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义疏》引《说文》与大徐本用字差异问题

2017-03-25 12:55补蒉华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

补蒉华

摘要:《尔雅义疏》凡2772例征引《说文》,其中92例涉及用字差异,含异体、隶省、古今、正俗、假借等关系,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郝懿行语言文字观。

关键词:《尔雅义疏》;《说文解字》;用字差异

郝懿行《尔雅义疏》[1](下简称《义疏》)凡2772例征引《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与大徐本[2]详加对照后,情形大略是:1.完全相同;2.用字差异;3.衍文、脱文、讹字、倒文;4.表达差异;5.误引。“用字差异”指的是《义疏》所引《说文》之被释字和解释字与大徐本存在异体、隶省、古今、正俗、假借等关系,共92字次。

一、异体字之别(共53字次)

(1)咊,《义疏·释诂》:《说文》:咊,相譍也。(P121)

大徐本:和,相譍也。从口,禾声。(P26上)

按:《玉篇·口部》[3](P97)“和”下注“咊,古文”。

(2)罄,《义疏·释诂》:《说文》缶部引《诗》:“瓶之罄矣。”(P125)

大徐本:罄,器中空也。从缶,殸声。殸,古文磬字。《诗》云:“缾之罄矣。”(P104下)

按:引文“瓶之罄矣”,大徐本作“缾之罄矣”。《说文·缶部》“缾”下云:“瓶,缾或从瓦。”

(3)墣,《义疏·释言》:《说文》云……又云:墣,凷也,墣或从卜作圤。(P515)

大徐本:墣,块也。从土,菐声。圤,墣或从卜。(P288上)

按:《说文·土部》:“块,凷或从鬼。”“凷”正字,“块”乃重文。

(4),《义疏·释训》:佌者,《说文》作,云:小貌。(P556)

,《义疏·释训》:跄者,《说文》云:动也。与同,云:,行貌。(P536)

庙,《义疏·释宫》:庙者,《说文》云:尊先祖貌也。(P658)

大徐本:,小皃,从人,囟声,《诗》曰:“彼有屋。”(P163下)

大徐本:,行皃。从足,将声。《诗》曰:“管磬蹡蹡。(P40上)

大徐本:庙,尊先祖皃也。从广,朝声。庿,古文。(P191上)

按:引文“小貌”、“行貌”、“先祖貌”,大徐本“貌”皆作“皃”。《说文·皃部》:“貌,籒文皃从豹省。”

(5)橛,《义疏·释宫》:《说文》以橛为门梱。(P648)

大徐本:橜,弋也。从木,厥声。一曰门梱也。(P118下)

按:“橛”“橜”构字部件相同,结构不同。“橛”为左右结构,“橜”为上下结构。《玉篇·木部》(P242):“橛,亦作橜。”

(6)星,《义疏·释天》:星者,《说文》云:万物之精,上爲列星。(P762)

大徐本:曐,万物之精,上爲列星。从晶,生声。一曰象形。从口,古口复注中,故与日同。,古文星。星,曐或省。(P137下)

按:《说文》以“曐”为正字,“星”乃省文耳。《玉篇·晶部》(P376):“曐,亦作星。”

二、隶省字之别(共7字次)

(7)无,《义疏·释诂》:《说文》云:无,丰也,引《商书》曰:庶草繁无。(P10)

,《义疏·释诂》:《说文云》:,丰也,引《商书》曰:庶艸繁 。(P127)

大徐本:,丰也。从林,或说规模字,从大,数之积也,林者,木之多也。与庶同意。《商书》曰:庶草繁无。(P121下)

按:“”字乃重复征引,引文“无,丰也”,大徐本“无”作“”。《说文解字注》[4](P271下)亦作“,丰也”,注云:“,隶变为无。”又《玉篇·林部》(P246):“,繁豊盛也,今作无。”“草”“艸”乃正俗字之别。

(8)型,《义疏·释诂》:《说文》:型,铸器之灋也。(P42)

大徐本:型,铸器之法也。从土,声。(P289上)

