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新能源的全球 海

2017-03-26 02:17耿国彪
绿色中国 2017年14期
关键词:电网能源

文 摄 本刊记者 耿国彪

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转型战略已成为全球共识。2015年以来,可再生能源已超越煤炭成为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的最大来源。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2017年新能源展望》预计,2040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投资总额将达到7.4万亿美元,占全球新增发电投资总额10.2万亿美元的72%,其中太阳能投资占2.8万亿美元,风电投资占3.3万亿美元。据预测,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10年的80%左右降低到2050年15%以内。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能源领域的集中体现。“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着力推动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随着新能源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包括光伏发电、风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已成为建设现代能源体系的最佳选择。

近年来,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国风电装机14864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7742万千瓦,装机规模均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作为推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和中国的新能源企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实现了浴火重生。

2015年9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是对传统能源发展观的超越和创新,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清洁能源”,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输送、利用的基础平台。

全球的清洁能源十分丰富,仅开发万分之五就可以满足人类的各种能源需求,而且不涉及国土安全、地缘政治等敏感问题。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提高电力化水平,让化石能源回归原材料的属性,是解决当前世界能源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根本途径。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

为解决因化石能源大量燃烧带来的气候变化问题,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审议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巴黎协定》,确立了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的总体目标。

应对气候变化关键是要减少碳排放。过去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谈判,试图采用碳减排、碳定价、碳交易、碳关税等方式解决气候问题。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举步维艰、难以行通。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15年排放差距报告》估计,到2030年,如果要把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以内,全面无条件实施“国家自主贡献”和最低减排要求之间的排放差距为1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相当于2014年全球碳排放量的40%。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能源消费的总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持续“双增”态势很难改变。实践证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须从能源供给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全球清洁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能资源超过10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万分之五就可以满足人类社会的能源需求,是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输送的主导能源。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强度,将能够不断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增量的同时,实现碳减排。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日本、瑞典、荷兰等国家发表了加强区域合作的联合倡议,表示要加强对非洲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大力支持,在2015到2020年期间筹集100亿美元用于非洲可再生能源项目和能源供应项目,发达国家长期累计将向非洲国家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其中,日本已在其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方案中明确通过清洁发展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

从哥本哈根到巴黎,除了场内谈判,大会场外活动凸显出商界领袖、政府间非正式合作平台、环保非政府组织积极推动,与往年的迟疑观望有很大不同。由包括比尔·盖茨、马云在内的27位全球知名亿万富翁与加州大学宣布联合成立“能源突破联盟”,创始基金100亿美元,该计划将专注投资新能源早期概念和科技商业化的路径,找到除了风能、太阳能以外更多零碳排放能源的可能,从技术上找到更多阻止全球变暖的方法,联盟支持的行业包括发电、储存、交通、工业和能源系统效率等。

目前,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呈现出大基地式开发、大范围消纳与分布式开发、就地利用并行发展的态势。清洁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特征,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的清洁能源一般远离负荷中心,只有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才能解决大规模开发、高比例接入电网所带来的消纳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的作用。当清洁能源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周边地区或本国已无法消纳,则需要借助互联互通的电网,实现清洁能源的跨国甚至跨洲配置。

全球能源互联网实质是“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具有服务范围广、配置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绿色低碳等显著优势,能够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能源需求,到2050年全球发电装机达到350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90%,每年提供清洁电力6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届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1990年的一半左右,能够保证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内的目标。

而目前,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条件已经具备,技术上,±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距离可达6000公里以上,输送能力达到1500万千瓦,能够实现电力的全球高效配置。

“世界上各个国家能源和需求分布不均衡,通过能源电力的互联互通,将有利于增进各国间经贸联系,实现互惠共赢。”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秘书长王益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是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创新举措。”

“一带一路”推动新能源互联互通

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中国倡议为全球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描绘出新蓝图。“一带一路”倡议明确将能源合作列为重要内容,将能源消费国与生产国紧密联系起来,架起了资源富裕地和能源贫乏地的互通桥梁。

