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广场舞对农村文化传播作用

2017-03-26 17:03张文建张瑞
采写编 2016年6期
关键词:广场舞文化传播农村

张文建+张瑞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广场舞在农村的兴起和发展现状,阐述农村广场舞对农村文化传播作用,并对广场舞未来在农村更好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广场舞;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此论文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新时期兵团宣传文化影响力研究》的成果。

一、广场舞在农村兴起原因

广场舞的发展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兴起的,中国最早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现代广场舞的发展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在城市悄然兴起。自此,广场舞被视为城市居民的一种文化发展现象。然而,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在农村的普及,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型的娱乐方式在农村发展起来。

(一)农民对文化的迫切需求。伴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耕作劳动,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日益增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当人们对物质生活这一层次相对满足后,就追求更高的精神文化层次和对美的追求。由于农村精神文化发展相对匮乏,广场舞由于健身、娱乐特点可以丰富农村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再者,伴随着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农村老龄化严重,从广场舞参加人员构成来看,主要是已婚年龄偏大的妇女,广场舞的发展也成为农村老龄化和留守化社会一种排解孤独和消磨时间的一种方式。

从广场舞自身的特点来看,广场舞适合各个年龄段参与,由于对于场地、器材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需要广场等空地、简单的音响设备,这对于缺乏体育设施的农村地区来说正好满足了强身健体娱乐的需求。

(二)大众媒介对农村文化传播的影响。农村文化的传播与大众媒介的发展息息相关,大众媒介在农村的发展,对农村的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麦克卢汉曾指出全球生活在小小的“地球村”,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媒介的高度的发展也席卷中国农村,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甚至微信等社交媒体在中国农村的普及和发展也为广场舞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条件。

(三)“意见领袖”对农村文化传播作用。拉扎斯菲尔在两级传播理论中指出,在人际传播中所谓意见领袖传播信息的作用,这些意见领袖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的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再传播给其他人。广场舞在农村的发展得益于城市打工的“意见领袖”。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向往追求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农村的青年男女纷纷去城市谋生与发展,成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 。农民到城市打工,不仅仅找到了自己谋生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接触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受到城市工业文化的熏陶。由于外出打工主要是年轻人,这些人学习能力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这些打工者回到自己的家乡,通过“意见领袖”的作用,影响到自己家人,通过人际传播甚至影响到全村人。

打工者从落后的农村转向发达的城市,给农村地区带来了现代都市文化和城市的休闲生活方式,城市生活向农村的扩散效应,使农民对城市生活进行追求和效仿。现代城市的生活观念,对于健康、娱乐的追求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农村的思想观念,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

广场舞在农村的发展就是在城市生活方式扩散效应中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农民对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使农民模仿城市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进城打工的农民受到城市的影响,并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影响到其他的村民。

二、广场舞在农村文化传播的作用

美国社会学家莫顿将社会功能分为浅功能和显功能。显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系统中的参与者所期望达到或能预料、认识到的。浅功能是没有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广场舞在农村的迅速发展和传播,不仅仅使农村人民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更深刻影响了农村人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广场舞的显功能来看,对农村文化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提升农村文化素养。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中国13亿人口大约9亿是农村人口,农村人口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消费方式转向娱乐文化,广场舞在农村的发展,对于繁荣农村文化,传播农村文化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从广场舞的特性来看,是一种自发组织的群体性活动,参加广场舞需要相互交流、学习和帮助,通过参加广场舞这种集体的活动可以使陌生人变成熟人甚至是朋友,在这个过程中,村民通过加强交流,不仅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化解邻里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宣扬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相对匮乏的农村文化中,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促进本地区和谐的人际关系。

广场舞在农村的发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养,使农村形成了一种健康、文明的娱乐生活方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

(二)促进农村道德建設。长期以来,女性一直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尤其是在农村,在农耕文明价值体系下,女性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对女性的认识存在着“刻板印象”。农村广场舞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提高了农村妇女的地位,转变传统女性价值观,促进了农村道德建设。

农村妇女通过参与广场舞的活动,获得愉悦满足感,农村妇女自主性增强,转变了传统价值观念:不再是家庭或家族的生育工具和附属品。参加广场舞活动可以使自己认识更多的朋友,使自己更加自信乐观,宣泄负面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并获得健康良好的心态,促进家庭关系的和睦。

广场舞还是一种农村化解矛盾的润滑剂和有效沟通的平台,村民通过跳广场舞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通过相互交流与互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化解不必要的矛盾,消除偏见和误会,增进村民感情,使农村更加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

(三)信息传播的有效平台。在传播的视角下,广场舞可以被视为一种信息传播和共享的平台。广场舞作为一种自发无组织的群体活动,村民通过群体互动,群体的人际沟通,也为信息传达、资讯传播提供了条件。