按:引文“铸器之灋也”,大徐本作“铸器之法也”。《说文·部》:“灋,也。平之如水,从水,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说文解字注》(P551上)“法,今文省”后注曰:“此葢隶省之字。”《玉篇》(P354)亦云:“灋,法之古文。”

(9)釂,《义疏·释诂》:《说文》云……又云:釂,饮酒尽也。(P124)

大徐本:釂,酒尽也。从酉,嚼省声。(P314上)

按:引文“饮酒尽也”,大徐本“饮”作“”。《说文解字注》(P414上):“隶作饮。”

(10),《义疏·释鱼》:《说文》:魁,一名复絫,老服翼所化。(P1186)

大徐本:,蜃属。有三,皆生于海。千歲化爲,秦谓之牡厉。又云百岁燕所化。魁,一名复累,老服翼所化。从虫,合声。(P282下)

按:“絫”古字,“累”隶省字。《说文解字注》(P737上)“絫”下云:“‘絫之隷变作‘累,‘累行而‘絫废,古书时见‘絫字,乃不识爲今之‘累字。”

三、古今字之别(共5字次)

(11)执,《义疏·释诂》:执,《说文》作执,云:捕辠人也。(P272)

大徐本:执,捕罪人也。从丮,从幸,幸亦声。(P214上)

按:《说文·网部》“罪”下云:“秦以罪爲辠字。”秦始皇因辠字似皇,乃改爲罪。“辠”,古文“罪”字。

(12)饪,《义疏·释言》:《说文》:饪,大熟也。(P384)

胜,《义疏·释器》:《说文》:胜,不熟也。(P685)

大徐本:饪,大孰也。从食,壬声。,古文饪。恁,亦古文饪。(P102上)

大徐本:胜,犬膏臭也。从肉,生声。一曰不孰也。(P84上)

按:引文“大熟”,大徐本“熟”作“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P113下)“”下注云:“后人乃分别熟爲生熟,孰爲谁孰矣。”

(13)画,《义疏·释言》:《说文》云:画,介也,象田四介。聿,所以画之。(P449)

大徐本:画,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凡画之属皆从画。,古文画省。,亦古文画。(P60上)

按:引文“介也”,大徐本作“界也”。《说文解字注》(P117下)改“界”为“介”,云:“‘介各本作‘畍,此不识字义者所改,今正。《八部》曰:‘介,画也,从八从人,人各有介。”段玉裁以为“介”“画”互训,因改为“介”。《段注匡谬》认为作“界”不误,“介”“界”系古今字。其说曰:“‘介‘畍字通,段氏以介训画也,此画应作介也,为互训,然下文明云:象田四界,则作‘畍未必误也,‘畍为田竟,为疆界……田部‘畍下《段注》曰:‘引申为凡边竟之称。‘界之言‘介也……‘介‘界古今字。”①可知,段氏改“界”为“介”有待商榷。“界”“介”仅为用字之别。

四、正俗字之别(共10字次)

(14)笵,《义疏·释诂》:《说文》云:笵,法也。从竹,竹,书也,泛声。古法有竹?。(P43)

大徐本:笵,法也。从竹,竹,书也,泛声。古法有竹。(P91上)

按:引文“古法有竹?”,大徐本作“古法有竹”,“?”与“”别。“?”从井,训为“罚辠也”。“”训“刭也”,其义殊异。《说文解字注》(P216下)“?”下云:“此?罚正字也。今字改用。”又于“”(P182下)下云:“此字本义少用,俗字乃用为?罚、典?、仪?字。”知“?”为正字,“”为俗字。

(15)族,《义疏·释器》:镞者,《说文》作族,云:矢鏠也,束之族族也。(P701)

大徐本: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从,从矢。(P137下)

按:引文“矢鏠也”,大徐本作“矢锋也”。“鏠”“锋”乃正俗字之别,《说文解字注》(P711上):“鏠,俗作锋。”

(16)弊,《义疏·释言》:弊者,《说文》云:顿仆也,或作毙。(P479)

大徐本:獘,顿仆也。从犬,敝声。《春秋传》曰:与犬,犬獘。毙,獘或从死。(P204下)

