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转型发展的理论思考与探索①

2017-03-27 19:56罗玲黄伊聪李因霞张慈军
科技资讯 2017年1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转型发展

罗玲++黄伊聪++李因霞++张慈军

摘 要:民族地方高校转型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服务。其体育教育专业的转型发展,须结合民族地区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而进行综合性的改革,从而提高社会竞争力,构建和谐、新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立足地方性、民族性、师范性的特点,坚持实践能力提升理念,为培养服务中小学校、特殊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专门人才服务,促进学校的整体转型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方高校 体育教育专业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a)-0000-00

当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和主动力,是新兴产业的催生济。可以说“新技术革命不仅促成了各个时期主导产业的变化,使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发生变动,而且促进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1]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在社会文化建设的推进中,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在我国推行实施。由此,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突显出来:“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2]为此,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颁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3]2014年6月24日,教育部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立分类设置、评价、指导、拨款制度。招生、投入等政策措施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倾斜。”[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明确指出:“引导一批民族地区普通本科高校和民族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提高工、农、医、管理等学科比例,支持办好师范类专业,提升民族特色学科水平。”[5]为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所地方高校作为第一批应用转型的学校,从而拉开了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

1 关于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转型的认识与思考

1.1 民族地方高校转型

民族地方高校转型是时代发展需求而迎来的变革,这一变革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学校结构调整、制度建设、人才培养、运行模式、思想观念等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改革与全方位的变革,所涉及内容包括办学思想与定位,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制度重建,管理与运行模式等,正如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将之称为“重建大学,甚至是彻底改造大学”[6]。由此可见,民族地方高校转型涉及方方面面,面临全方位的变革。

民族地方高校如何转型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中,已经指明了民族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一是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二是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三是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把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

1.2 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转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关于高等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提出的“高等教育整个体制以及每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对社会的作用以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待”[7]的思想,依据教育部“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高等教育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定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类型、科学研究任务、主要服务面向、质量标准要求和国家、社会责任”[8]总体思想的基本原则要求,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转型发展,必须找准切入点,务必明确学科专业发展定位,办出特色。

2 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转型的探索

2.1 立足服务面向,明确发展目标定位

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专业转型,必须要面向民族地区特殊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探索,同时要依据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综合考虑。使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能符合高校转型时期通识教育的精神,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道德品质优良,文化知识丰厚,运动技能良好,运动素质过硬,教学能力突出,人文素养较高的专门人才,在适应职业教育大发展,民族文化大繁榮的同时,培养具备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的,并具有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高级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2.2 立足应用转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民族地区体育教育专业的转型发展,在满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技之长并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高校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必须在学校“立足当地,面向全省,辐射国内”的服务面向定位的基础上,立足少数民族地区,面对民族地区学校的实际,面对地处西、贫、老、少、边、穷的山区实际,面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实际,来培养“下得去、留得住、能干事”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师。对此,我们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应以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的有效培育与提高。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对课程内容体系及学分进行重新修订。除满足通识教育平台板块安排的必修与选修课程外;要注重专业教育平台板块上的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安排;重在实践性教育平台板块上的基础性实践、专业性实践、创新性实践、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必修与选修安排。

与健康教育教学的专门人才。

2.3 立足学生实际,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的转型发展,必须要以学生为本,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尊重、包容的理念,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坚持以提高学生的运动实践能力为主,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建立课程引领、实践砺炼、自我塑造的培养体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培养与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与知识文化的感知能力、运动技术与技能能力、教学实践能力。

转型发展要求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生活诉求,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工作,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体育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运动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夯实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在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适应能力。

参考资料

[1] 产业结构,互动百科,http//www.baike.com

[2]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教发[2015]7号文件,log.sina.com.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5]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5]46号.

[6] 詹姆斯·杜德斯达[美]著.21世纪的大学[M].刘彤主译.王定华审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221.

[7] 王晓辉主编.全球教育治理:国际教育改革文献汇编[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93.

[8] 百度文库-wenku.baidu.com/v...2014.11.7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专业转型发展
老龄化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新课标下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转型发展形势下国际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体育专业课教学中学生满意度调查与分析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