广场舞虽是一种自发组织集体活动,但是具有很强的聚合性,广场舞具有周期性、组织性特性,除非恶劣天气,每天具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不同人员的构成,则也聚集了不同的消息。广场舞群体中的个人通过聊天、拉家常的方式进行人际传播,也使信息传播速度异常迅猛,无形之中充当了信息传播的有效平台。

广场舞的信息传播更多的是一种流言、谣言的传播。在农村,村民倾向于议论邻里以及家庭的琐事,这也使得在信息不确认的情况下,伴随着流言与谣言的传播,在信息未经核实的情况下,流言、往往会以裂变式的速度一传十,十传百,扭曲了事实的真相,甚至为谣言的传播滋生了温床,最后则成为谣言的传播。如果广场舞一直承载着流言、谣言的传播功能,任其在农村地区发展下去,则会败坏农村社会风气,不利于农村文化的建设。

三、廣场舞在农村发展遇到困境

广场舞在农村发展虽然丰富了农民日常生活,传播农村文化,有助于道德建设,但是广场舞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在农村急剧转型化的今天,各种社会矛盾突出,广场舞会引发扰民、挤占公共空间以及村民对广场舞认识存在偏见性的认识等。

(一)对广场舞认识的偏见。霍夫兰的说服研究表明,人们乐于接受与自己的价值观念趋同的信息,而拒绝接受与自己价值观念相反的信息。广场舞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农村发展,由于农民对广场舞的认识存在偏见性,会导致农村一部分人排斥广场舞这种新事物,特别是一些思想顽固、陈腐的老年人,广场舞甚至被贴上“伤风败俗”的标签。对广场舞偏见性的认识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二)媒介对“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的塑造。梵迪克认为人们对新闻文本的理解和使用,依赖于原来的新闻报道。当大众传播媒介在报道一些弱势群体时,主要是放大其生活中与主流人群有异的特征而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全面呈现。当下,各类传播媒介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向社会提示弱势群体的生存信息,并在媒介的“积累”机制作用下,在全社会范围培养了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共同印象,形成对弱势群体的拟态环境,久而久之,当媒介再次报道此类事件时,受众会依据自己以前的读报经历,就会不自觉的对这些群体贴上媒介报道的“刻板印象”。

当下,大众媒介在报道“广场舞大妈”时,总是突出其扰民、文化素养不高、素质低下等信息,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塑造成一种负面的媒介形象,“广场舞大妈”成为一种贬义的舆论常态。

媒介在报道“广场舞大妈”总是突出负面的信息,实际上是对这一群体的污名化,“广场舞大妈”在社会上是弱势群体,她们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在社会中没有话语权,加上缺少媒体资源。面对媒体报道的质疑与指责,“广场舞大妈”们缺少发声的途径,只能被动的接受媒体塑造的形象,媒介对”广场舞大妈“媒介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场舞在农村的发展。

四、农村广场舞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农民对广场舞的认知。在文化思想比较保守的农村地区,大部分人都对广场舞认知存在误解,有些村民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跳舞难为情,并且认为自己的文化水平程度不高接受不了新事物,因此要在认知层面转变村民对广场舞的认识,村委会等有关机构通过对村民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宣传积极正面的广场舞文化,使人们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接受广场舞,消除广场舞“伤分化”的标签,使农村更多的人参与到广场舞的文化中来,则会促进广场舞在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媒介环境下,敢于为自己发声。在“互联网+”时代下,尤其是新媒体、社交媒体的环境下,传播权利的下方为广大的普通民众发布信息提供了可能,“广场舞大妈”们可以通过使用新媒体、社交媒体来改变媒介塑造的形象。

(三)发挥广场舞在农村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农村广场舞的参加者主要是老年群体,这些群体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规则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较为浅薄,在开展广场舞活动时往往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人的权利。

农村广场舞和谐有序的发展,有助于政府的组织和引导,村民委员和服务机构通过加强对村民文化生活的科学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将广场舞文化纳入到农村文化文明的建设中,发挥广场舞在传播农村文化、文明、道德的作用,从而使广场舞在农村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晶.影响农村群众体育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J].学理论,2010(29):101-102.

[2]朱文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体育策略[J].人民论坛,2010(32):47-48.

[3]吴春晖.广场舞蹈时下兴旺之探析[J].大众文艺,2010(04):27-28.

[4]宋和明.广场舞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J].文学教育,2013(03):140-141.

[5]吴家发.浅谈广场舞在农村的兴起[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05):162-163.

[6]黄旦.由结构主义向建构主义转化[J].新闻大学,2008(2):46-48.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广场舞文化传播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