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油田东营组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2017-03-24 13:02吴信龙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7期

摘要:文南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南部构造带。主力含油层系為沙河街组,非主力含油层系为东营组。由于东营组油藏较小,油水关系复杂,油藏成因、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不明确,油藏动用困难。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地震、钻井、录井和试油等多种资料,采用三维可视化等新技术,重点解剖了文西断裂带各断层的空间展布及组合关系,落实了构造形态和圈闭特征,评价东营组圈闭的含油气性及试油情况。

关键词:文南油田、东营组、圈闭、油气成藏规律

1.地质概况

断裂是控制含油气盆地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分布的根本原因,不同级别的断裂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文南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油田南部,东临前梨园生油洼陷,西靠海通集生油洼陷,南以黄河为界,北到梁庄—白罡一线,具有优越的油气源条件,辖区面积约360km2。东营组是东濮凹陷古近系最顶部的一套含油层系,埋藏浅。受喜山运动Ⅱ幕影响,东营组顶部地层遭受剥蚀,存在区域角度不整合

2.研究内容

2.1地层特征

东营组分为东一段、东二段和东三段。东三段又进一步划分为东三1和东三2段。

东一段现今残余地层为厚层状杂色砂泥岩,但低部发育一层厚约20米左右的灰绿色软泥岩,电性特征为“高时差、缩径、高导”而与其它泥岩段特征相区分。

东二段与东三段电性上均为明显的正旋回、正韵律沉积,但二者区别在于东二段自然电位基值低,为箱状、低幅度,而东三段自然电位基值高,中等幅度,界限明显。

东三1段为厚层状砂泥岩互层,东三2段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自然电位曲线下部较上部基值明显偏高,在东三1段低部发育一层1米左右的高自然咖玛尖子,该层在整个文留地区分布稳定,可作为区域性对比标志层。总体上,东营组地层呈现出“东厚西薄、南厚北薄”的特点,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地层厚度逐渐减薄。

2.2 构造特征

文留地区整体上表现为“两洼一隆”。区内二、三级断层与其配套断层共同作用,形成众多的小构造、小圈闭,组成了该区油气富集区。

西部斜坡带:为梁庄断层上升盘构造形态。因梁庄断层的后期剧烈活动,为下部油气运移的主要油源通道,成藏条件好。圈闭类型为断鼻或断块,主要发育构造油藏。文西地堑带:由于文西、梁庄断层后期活动剧烈,配套断层发育,为油气运移提供有利通道。东部以复杂断块为主要圈闭类型,西部发育断鼻构造。东部地堑带:为文东断层与徐楼断层之间的构造形态,高点紧邻文东断层。主要圈闭类型为断背斜和断鼻。东部斜坡带:徐楼断层上升盘,构造简单,次级断层不发育。徐楼断层结束于东营组早中期,造成油源条件较差。

2.3 油气成藏规律研究

2.3.1 生储盖组合特征

盖层是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之一。盖层封闭的实质是组成盖层的泥页岩或蒸发岩的颗粒极细、孔径小、渗透性差、无或极少开启裂缝,最终导致岩层具有很高的排替压力而阻止下部流体向上逸散,进而起到盖层的封闭作用。

受沉积微相控制,文留地区中部隆起带以河流相三角洲水道及水道砂坝沉积为主,砂岩发育,缺少区域性盖层;向东西两洼砂岩相变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在东二段顶部发育一组厚20-30m的区域性盖层,与东二及东三段薄层砂岩组成区域性大范围储盖组合;东三2段为区域性砂泥岩薄互层沉积,组成局部储盖组合。

2.3.2油气成藏组合及成藏模式

东营时期是盆地内构造发育的定型期。伴随着构造的强烈活动,在大断层下降盘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派生和配套小断层,形成文留地区典型的“下垒上堑”镜像构造。断层的相互交叉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条件,在合适的圈闭条件下聚集成藏。综合油气源条件、储盖组合关系、圈闭类型等多种因素分析,决定了东营组油藏主要发育“小型、次生、低幅度”构造及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形成东营组平面上可能的四种构造油气藏和二种复合油气藏共六种类型油藏组合类型。

由于东营组次级断层发育,因其对地层控制作用较弱,受油源条件制约,复杂断块油藏是主要圈闭类型。究其原因在于文西断层具有发育时间早、活动时间长、断层两盘断距大的特点,有利于下部油气向上运移;同时因断距大,将其沙一和沙二上地层断掉,使下降盘东营组圈闭直接与上升盘沙二下或沙三1段油气层接触,油源条件好,便于聚集成藏。如文266块的文266-侧5和文268-1井,试油初期日产油分别为18.5t和15.8t。

3.结论

1.东营组地层呈现出“东厚西薄、南厚北薄”的特点,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地层厚度逐渐减薄。

2.文南油田东营组油源主要来自文西地区、柳屯-海通集洼陷沙三段烃源岩,文东、文西及梁庄断层提供了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文留地区东营组油藏从东营组后期开始形成。在东营组末期的地层大幅度抬升剥蚀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3.东营组不同层段油藏类型不同:东三段主要为复杂断块油气藏;东一段主要为不整合油藏低饱和度油气藏,可长期稳产。

4.低油价时代,东营组可作为东濮凹陷油气勘探开发新的增长点。

作者简介:吴信龙, 2009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现从事石油地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