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光和他的时代 一个人的百年史

2017-03-25 07:04
北广人物 2017年3期
关键词:调查团本局周有光

周有光和他的时代 一个人的百年史

他是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经济学家,通晓汉、英、法、日四种语言。早年专攻经济,近50岁时“半路出家”,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生于1906年1月13日的他,经历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称他为“四朝元老”。周有光是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他曾说,“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刚刚过完112岁生日的凌晨,周有光与世长辞,消息传来,震惊四方。

搞经济,那是民国时期的事。那时银行界的人都知道有个聪明、有干才的周有光,他不仅办事能力强,还搞研究。1949年香港经济导报社出版他的专著《新中国的金融问题》。看题目就知道,在政权更替之际,与许许多多选择留下来建设新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是要以己之长报效国家。但是,新中国的金融问题、经济问题、老百姓吃饭穿衣问题,已然是苏联模式下的计划经济的一套新经,老和尚没咒儿念了。周有光转行,倒是转对了。

85岁开始写文章

漫漫人生,周有光看得多也想得多。待到改革开放局势宽松了,特别是他退休后,走出语言学专业领域,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现代化、全球化、中东局势、印度经济、公民意识等问题,引起社会关注,成为公众人物。周先生的这类文章,篇幅都不长,文字浅白如话,意思讲得明白,不论怎样大的题目,经他睿智的阐释,就不再高深莫测,人人能懂。这是高手文章,举重若轻,闲庭信步,是识见超人、智力优越方能达到的境界。所以周有光的粉丝多。特别是得知老先生百岁之后仍然可以每月写一篇这样高屋建瓴又明白晓畅的文章,粉丝更是惊喜感佩。

人出名了,轶闻逸事也多。人们发现,哦,原来,周有光与作家沈从文是连襟,娶的是美丽才女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张允和。张允和爱唱昆曲,漫画家丁聪画过他们夫妇一幅漫画:周老头儿蹬着三轮车,车上坐着手持箫管的张老太,二人浅笑盈盈,双双赴会。老两口一辈子和睦,举“杯”齐眉,两“老”无猜,令人羡煞。

养生顺其自然

而养生风起,老寿星的养生之道自然是人人乐闻。周有光先生却只云淡风轻地顺其自然,白菜豆腐加肉松,喝茶,也喝星巴克咖啡,每天读书看报,关注天下大事——今年某日,我随金玉良女士去探望周先生,介绍寒暄后,周先生开口说,哎呀某某人死了!那天早晨我还没来得及看报,还不知此事呢。当下心想:老先生消息真灵通啊!何老之有!

金玉良女士是周有光先生的“小友”,她退休前与沈从文夫人张兆和是作协同事、好友,后来与张允和、周有光也熟识起来。金玉良性情温良,为人谦和,特有老人缘,几位老人都和她要好,彼此往来密切,了解深入。周先生深厚的学养、丰富的人生阅历、前瞻的思维和儒雅的谈吐深深吸引她,十多年来,不论酷暑严寒,每周一次探望周先生,陪老人聊天,听老人讲他的人生经历、讲过往年代。她记下来,如今竟成一本书——《老藤椅慢慢摇——周有光和他的时代》。老先生亲自题写了书名,大有“御笔钦定”的意思,又可作“防伪标识”,总之是很满意这本书的。

以往金玉良建议老先生写自传,老先生都谦虚说:“我没什么可写的,我的生活经历很简单。”——读完金玉良写的这本书会由衷感叹:哪里简单?!周先生今天所达到的人生境界,终归是他百年人生不断历练、修为的结果。即如健康长寿这件事,每个人带着自己的DNA、家庭的影响,于人世间走自己的人生路,起点有多高,作为有多大,天地有多宽,眼界与胸襟、坎坷与通达……无不相关,又怎是单单问个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就以为得了健康长寿秘诀那么简单?

抗战时期的贡献

闲来读书,不会去读“中国抗战时期经济史”这样的专业图书,但闲读周有光这本书,却能了解到许多当时的经济情况。比如,周先生回忆中讲到农本局,即便学经济的人,也不甚了了。据周先生解释,农本局就是特种农业银行,其资本来源,一半政府分期拨给,另一半为合营资金,由各商业银行按当时储蓄存款额的比例摊派。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为解决大后方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政府加强农本局的领导。国民政府经济部次长何廉受蒋介石委派,出任农本局局长。局长下面有两位协理(即副局长),一位协理负责与金融界的沟通和协调等有关事务;另一位协理蔡承新负责农本局的日常业务。农本局的宗旨是促进农业信用的流通,促进农产品运销。

农本局相继在四川重庆、湖南长沙、陕西西安、贵州、广西桂林、湖北西部设立专员办事处。蔡承新是一同参加救国会的老朋友,周有光经他介绍,在重庆专员办事处主持日常工作。从1938年到1939年一年的时间里,重庆专员办事处先后在三十多个县,成立了合作金库和农业仓库。周先生到省内一个又一个的合作金库和农业仓库巡回指导、审查,还尝试办家畜保险业务;为了改良柑橘品种,和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的教授到江津、綦江等处调查。他跑遍四川各地,对那里的人文、地理了如指掌。他说刚到四川住在旅店里,他拿两块钱请茶房代买柑橘。一会儿,茶房背回一大背篓上好柑橘。他惊讶,怎么买这么多?茶房说,两块钱就是这么多。事后他才知道,橘农没有储存条件又无法外销,柑橘大量上市时根本卖不上价钱。农业仓库建成后,农本局仿照北方夏天窖冰的方法,向橘农推广如何把柑橘储存在仓库里。柑橘储藏问题解决了,橘农的收入也提高了。

到处奔波,还要随时跑警报,躲空袭。周先生说:“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能消沉。”周先生特别善于在艰苦生活中发现乐趣,一生都是这样。周先生在农本局的工作是出色的。抗战期间,周先生还做了一项艰苦而有意义的工作,就是一九四三年三、四月间,新华银行等四家银行组织“西北经济调查团”,调查陕西、甘肃的经济情况。这个调查团名义是民间代表团,实际是应政府要求组织的,政府给调查团提供吉普车等交通工具。调查团由五位银行家组成,周有光是该团负责人。调查团由重庆出发到西安、兰州、武威、张掖、酒泉,直走到嘉峪关、玉门、安西。每到一地,他们先去拜访当地的府衙,结果令人遗憾,官员们对自己辖区的基本情况几乎茫然无知,连基本的经济统计都没有。调查团有人想到了教会,便去天主教堂了解情况。周先生说:“噢,不得了!他们给你讲得头头是道。”调查团在西北获取的最有用的资料,几乎都来自教会。

穷过富过,欢喜过悲痛过,春风得意过也坎坷失意过,这就是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百年史。

据中新网整理

猜你喜欢
调查团本局周有光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调查团代表选定研究
周有光的长寿五句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周有光语萃
为业余棋手诊脉
赵国荣先胜胡荣华
阮黄燕先负唐丹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岛 中国外交部斥其非法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