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情节的非正常死亡(评论)

2017-03-27 16:05廖令鹏
安徽文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鸡小王母语

廖令鹏

《一只公鸡的非正常死亡》是一篇反讽意味很浓的小说,也是一篇富于隐喻的小说。看得出来,相对于“怎样表达”,这篇小说更倾向于“表达什么”,而且不出意料的是,表达的意思仍然出现结尾处:“在王画家的身后,那部分和王画家一样为妻子的怪病做出牺牲的男人,紧紧地尾随着,他们的怀抱里也抱着他们自己。庞大的队伍向着太阳落下的方向结伴而行。”虽然这个比较精彩的象征或隐喻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小说加分,但总的看来,它更像是一则充满煽动和说教的寓言。我有两个疑问,与诸君商榷。

这篇小说有没有语言?小说是“说”,是语言的艺术。现在很多作家读外国文学的时候,把劣质译著的劣质語言也一起读到心里去了。播什么种开什么花,创作的时候,全然没有母语的味道,满篇都是西洋语气,读起来不圆融,很隔。《一只公鸡的非正常死亡》的语言,我的感觉是顺畅直白,率性不羁,但问题也很明显,即急冲冲的,不够密实,不耐嚼,无法像茶或者咖啡一样去细细品味。随便举一例,比如“看吧,小王画家是多么兴奋,好像完成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大工程。她的眼睛闪烁着星星的光芒,脸颊凝结着晚霞才有的美丽红晕,声音湿漉漉地饱含着珍珠般的水分。天哪,这哪里像是一个患了重疾的病人,简直是神采奕奕,精神焕发。”这种语言,我们在很多粗糙的外国童话译本中都能看到,就像一堆堆亮闪闪的饰品扔在地摊上一样,远远地闻到一股油漆味儿。语言就像一个女人,她的气质不是来源于涂脂抹粉与挑逗诱惑,而是含蓄雅致,步步莲花。另外也许是黑色幽默或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缘故,这篇小说的语言略微缺少一种温度,一种母语的温度。什么是母语的温度呢?打个比方,我们看到一个烧饼,或者一个煎饼果子,不仅会流口水,而且会想到故乡,更会想到亲人,想到陈年往事。但这种感觉,面对汉堡包、三明治或者比萨是绝对不会有的。

这篇小说有没有情节?我承认它有一个较为简单的故事,但至于说到情节,我看并不太多。简单地说,故事是事情,情节是事由,事物的变化之由。情节是小说的生命,小说是情节的艺术。好的小说,不是去褒赏一个“好”,也不是去痛斥一个“恶”,而是要探讨事情的“变化之所由”,特别是心灵的“变化之所由”。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无不是融合了无数心灵的变化之由的矛盾体。《一只公鸡的非正常死亡》大概写了三件事,王画家的事,小王画家的事,公鸡杰克的事,把这三件事撮合在一起,构成了这篇小说。我的阅读体验是,这三件事搁在一起,没有像三十件事或者三百件事汇聚在一起那样,形成爆炸的化学反应,也就是没有把小事写大。究其原因,就是小说的叙事稍显急躁了,比如王画家出名、小王画家得病、杰克死亡之间的关系,停留在“机械运动变化”当中,清楚明白,寡淡无味。最后一段那个隐喻与前面所有的叙述,只是一种物理的接驳,一种人工的高潮,没有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深刻联系,没有把心灵的“变化之所由”写出来,小说的艺术魅力自然也就平淡无奇了。

责任编辑 张 琳

猜你喜欢
公鸡小王母语
两只公鸡
母语
减肥
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快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