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竞赛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问题与对策

2017-03-27 16:41宋雪丽
大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大学生

宋雪丽

[摘 要]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它既能够锻炼大学生的逻辑与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磨练良好的意志品质。目前科技竞赛虽然得到了逐步发展与提高,但大学生科技竞赛存在着创新氛围缺乏,参与科技竞赛支持力度较小、评价制度定位偏颇等问题。因此,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创新环境建设;将科技竞赛的项目融入教学的改革当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教师的辅导;改革评价制度和提高保障体系。

[关键词]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3-0151-03

一、科技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意义

(一)科技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加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在做课题时,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所学的知识迎刃而解,有的问题会让他们感到很棘手,这就要求参赛的学生多动动脑筋,从不同角度寻找不同的途径去解决,这样才可能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这样一系列过程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发散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科技竞赛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和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科技竞赛并不是一项流于形式的活动,它需要参赛的大学生努力地去学习和不断地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平时的积累,而并不是浮于表面。在学习的同时学生还要多虚心向老师和同学学习,从而发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缺陷,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将自己的这些不足和缺陷得以弥补。通过这样一个良好的循环,学生的知识能得到补充和完善。

现在的社会形势要求学生在拥有丰富理论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跟上,而现在的大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其实,各大高校也想摆脱这样的禁锢,但除了增设一些实验或实习课程,就没有特别好的活动,既能够让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科技竞赛的出现十分契合当今高校发展需求,因为大部分的科技竞赛活动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这些科技项目,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良好的实践锻炼,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从而达到科技竞赛活动初衷,完成高校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科技竞赛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参加科技竞赛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培养执着自信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科技竞赛能够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较多的交流机会,这会要求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另外,在完成项目的时候,学生要协同合作,互相帮助,从而锻炼了合作精神。在竞赛项目完成的过程当中,学生需要经历从选题、分析、寻找资料,到制作成品等一系列的过程,这就要求参赛的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巨大勇气。在课题进行当中会经历一次次确立到推翻再到确立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坚持不懈的耐心。由于竞赛的时间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一到两年,这样长的锻炼将是持续性的,能使参赛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抗压能力都得到长时间的增强,并将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益处。

二、科技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氛围缺乏,创新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良好的学术氛围对科技竞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宽松的氛围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使学生与教师能够静下心去认真地学习与思考。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下,能够给更多的教师、学生之间抒发新想法新创意,以及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一次次的争辩和交锋中,好的创意会不经意地发展成熟。如果创新氛围缺乏,大家都跟机械似的各忙各的,那培养创新人才计划只能变成一句口号,成为空中楼阁。由于缺乏创新的校园氛围,很多社会上不良的生活习气侵染着本来就脆弱的校园文化,使很多学生和教师萌生追求物质享受的价值观念,认为搞学术和参加科技竞赛是一种自讨苦吃的行为,这样的观念导致了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科研和参加科技竞赛等保持消极抵制的态度。另外,教师在教学当中过于死板,“填鸭式”等教育使学生产生狭隘逻辑思维和不端正的学习态度;还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盲目树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不敢去质疑教师的观点,将一些好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

像科技竞赛这样创新实践的活动,跟学校整个氛围的营造有着巨大的联系。高校连思考质疑的文化氛围都不能保障,怎么能够去创新?既然连创新都没有,又怎能去参加高水平的科技竞赛?

(二)课程设置缺乏科技素质教育的内容

当前大学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方面,具有重要实践作用的实验课程往往设置过于单调、枯燥。其大多都是模仿和验证,缺少探究性、设计性、创新性的设置,导致学生机械应付,较少去思考创新。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设计思考、创新能力得不到训练,就不能更好地胜任像科技竞赛这样对这些方面要求较高的项目。另外,实践偏少,高校课程里只有少量的实验和一些实習活动,像科技竞赛这样的活动更是少之又少。缺乏大量的实践的课程,导致很多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不到验证和实践,阻碍科技素养的提高。

(三)学校和教师对科技竞赛缺乏必要支持

有些学生还是有参加科技竞赛天赋的,但有些高校对科技竞赛这样有重要意义的项目并不特别重视,在人力物力上给予支持的力度很小,导致很多“千里马”被埋没。另外有的教师对科技竞赛的热情不够,将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学和申请科研项目上,导致很少有优秀的辅导教师参与这项工作。

(四)评价认知制度上的偏颇

现行高校对科技竞赛评价认识上有很大的偏差,还是以学生学习成绩为重的陈旧评价模式。导致教师和学生都把大量的精力放到机械性地学习各种书本知识中,然后用所学的知识去突破60分。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只要考试考得好,学校就认可其为优秀学生。这样的评价体制导致很多“书呆子”式的学生出现。先不说科技竞赛,就是以后参加社会工作,这样培养出来的所谓的优秀学生又能给企业或者社会带来多少创新的东西?