小徐本(P198下)与大徐本同

按:此条引《说文》释义及重文。字头略有差异,《义疏》作“弊”,二徐本皆作“獘”。《玉篇·犬部》(P433):“獘,兽名也,顿仆也。俗作弊。”可知,“弊”“獘”乃正俗字之别,《义疏》用俗字。

(17)馁,《义疏·释器》:馁者,《说文》云:鱼败曰馁。(P685)

大徐本:餧,飢也。从食,委声。一曰鱼败曰餧。(P103下)

小徐本(P99上)与大徐本同

按:此条《说文》有二义,《义疏》引一曰义。被释字和解释语中“馁”字,今二徐本皆作“餧”。《说文解字注》(P222上)改“餧”为“馁”,云:“各本篆作‘餧,解作委声,非也。今正。攷《论语音义》曰:‘馁,奴罪反。《说文》鱼败曰馁,本又作餧,字书同。《尔雅音义》亦云:‘馁,奴罪反。《说文》鱼败曰馁。字书作餧。别字书于《说文》,则陆所据《说文》从妥明矣。”段玉裁据陆德明《经典释文》中的《论语音义》《尔雅音义》所引《说文》证《说文》“餧”古作“馁”。然《玉篇·食部》(P183):“奴罪切,飢也。一曰鱼败曰餧,又鱼僞切,餧饲也。”说明“餧”古已有之,并非俗字,段改有误。钮树玉《段注订》亦云:“《五经文字》云:‘餧,飢也。经典相承别作馁为飢馁 ,以餧为餧饷,二书分别如此,则馁为后出明矣。”②故知“餧”为正字,“馁”为俗字也。今二徐本用正字,《义疏》用“馁”,后起俗字耳。

五、假借字之别(共10字次)

(18)侗,《义疏·释言》:《说文》引《诗》作“神罔时恫”。云:侗,大皃。(P496)

大徐本:侗,大皃。从人,同声。《诗》曰:“神罔时侗。”(P160上)

按:“神罔时恫”,大徐本“恫”作“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P369上)云:“今本作‘恫,许所据本作‘侗,偁之以见《毛诗》假‘侗爲‘恫也。”“恫”本字,“侗”假借字耳。

(19)勊,《义疏·释诂》:《说文》:勊,尤剧也。(释诂88)

大徐本:勊,尤极也。从力,声。(P294上)

按:引文“尤剧也”,大徐本作“尤极也”。《说文句读》(卷二十六P36下):“各本及《集韵》、《类篇》引皆同。‘极者,‘勮之借字。小徐作‘剧,则俗字也。‘勊,俗作‘克。《众经音义》:‘苛克,尤剧也。”王筠之说可从,“勮”本字,“剧”俗字,“极”借字。

(20)曾,《义疏·释亲》:《说文》云:曾,益也。(P597)

大徐本:增,益也。从土,曾声。(P289下)

按:引文字头作“曾”,大徐本作“增”。“曾”乃‘增之假借。《說文解字注》(P223上)“会”下云:“曾,益也。说从曾之意。土部曰:‘增,益也。是则‘曾者,‘增之假借字。”

(21)苓,《义疏·释草》:《说文》:苓,菤耳也。(P1034)

大徐本:苓,卷耳也。从艸,令声。(P12下)

按:引文“菤耳”,大徐本作“卷耳”。《汉语大字典》(P3236):“‘菤耳也作‘卷耳。”《康熙字典》(P1007):“菤,本作卷,《诗·周南》:‘采采卷耳。”“卷”“菤”通,“卷”为本字,“菤”为借字。

(22)荠,《义疏·释草》:《说文》作荠,云:疾黎也。引《诗》曰:墙有荠。(P982)

大徐本:荠,蒺棃也。从艸,齐声。《诗》曰:墙有荠。(P13下)

按:《义疏》“疾黎”,大徐本作“蒺棃”,《说文解字注》(P32上)引同《义疏》。钮树玉《说文解字校录》:“宋本‘黎作‘棃,《说文》无‘蒺,古通作‘疾,扬雄《校猎赋》云:‘蹶松柏掌疾棃。”③《句读》(卷二P15上)亦云:“‘蒺,当依扬雄《传》作‘疾。黎,一作藜。”又《古文字通假字典》(P606):“‘疾与‘蒺通,双声叠韵。”可知,“疾”“蒺”通假,“疾”为本字,“蒺”为借字。

