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思考

2017-03-27 11:54陈善益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退耕还林可持续性思考

陈善益

摘 要:本文主要从政府的政策行为视角分析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我国林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退耕还林;政策;可持续性;思考

退耕还林工程属于我国六大林业工程之一,其政策的具体制定与实施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而,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的制定有着纲领性的地位。然而在当前国内的很多研究中,大多学者都在关注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对其产生的作用及地位,而并未涉及政策本身的讨论。

一、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影响因素

1.农户个体因素

农户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了农户的自身认知、风险偏好,其中如年龄、性别、体力、文化程度等。个体特征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参与退耕决策。

2.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是指后期林地收益的非决定性给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现阶段,农户不管是种植生态林抑或是经济林,其接下来的收益都有着一定的不明确性。国家相关的政策明确,退耕地上生态林需要占80%,生态林生长周期更长,工程期满后退耕地上的林木收益和林木采伐政策、林业税费政策、林业产权政策等息息相关,而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3.制度因素

统计显示,种植农户皆基本认为国家所给予的补偿标准不符合预期,且补偿期非常短。部分地方政府在进行退耕指标的安排上也并不合理,存在寻租现象,而这样的行为必然会增强农户对退耕还林的抵触。国家规定在产权上,土地退耕后,使用权从之前的三十年延长到了七十年,产权相对有了稳定性。但是,现在农户林木砍伐权由于受到了限制,这就加大了农户参与到退耕还林的成本。

二、实现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的建议

1.健全产权制度

首先,创设退耕还林混合产权制。私人产权制度会因個体所有者为了盲目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不会去考虑林业公共物品生产,保障一定数量的公共物品供应是实现私人产权的最大因素;林业投资的长久性性质对私人投资并没有可靠的经济激励,这就导致林业利用过度、投资不足问题。而共同产权制是把林业当成是整体进行经营,以消解个体经营所产生的“规模失效”。然而,集体劳作会必然的发生监督机制不足的问题。混合产权制度的政策不仅能够实现对私人投资形成一种激励,并且也实现了对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的一种激励。

其次,保证产权制度的稳定,其重点就在于要确保收益流的稳定。因此,林业投资的长期性使其产权稳定性就变得非常关键。土地使用权长短直接影响着产权的稳定,还有农户们是否会积极地参与到退耕还林的政策中。对此,一方面,必须要延长农户的土地使用期。尽管我国相关条例已经规定:土地承包的经营期限延长至了七十年,然而因为林业生产有着很长的周期性,这就对政策的稳定性有着很高的要求,所以要最大限度上使农户淡化期限意识,期限至少在七十年以上。另一方面,对检查合格的退耕还林,林业部门核实并发放林权证,确保退耕农户们的合法权益,以降低其对林权的疑虑。

最后,可制定关于林地的产权流转制,创设出退耕林产权的转让市场。在建立了市场的情况下,农户们就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去种植自身想种植的林种,或是按照现实所需对退耕林地展开一系列的有偿转让等经营合作。国家可在不影响生态保护的背景下,进行政府采购政策,合理的采购一些退耕林,以提高农户资产流动性并进一步盘活现金流,规避农户们可能出现的投资风险。

2.合理制定补偿政策

一方面,补偿政策应当全面综合多方面的各个因素,以此来制定补偿。一是观察社会经济。假使退耕地产出高,就需要为农民提供多补偿;二是生态环境。不同地区的生态条件也不尽相同,其关于对生态环境整治整体的迫切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要全面考虑各地生态环境的条件,根据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展开补偿方案的制定;三是营林植被。要充分显示出林草植被的差异性。

另一方面,要明确不同分区的补偿标准。针对现阶段的补偿标准,按照退耕计划,每年划给分区总补偿额,各个分区建立补偿基金进行统一管理;接下来,以这一分区的平均坡耕地粮食产量为标准,制定不同等级补偿额度。

3.健全市场支撑体系

惟有依据市场供求的实际需求,在开展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市场为导向,融入市场结构进而来补市场空间,林业资源的培育方可迈向优质的循环轨道中来,林业产品的结构调整才方能获得明确而可观的效果,农户效益方能有所增加。相关部门需要进行从旁协助以对市场状况展开详实的分析与判断,按照目前有形的市场需求与后期需求,配置好的林果产品的品种、生产规模。此外,严格根据产业化发展模式,令一些龙头企业和营销服务组织4.劳动力转移

退耕还林政策执行阶段,政府需要提高对劳动力转移的科学引导,利用明确的制度来保障劳动力权益。应当从创设城乡一致的劳动力市场、培育以及扶持不同种类的劳动中介组织、建设健全不同等级就业服务体系,从而使之形成包括信息发布、就业咨询、职业介绍、跟踪服务等功能多样、制度完善的劳动力转移体系。政府要不断加大加强劳动力的成本投资,利用进行各种技能、知识教育和培训等手段来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当前,退耕还林已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与建设牵涉面最广、政策性引导最强、民众积极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工程,其政策的落实与实际执行的难度很大。退耕还林政策中的政府行为是政策能否实现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对其展开深入思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翠苓.西藏南木林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J].西藏南木林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2011.

[2]刘东生,谢晨,刘建杰.退耕还林的研究进展、理论框架与经济影响——基于全国100个退耕还林县10年的连续监测结果[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03):74-81.

猜你喜欢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思考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