三、科技竞赛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对策

(一)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创新环境建设

良好的学术氛围不仅仅是科技竞赛的需要,还是当前高校建设很重要的环节。良好的学术氛围对创新能形成有力的推动作用。只有氛围好了,创新型的人才才能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最后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

1.校园创新实践文化的建设需要加强

创新实践文化需要鼓励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校报、广播等多形式予以大力宣传,提高学生对创新实践文化的认知。另外,可以宣传一些参加比赛获奖的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也可以借助网络,组建论坛、贴吧等交流和设置一些有奖科技活动,增强趣味性。

2.加强校园宽松学术氛围的建设

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把宽松的文化建设纳入培养模式加以强调,大学教育的质量如何,很大部分上取决于高校的教育环境。首先,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为方针进行高校务实精神建设。其次,加强尊重学生、尊重老师、尊重人才等宽容文化建设。最后,加强竞争意识和勇于质疑的文化建设。只有这样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在追求真理的同时,还能够宽容地对待别的观点,才能够激励更多教师和学生勇于质疑别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出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为像科技竞赛这样的项目打好基础。

(二)将科技竞赛的项目融入教学的改革当中

当今高速创新发展的社会,高校应该摒弃陈旧的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大学课堂是学生主要学习知识的地方,将科技竞赛的内容融入课堂,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创新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 高校在制订培养计划时,应该把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方向,使大学的培养体系适应社会的需求,并适应社会的发展。高校还应该增加更多的创新类的选修课程,并增加一些科技竞赛和技能培训的实践活动。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教师的辅导

科技竞赛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建设一个好的教师队伍十分重要。首先,应有教务处和科技处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给教师以引导。另外,可以組建科技竞赛活动小组,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学者来做辅导讲座。还可以选一批在本校担任教学的优秀教师,让他们随时与参赛学生保持联系,及时解决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发现的有关其专业领域的问题。最后,可以外聘一些辅导过科技竞赛有者丰富经验的教师,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给予辅导训练。只有这样,科技竞赛活动才能搞好,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

(四)改革评价制度和提高保障体系

高校应该增加科技竞赛在常规评价体系中权重,不要只停留在喊口号和想法中,加大宣传提高大家对科技竞赛认可度,让参加科技竞赛成为使学生感到荣耀的事情。另外要给予科技竞赛较大的物质保证和精神支持,运用更多方式来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参赛热情。首先,通过物质激励机制(加薪、奖金等)和精神激励机制(发证书、奖章,作为宣传的榜样等)能够很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家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这样又能促进科研氛围的形成。

评价制度就是指挥棒,指对方向就能出好的结果,关键在于校领导如何指挥。学校领导如果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积极找出制度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并积极引进新评价体系等,我想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借助于科技竞赛这样的项目。科技竞赛不仅能增加学生接触科技创新的途径,让他们近距离感触到科技创新魅力,而且能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另外,通过科技竞赛这样长达半年或者一年的磨砺,参赛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团队的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高校还应该优化教学体系和教师的队伍,建立创新评价制度,让科技竞赛在宽松的校园文化里发挥重要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缪丹云,李虹.基于科技竞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4).

[2] 王颖,曾霞,马超,周天.关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广东化工,2012(15).

[3] 贾方芳.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J].江苏高教, 2008(1).

[4] 李淑琴,刘均梅,侯霞.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

[5] 陆经英,王世来.积极开展科技竞赛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

[6] 王喜鸿,王良成,周密.论以学科竞赛促进理工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J].实验室科学,2011(4).

[7] 张洪军,包丽,王世刚,李西兵.依托大学生科技竞赛深化课程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15).

[8] 汪云路.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工程型人才[J].大众科技,2011(8).

[9] 付雄,陈春玲.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6).

[10] 李伟伟,高庆华.基于科技竞赛的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创新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