六、异形词之别(共7字次)

(23),《义疏·释虫》:《说文》作螶,一曰蜉蝣,朝生莫死者。(P1129)

大徐本:,螶,一曰蜉游,朝生莫死者,从虫,声。(P282上)

按:引文“蜉蝣”,大徐本作“蜉游”。“蜉蝣”与“蜉蝣”属连绵词的同词异形现象。

(24),《义疏·释鸟》:《说文》作,餔豉也。(P1252)

大徐本:,铺豉也。从鸟,失声。(P74下)

按:《尔雅·释鸟》“鴩,餔”条下,《义疏》:“‘餔‘铺音同,‘铺豉盖以鸟声为名。”郝说是。《义疏》引作“餔豉”,大徐本作“铺豉”,皆以声为义,意义无别。

(25)甓,《义疏·释宫》:甓者,《说文》云:令甓也。引《诗》:中唐有甓。(P649)

大徐本:甓,瓴甓也。从瓦,辟声。《诗》曰:中唐有甓。(P269下)

按:引文“令甓”,大徐作“瓴甓”。段玉裁《说文解字注》(P639上)改为“令适”,其说曰:“大徐‘适作‘甓,《陈风·中唐有甓·传》曰:‘甓、令适也。《释宫》同。《尔雅》作‘瓴甋,俗字也。土部‘墼字解亦云:‘令适。《考工记》注作‘令甓,实一物也。”可知,“令甓”“瓴甓”“瓴甋”“令适”四者皆以声为义,实则同物。

(26)茄,《义疏·释草》:茄者,《说文》云:夫渠茎。(P988)

莲,《义疏·释草》:莲者,《说文》云:夫渠之实也。(P990)

蕅,《义疏·释草》:夫渠根。(P990)

大徐本:茄,芙蕖茎。从艸,加声。(P14下)

大徐本:莲,芙蕖之实也。从艸,连声。(P14下)

大徐本:蕅,芙蕖根。从艸水,禺声。(P14下)

按:引文“夫渠”,大徐本皆作“芙蕖”。“芙”乃大徐本新附字,可知其必不见于《说文》原本,“蕖”字亦当是后起之字。大徐本系以当时通用字代替《说文》原本用字也。《一切经音义》卷三引《说文》作“扶渠”,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芙蕖”皆作“扶渠”。“夫渠”“扶渠”或更接近《说文》原貌。然“夫渠”“扶渠”“芙蕖”皆以声为义,实一物也。

郝懿行用字多崇古、从正,如用“辠”不用“罪”,用“咊”不用“和”,用“凷”不用“块”,用“灋”不用“法”,用“鏠”不用“锋”,用“?”不用“刑”。但是,郝氏并没有不顾现实一味地崇古,也有随俗的一面,他偶尔也舍弃《说文》生僻繁杂、不合实用的字形,采用经典相承或当世普遍应用的字形,如舍“皃”用“貌”,舍“缾”用“瓶”,舍“孰”用“熟”,舍“曐”用“星”等,反映了郝氏用字的靈活性、变通性和时代性。郝懿行所用的俗字,有许多是今现代汉语的规范用字,可以看出,正俗字只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相对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俗字以其易于书写的优点有可能替代正字占据统治地位,正俗字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

注释:

①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8:3524.

②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8:5406

③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8:16.

參考文獻:

[1] [清] 郝懿行.爾雅義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 [東漢] 許慎.說文解字[M].徐鉉,校訂.北京:中華書局,2013.

[3] [梁] 顧野王.宋本玉篇[M].北京:中國書店,1983.

[4] [清]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 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88:3524.

[6] [清]王筠.說文句讀[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3.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字典[M].湖北辭書出版社.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5.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M].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9] 王輝.古文字通假字典[M].北京:中華書局,2008.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的认识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尸”部字
从出土文字看《说文解字》存在的问题
《说文解字》羊部字形、字义、文化蕴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