“如果把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全部开发起来,再借助中国技术的特高压长距离输电,就可以满足整个欧洲的电力需求。”6月28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的这番话,在夏季达沃斯论坛“联席主席圆桌会议:引领能源行业转型”活动上可谓语出惊人。

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装备等5个方面的综合优势,国家电网公司近年来大幅加快了“走出去”步伐,推动世界能源实现清洁转型。舒印彪透露,目前国家电网在海外的资产已经超过560亿美元,资产覆盖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基础设施方面。“国家电网获得了希腊电网公司24%的股权,双方将加强技术合作,合力打造南欧的能源互联网,促进欧亚能源的互联互通,共同发展新能源,改善人类的能源结构。”

环保的现代化输电技术是国家电网得以“走出去”的一大关键。舒印彪表示,特高压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显著优势,不仅在中国已经建设了20个工程,而且输出到了巴西。坐落在巴西亚马孙河上的美丽山水电站,要把电输送到2000多公里外的圣保罗等地,这么远的距离用传统输电技术是无法实现的,特高压使其大规模开发清洁水电成为可能。

当前,能源转型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国家电网在中国能源转型中责任重大。舒印彪介绍,国家电网是一家不断创新技术的企业,通过发展特高压输电,提高了电网智能化水平。同时,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提高了系统平衡调节能力,推动了中国能源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改革。截至2016年底,国家电网累计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1.3亿千瓦和0.7亿千瓦,是全球新能源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自主研发了全球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在运、在建特高压工程20项;建成了覆盖中国121个城市的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和接入16.1万个充电桩的智慧车联网平台,为100万辆电动汽车出行提供全方位服务。

5月10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显示,三年多来,“一带一路”联通能源设施的成绩举世瞩目:

中俄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保持稳定运营,D线和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相继开工,中巴经济走廊确定的16项能源领域优先实施项目已有8项启动建设。

中国与俄罗斯、老挝、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开展跨境电力贸易,中巴经济走廊、大湄公河次区域等区域电力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合作机制不断完善。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资源开发和电网建设改造,中兴能源巴基斯坦QA光伏发电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单体光伏发电项目,吉尔吉斯斯坦达特卡-克明输变电、老挝胡埃兰潘格雷河水电站、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等项目有助于缓解当地电力压力……

优异的成绩呈现出这样的事实——中国积极推动与相关国家的能源互联互通合作,推进油气、电力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关国家共同维护跨境油气管网安全运营,促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

“随着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们已经找到了能源可持续供应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构建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表示。

“电网互联互通,能够实现资源互补和区域平衡,有效降低电价,对每个国家都有益,这是谁都无法拒绝的理由。”在联合国亚太能源委员会会议上,泰国能源部副部长布查翁表示。

王益民指出:“通过合作把中国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装备输送出去,将带动当地能源、经济发展,也带动中国经济更进一步发展,这样的合作是典型的互利共赢。”

据王益民透露,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将大步向实施阶段迈进。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将与联合国、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非盟、阿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组织和机构签署有关合作备忘录,积极开展区域电网互联规划研究,努力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能源互联互通工程。

据介绍,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已与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国际能源署等签署了合作协议,与欧盟、非盟、阿盟等10多个区域性组织和有关国家政府部门达成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合作意向,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巴基斯坦水电部等联合开展电网规划研究。王益民说,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下,一系列“点亮品质生活”的能源民心工程正在深入研究中。

据悉,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综合效益巨大。它不仅让全球12亿无电人口用上电、用得起电,而且其累计投资将超过50万亿美元,将有力带动智能电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型产业的发展,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而当其建成之时,能源、信息、交通形成全球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绿色智能的基础设施网络,世界也就真正成为了一个能源充足、信息畅通、交通发达、天蓝地绿、和平和谐的地球村。

猜你喜欢
电网能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计及SOC恢复的互联电网火储联合AGC控制策略研究
海底变革:将世界电网紧密连接在一起的繁荣业务
穿越电网
我家换了绿色能源车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电网调控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电网基建施工现场注意事项及改善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