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

2017-03-24 13:24林璇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7期
关键词:当代爱国主义大学生

林璇

摘要:爱国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对自己成长沃土的忠诚和热爱。这种情感因为蕴含着理性思维,得以上升为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伟大的铸魂工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永恒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当代;爱国主义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抓手,接受度和认可度较低。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但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不够壮大和稳定,不少课程的教学任务由高校辅导员承担。辅导员往往被日常繁杂的事务工作所牵绊,难以专注于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影响了授课实效。此外,不少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逃课、不认真听课等不良行为频频发生,这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2.部分大学课堂成为负面典型的案例库,阻滞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大学是教化人的地方,我们的情感底色、思维方式,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因为大学的涵养。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学的教育,正是要研究和探索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方法路径,正是要构建符合世界先进潮流的文化体系,正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承去承载中华民族的未来。然而,部分授课教师作为大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未能在讲台上客观、理性地讲述中国,反而随意说中国坏话,骂社会主义。有的老师习惯用戏谑的方式讲授思想理论课,肆意评价历史,对我党的创新理论不屑一顾,甚至公开质疑中央出台的重大举措,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贪污腐败、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问题,把这些视为政治缺陷等。这些肆意抹黑国家和社会的行为,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阴暗的心理效应,弱化了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动摇了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给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工作带来阻滞和困难。

二、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有力推手。当前,全国上下正热烈开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掀起了努力实现中国梦的社会热潮。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凝聚社会力量的强大作用,可以转化为无穷的正能量,推动人们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当代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实现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大学生心中、脑中,并进一步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力。

2.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应对全球化冲击的必要举措。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和重要特征,全球化渗透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也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系列冲击与挑战。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影视等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肆意抹黑中国,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念,诱导大学生崇拜、追求西方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被严重削弱,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被明显弱化,民族文化意识和爱国情感被显著淡化。在这些不良因素的作用下,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表现在: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中国发展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过度放大社会中的不足和负面因素,一味索取不讲奉献,只追求自身利益和自我价值,崇洋媚外、全盘否定我国文化价值观和中华文明。大学生价值判断能力较弱,甄别能力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对大学生加强富有当代内涵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应对全球化冲击。

三、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改进措施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個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是核心价值观中公民个人层面的首要内容。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过程中起引导和凝聚作用。

1.校内课堂仍然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应当切实保障课堂教育效果。其一,应当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多创造课堂讨论等互动机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加以引导,适当增加课外实践等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辅助手段,以增强学生爱国感知能力。其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不能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要分解、贯穿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开设中国历史、科技、艺术、文学等选修课,经常举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其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广大教师应当身体力行,增强对党和国家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帮助学生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理性把握社会现实。

2.开辟校外课堂,力求教育途径的多样化和教育内容的鲜活化。当代大学生是在经济开放、市场发达、文化多元、各种思潮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认同核心价值观,同时兼具多元化的思想和观念,部分大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利益进行价值选择,单一灌输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应当遵循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思想成长规律,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拓展多样的教育途径,设计鲜活、生动的教育内容。不能过度依赖单一的教育方式,《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指出,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风景胜地和展示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成果的重大建设工程、城乡先进单位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参考文献:

[1] 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老师的一封公开信[N].辽宁日报,2014-11-13

[2] 冯刚.辅导员工作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74.

[3]于运国 张澍军.试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第四期:29

猜你喜欢
当代爱国主义大学生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6年第五站读者来信选登
《当代》背后的当代
爱国主义教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