机和次贷危机频发接踵而至。而银行国有化政策的奏效证明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经济具有明显的抗风险能力,这对于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国有化次贷危机
民营上市企业国有化:动因和绩效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国际能源通道恩仇录八——苏俄石油工业国有化博弈
“危机”中的自信
欧洲银行国有化:一把双刃剑
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蔓延和教训
透过金融危机看衍生品发展与监管
危机来袭/等
次贷骨牌祸及全球 中国如何再避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