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中的“以文化人”

2017-03-25 17:50张润枝李天慧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理论内涵以文化人

张润枝++李天慧

摘 要:以文化人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在理论层面,以文化人思想包含了“文”的本质和功能、“人”的身份和“化人”的目标三个主要方面;在实践层面,以文化人依托于实践场域,通过文化去养化人、教化人和感化人。从情感共鸣到价值树立、再到行为矫正,以文化人的过程实现了文化的内生与外展的统一。从理论内涵和实践展开两个维度还原以文化人思想的全貌,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观念、教育过程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以文化人;理论内涵;实践展开

以文化人的理论内涵

1.“文”作为以文化人的前提和基础

在古代,“文”作为单字具有其特定的意义,同时又可与其他单字构成复合词,如“天文”“人文”和“文化”等,在《周易》中便有“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1]关于“文”的含义,张岱年先生指出,其中的“人文”,主要是“指人伦社会规律,即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纵横交织的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构成复杂网络,具有纹理表象”[2]。可见,作为纹理含义的“文”在古代指的是人与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实则已经有了伦理维度的人化意义。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将文化中的一切构成都看作是人凭借着理性通过实践活动而实现的,文化意义的世界彰显了人的价值和尺度。文化产品、活动方式和文化信念是人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构成了文化系统的基本要素。从本质上说,文化即人化。除了具有信息传承的功能外,教化是文化的重要功能。“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3]文化的化人是由文化的人化本质决定的,作为人化的文化反作用于人本身,即教化于人。文化的化人功能表现了人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以文化人活动能够展开的基础。因此,文化本质上是人化,并具有化人的功能,文化是人化与化人的统一。在当前,总的来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教化人的主要文化,体现了时代的精神,是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也需要优秀外来文化的补充。这是正确理解以文化人的重要前提。

2.“人”在以文化人中的双重身份

人在以文化人中兼有主体和对象双重身份。一方面,人是文化的创造者,是文化创造活动的主体。“文化作为历史地凝结成的生存方式起源于人的超越性和创造性,是人的类本质活动,即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4]另一方面,“人”是以文化人的对象。《庄子·天运》中有“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5]的说法,这里的“化人”多指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进行熏陶、感化和教化。由人所创造的文化本身具有特定的结构,通过其自身的内在功能反向作用于人。人便成为以文化人的直接对象,时刻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左右,每个人的身上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正是在对人的化育过程中,人类文明在代际之间、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实现了传承。人在以文化人中主体和对象这双重身份既体现了人的理性的能动性,也反映了由人所创造的文化存在对人的反向作用,人与文化的互动关系实则是一种主体与客体双向建构的关系。

3.“化人”作为以文化人的目标指向

第一,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和规范人的行为是以文化人最基本的目标。人的行为是自身道德素养的外显,道德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夯实国内文化建设根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6]“文化的基本功能是从深层次制约和支配个体行为和社会活动的内在的机理和文化图示。”[7]以文化人强调发挥文化的这种基本功能,用文化去教化于人,规范个体的行为,提高个体的道德素养。

第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文化认同是以文化人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当代价值观的总体指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依托于中国当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在中国整体的文化环境中得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将有助于人们对共同文化根基形成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形成对党和国家的更深层的认同,最终实现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引领,这也正是以文化人思想的核心诉求。

第三,实现中国梦和增强文化自信是以文化人的内在目的。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明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内涵及意义、进而确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坚强决心,是以文化人的重要目标。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其一便是较高程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认可,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缩影。通过文化对人的教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程度,进而有助于中国梦的确立和实现。

以文化人在實践中的展开

文化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诱入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8]从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出发,以文化人的展开必须依托于实践场域,通过文化的内生和外展的统一,对人的情感、价值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

1.以文化人的实践场域

以文化人作为一种以文化为依托、以人为对象、以化人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总是离不开一定的实践场域。

第一,主体的主观意识域。一方面,文化的产生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领域。文化是人创造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创造文化的动力之源。文化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一切文化产品都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另一方面,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同样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主体的主观意识是以文化人重要的对象域。因此,主体的主观意识域是以文化人实践场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第二,化人活动的情境域。文化对人的教化总是与一定的教育情景结合在一起的。与一般的教育不同,化人活动的情境不仅要求形象性和问题性等一般的情境特征,而且还要求在各种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中包含更多的文化要素和价值要素,即更加强调文化在情境中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文化情境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调动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指向。

第三,文化产品的环境域。以文化人的活动以文化世界为大背景,文化世界是由各种文化产品构成的环境域。这里的文化产品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一切产品,既包含物质文化产品,也包含精神文化产品。作为文化的物化状态,物质文化产品是以文化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硬件设施,并最终构成了现实的实践环境;精神文化产品既是以文化人环境场域中的基本要素,又是以文化人的重要依据。所有的文化产品总是表征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以文化人正是在由物质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构成的文化意义的世界中得以展开。

2.以文化人的展开方式

如何用文化对人进行无形的熏陶和教化,是以文化人能够在实践领域中顺利展开的核心。以文化人在当前实践中的展开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用中华传统文化养化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过往时代的精华,也是以文化人思想的理论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9]。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早已渗透在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信念之中,成为以文化人的重要依据和根基。用传统文化养化人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传统文化的当代适用性问题,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都不是正确的态度,应坚持古为今用与以古为鉴相统一、去粗取精与去伪存真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做到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现状相结合,用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去养化于人,增强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

