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研究

2017-03-24 12:48张飞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7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

摘要:图书馆建立借阅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读者的借阅行为,促进文献的流通和利用,保障读者借阅权,方便内部管理。读者自获得借阅证之日起,便获得了文献资源的使用权;图书馆便有义务满足他们的需求,不应当设置障碍或加以限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借阅制度:管理

一、现有借阅制度的不合理性剖析

1.1 违背了图书馆平等服务的思想

高校图书馆现行的等级借阅制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读者的等级性。读者的等级性,指对读者的等级划分,不同等级的读者享受不同的待遇。这种差别不但侵犯了读者的平等借阅权,而且还人为地设置了借阅障碍。二是同级借阅的平均性。同级借阅的平均性,是指同等级的读者享有相同的借阅权限,表面上看来是“人人平等”了,但忽视了读者的需求差异。

1.2 有碍于图书馆开展的读者个性化服务

读者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不同爱好以及承担不同任务的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既是多级别的,也是发展变化的,应该针对其需求分别予以满足。而等级划分的做法,违背了科学区分服务的原则,不利于个性化服务。

1.3 忽略了文献自身的本质和特征

馆藏文献在内容上有不同学科、不同类别之分;在形式上有不同装帧和文种之分;在使用方式上,有流通、阅览、参考、保存之分。不同类型的文献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也有不同的年代和时效性,应当予以区别对待。而读者需求的多样多变性决定了图书馆馆藏也应该是多级别、多层次的动态结构。而对所有藏书设置相同的借阅册数和期限,无疑是有欠缺的,这样就有可能造成资源利用不充分或者是有限资源的浪费。

二、构建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

2.1 动态化借阅制度的优势

动态化的借阅制度管理模式,是把读者特征和文献特征等因素结合起来全盘考虑,定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作为设置读者借阅权的依据。与旧的制度相比,新的借阅制度在满足读者需求,提高文献利用率及开展个性服务上,有明显的优势。

2.1.1 便于图书馆动态地了解读者借阅需求,加强与读者的沟通

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要求图书馆定期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图书馆动态地了解读者需求的变化,更有利于加强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

2.1.2 利于图书馆强化“平等服务”和开展“个性化服务”,激励读者使用文献

由于动态化借阅制度对所有的读者,无论身份、职称、职务,初始赋予权限始终相同,且不人为划分等级,利于图书馆的“平等服务”;对一般读者与核心读者进行科学划分,更好地展开个性化服务。

2.1.3 为图书馆评价馆藏结构的合理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文献限期限短的文献往往是读者最需要的,动态化借阅制度对于核心书刊的分析,有利于核心馆藏结构的定位,從而为建立一个能满足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体系提供必备的信息,图书馆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采访工作,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用,更好地优化馆藏结构。

2.2 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的构建

动态化借阅制度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借阅册数和借阅期限设置的灵活性上,读者的借阅权限不再按身份区分,需求量大的读者可以拥有更多的权限。高校读者的借阅行为有其特殊性,新的借阅权限设置的“合适度”很难把握。从单个个体来看,高校读者借阅文献的复杂性和随机性较大,波动性强。部分读者借阅需求低,可能是暂时的,有原因的,如学习工作的阶段性,兴趣差异,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2.2.1 读者弹性借阅册数的设置

首先要设置读者的初始借阅册数对所有读者,初始借阅册数我们设定为相同的数量。初始数量可以依据各个图书馆的读者人数和馆藏文献情况来设定。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高校图书馆的生均藏书量应该达到100册,人均年进新书量4册。按高校图书馆为人均100多册图书的库藏量假设与估算,若每人可借10册图书,所有读者的图书借阅权限全都利用,馆藏图书仍有90%闲置书架上。

其次是确定核心读者的人数和册数。

图书馆可以以读者的借阅情况来确定核心读者。首先在一定时间内,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频次进行统计,如:分析读者的借阅排名或入库排名,确定核心读者的人数,核心读者人数占读者的30%左右为宜。核心读者的确认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是“终身制”,理应在特定的时间段里重新确认。确定为核心读者后,就可以结合读者个人能力因素来设置读者借阅册数。如可以在他们的初始借阅册数基础上增加2-3册。

再次是读者是最低借阅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读者的需求是动态的,在一段时间内读者的需求可能会突然变化,比如遇到考试等情况。因此,我们不能过度削弱非核心读者的借阅权限,对他们的借阅权限应该有基本的保障。

2.2.2 文献弹性借阅期限的设置

除了借阅数量外,衡量读者借阅权的另外两个重要指标是借阅期限和借阅频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拓展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也使得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也为弹性借阅期限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以往的读者座谈会和读者问卷调查中,均有读者反映新书少,好书不多。这固然跟图书馆的经费紧张有关,但是借期长,周转率低也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因此,根据不同文献的价值时效及读者利用情况来设置不同的借阅期限是有必要的。

2.2.3 文献借阅频次的弹性设置

借阅频次是指可续借的次数。读者都会续借在基本期限内不能满足的文献,虽然在借阅期限上,我们已经按照文献的使用率和时效性进行了划分,但部分读者在此借期内上仍然得不到满足,只有依靠续借来满足。如某高校图书馆对专业图书的续借期限设置为60天,但规定只能续借一次。

续借制度延长了借阅时间,将会使文献长期滞留在少数读者手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文献的正常流通和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需求。传统的做法是按读者身份来设定。如我馆的做法就是将教师的续借次数或者时间设得比学生长一些,这样的做法,虽然是考虑到教职工比学生承担更多的科研任务,研究性学习比较多。但是,借阅频次按照读者身份来划分并不太科学。我们可以尝试着参照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做法,使用“借阅弹性频次”制度。按照藏书有无预约来设置其频次,指任何一名读者可以随意续借任何数量的书刊,且续借次数不受限制,但当有其他读者预约时,该读者必须两周内归还。

2.3 其他制度及技术上的支持和保证

2.3.1 管理软件及技术上的支持

动态借阅制度的运行,是在读者的借阅情况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的,关键是要做好读者个性化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因此必须要有流通管理软件的支持;还需要有专人负责分析统计,定期将结果加以反馈,以确定和修改读者的借阅册数、期限和频次,且要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2.3.2 自我评价和读者评价制度的保证

构建动态化借阅制度管理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化地满足读者需求和提高文献利用率。因此,从定量的方式来看,我们以读者借阅册数是否达到该读者可以借阅的最大册数来进行判断,连续三次该读者都达到他可以借阅的最大借阅册数,那么说明该读者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定性的方式来看,可以每学年度进行一次3600的全面考核及验证,根据读者建议和意见及馆员的分析报告来判断读者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文献的利用情况则可以从文献的流通率和文献的利用率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结语

高校图书馆动态借阅制度改革,是实现读者“平等服务”和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举措,超越按读者类型划分借阅权限,切实根据读者的现实需求,并综合考虑文献本身的学科类型,时效价值等特点,将所有文献根据读者的借阅需求程度给予不同的借阅周期和管理措施,将读者借阅权限将按一定的规范定期自动进行或升或降的调整,从而实现相对平均,并以动态的方式调节整个藏书的流通,为读者提供更广阔更自由的阅读空间,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个性服务及平等服务,发挥文献资源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高玉洁,张艳彦.论高校图书馆借阅制度改革[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6).

[2]高校图书馆有关借书期限及逾期还书的规定问题探讨[J]. 邱庆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17)

作者简介:

张飞(1981.9-)男,湖南永州,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借阅。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图书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去图书馆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