第二,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化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经济建设过程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民精神世界的重要给养,也是以文化人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化功能,“通过家庭启蒙、社会示范、社会心理、社会舆论、学校教育、新闻传媒等手段把系统的行为规范体系加诸生活于这一文化之中的个体,实现文化的规范和约束作用”[10],通过加强文化环境的软件和硬件建设、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第三,用优秀的外来文化感化人。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对本土文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中华文化一直以来都秉持海纳百川的姿态,吸纳各种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取长补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1]当代中国只有秉持正确的态度和原则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对人的教化功能,而优秀的外来文化作为一种补充性的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以文化人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和视角。

3.以文化人的基本路径

以文化人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人和教化人,文化在整个过程中的内生和外展反映了人与文化的创生关系。

第一,文化的内生:从情感共鸣到价值树立。在文化对人的化育过程中,情感的要素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人们接触某种文化或文化要素时,最初获得的通常是一般性的感性认识,在情感上常表现为喜欢、欣赏、惊奇、厌恶等。这种对文化的情感和相关的感性认识是形成价值判断的重要基础。当关于文化或文化要素的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的认识便可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而后形成特定的价值判断和文化观念,人的价值观也在这一过程中得以树立或修正,这是文化的内生过程。

第二,文化的外展:从价值树立到行为矫正。文化的内生过程是人对文化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也是文化观和价值观的树立过程。文化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和规范人的行为。“文化作为满足人的生存需要的价值规范体系,实际上更多地表现为人的行为规范体系,因为,人的价值观念除了在人的言谈和论述中表达出来,更多的是通过人的行为真实地表现出来。”[12]从价值树立到行为矫正是文化的外展过程,也是以文化人目标指向的实现过程。

以文化人是文化的内生和外展相统一的过程,其中既需要个体的自我觉悟和主动参与,又包括外部文化因素对主体的作用。同时,以文化人也是文化在人中实现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教化过程,文化因子量的积累和文化观改变质的飞跃在个体内部实现统一。

以文化人在高校中的践行

从本质上说,以文化人是一种教育活动,是用文化来熏陶、教化、塑造、成就人的过程。以文化人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观念、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1.在教育观念上实现思想引领与文化传统相结合

高校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3]。从文化的视角看,高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带有意识形态倾向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以思想引领为目的的文化活动。从以文化人思想出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观念上应有所变革,要实现思想引领与文化传统相结合。

以文化人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先天的契合之处,二者均以文化为载体、以教化为方式、以育人为目标。以文化人思想促使高校在教育观念上注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从文化中汲取思想教育所需的价值要素和文化要素,通过厘清文化传统的发展、揭示当代文化的价值、阐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为思想政治工作在观念上和内容上找到文化基础。事实上,文化要素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回归不仅仅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找到了文化的源头,更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找到了历史依据和现实支撑。

2.在教育过程中实现自觉自主与潜移默化相结合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来说,传播和学习任何一种思想和价值观都需要发挥个体意识的能动性,调动主观积极性,自主自觉地参与到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中。以文化人思想从文化的隐性教化功能视角,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文化是以潜移默化的隐性方式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以文化人要求把对人的教化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的细节之中,通过无形的文化熏陶,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引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应强调显性的和直接的方法,还应重视以文化人这种无声和间接的方式,充分运用各种优秀文艺形式和文化作品对受众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积极影响,引导受众自觉领悟和接受时代的精神要求,以实现主观意识的自主自觉与文化化人功能的结合。

3.在教育环境上实现教育环境与文化环境相结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一般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教育环境作为其主要环境,而容易忽视文化环境这个更大的环境背景。以文化人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教育环境的建设,又要重视文化环境的建设。

高校的文化环境建设是新时期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营造具有文化氛围的课堂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环境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是高校文化环境的微观维度。在教学内容上应更多地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素,做到积极地向学生推荐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文艺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和学习价值导向正确的文艺作品。其次,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环境的中观维度,是除课堂文化环境之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最紧密的文化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互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4]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活动都在校园中进行,应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应从营造积极文化氛围、树立先进文化榜样、组织文化实践活动等处着手,确保将文化环境建设落到实处和细节。最后,社会文化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环境的宏观维度。校园不是孤立的,师生的思想状况受到社会文化的极大影响,如何面对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将社会文化环境中有利因素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可以说,教育环境与文化环境的结合本质上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环境的拓展,是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必然要求。

本文系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15JDSZK001)、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宣传协同创新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3]周易[M]. 杨天才,张善文,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1: 207.

[2]张岱年,方立克主编. 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

[4][7][10][12]衣俊卿. 文化哲学十五讲(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3, 33, 36, 36.

[5]庄子[M]. 方勇,译注. 北京:中华书局,2010: 244.

[6][9][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0, 155, 258.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05-506.

[13][14]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理论内涵以文化人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论英国熔权型议会财政权的理论内涵与运作机制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内涵及实践方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误区与改革重点
文化新论四题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对策思考
让课堂“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