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儿童术前听觉意识与术后听觉康复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2017-03-27 01:33胡瑞瑶欧雪雁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耳蜗康复训练康复

胡瑞瑶 欧雪雁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理解为一种觉知,是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1]。听觉意识,狭义上是指个体有意识地进行听觉行为。建构主义的维特罗克提出,学习过程是从对某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2]。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发现,诱发听障儿童对声音反应的主动性和敏感性是培养其良好聆听意识和聆听习惯的重要指标。在聆听意识形成的前期阶段,听障儿童对声音的选择性注意、接纳程度和分辨度正是个体对声音反应的主动性和听觉经验选择性的反映和体现。

本研究通过对听障儿童术前听觉意识分别在对声音接纳的信心度、警觉性和意义性三方面与术后听觉康复效果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了解听障儿童对声音反应的主动性和听觉经验的选择性与听觉康复效果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对后续听觉康复效果有一定预测作用,为听觉潜能早期筛查和听觉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及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2012年,1~5岁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听障儿童,共计112名,其中男67名,女45名,术前均配戴助听器≥3个月,均经过评估测试认定无其他合并障碍,学习能力测试智商分≥84分,手术植入月龄均值为40个月,最小植入者15个月,最大植入者65个月,术后统一安置在定点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

1.2 方法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the 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MAIS)是由美国印第安纳医学院Robbins等[3]、Osberger等[4]提出,由郑芸[5]等完成了汉化版。该量表主要用于评估儿童在实际交流环境中的听觉能力[6],包括使用助听设备情况、对声音的觉察和理解能力等多方面内容。它既可以用于儿童选配助听器前后或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后听觉能力评估,也可用于指导听觉康复训练[7]。本研究使用汉化修订后的《听觉整合问卷(MAIS)家长问卷》[8]并由经过培训的专业评估人员对将行人工耳蜗术的听障儿童进行术前评估。评估采用面对面询问的方式,由听障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回答。评估前由评估人员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必要的指导。评估人员逐一询问量表中的10个问题,由家长或监护人对听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自发性的听觉反应做出详细描述,并鼓励家长或监护人提供尽量多的例子,由评估人员将家长或监护人的回答进行详细记录。评估人员根据听障儿童听觉行为出现的概率对其进行计分,分数评定以0~4分5级计分,“从不”(概率为0%)计0分、“很少”(概率为25%)计1分、“有时”(概率为50%)计2分、“经常”(概率为75%)计3分和“总是”(概率为 100%)计4分,每一级别相差25%。

评分后,研究人员根据问卷维度对听障儿童听觉意识的信心、警觉、意义得分和总分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能力评估标准及方法中的双音节词识别能力测试[9]评估其听觉能力康复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6.0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描述性统计

2.2 相关性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听觉意识与听觉能力相关性分析如表2。

表2 听觉意识与听觉能力相关分析

从表2数据显示,信心得分与术后6个月听觉能力水平相关不显著(P>0.05),与术后12个月的听觉能力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警觉、意义得分和总分与不同阶段的听觉能力水平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

3 讨论

3.1 接纳性与听觉康复效果的关系

有研究指出,助听器受益的程度取决于自身的状况和听觉系统对通过设备传递信号的适应能力(可塑性)[10]。本研究数据显示,信心得分反映出听障儿童通过助听设备对声音接纳性的信心度与术后半年内听觉康复水平关系不大,但对术后1年有影响。助听设备效能与中枢听觉的可塑性有关[10],而这个可塑性在1年后的影响减弱与其术后培养听觉意识和聆听习惯的针对性康复训练逐步巩固有关。积极的康复训练有助于听障儿童听觉能力更快速地提升[11]。通过以听觉为优先的听觉训练技巧,个体的大脑皮层逐渐接纳声音信息的刺激,逐步调节、控制皮层下组织有意识地对听觉信息进行选择。但是,在术前或术后半年内的听觉意识接纳程度和康复情况仍可能存在的个体差异,影响因素待进一步研究。

3.2 警觉性和意义性与听觉康复效果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可知,通过听觉意识的警觉和意义得分所反映的听障儿童对声音的警觉性、敏感度和意义性则与术后不同阶段的听觉康复水平均存在很大关联,总分所反映的总体主动性亦然。可见,对听障儿童康复干预中,听觉能力和听能技巧等方面的习得程度同样受到个体自身调动听觉系统主动性的影响。同时,个体对音义结合大量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2],主动建构对声音信息的解释,并逐步内化,则其语言、言语和沟通等方面能力便有更进一步的发展。由此可见,听障儿童对声音反应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对后续康复效果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3.3 自发性听觉反应与康复训练的关系

条件化的建立是幼儿听觉能力关键的起始点而且不可跨越。条件化的建立增强了小儿对声音反应的敏感度,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词汇,为理解语言、语言表达奠定了基础[12]。而本研究数据来自日常生活中自发性的听觉反应。数据显示的极显著相关性正是在自然情景条件化下听觉意识与听觉康复效果关联的反映。因而,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声音语音进行条件化、情境化的设计,将促进听障儿童听觉意识警觉性和意义性更有效地建立和巩固,但其影响和作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探究。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8.

[2]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8.

[3]Robbins AM,Renshaw JJ,Berry SW.Evaluating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in profoundly hearing-impaired children[J].Am J Otol,1991,12(l):144.

[4]Osberger MJ,Geierl,Zimmerman-Phillips S,et al.Use of a parent-report scale to assess benefit in children given the Clarion cochlear implant[J].Am J.Otol,1997,18(l6):S79-80.

[5]Zheng Y,Soli SD,Wang K,et al.A normative study of early prelingual auditory development[J].Audiol Neurootol,2009,14:214.

[6]郭思荃,唐冬梅,李华伟,等.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言语能力评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5,23(1):61-65.

[7]陈雪清,王靓,孔颖.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估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听觉能力[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l41(2):112-115.

[8]王丽燕,杨影,孙喜斌.两种听觉问卷评估听障儿童的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4):589-591.

[9]黄昭明,刘巧云,孙喜斌,等.试论听觉功能评估的标准及方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4:44-48.

[10]段吉茸,张敏,戴瑞邦.助听器与大脑听觉可塑性[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4:41-45.

[11]张宏征,钱宇虹,郭梦和.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功能发育的观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3,21(5):519-522.

[12]李海珍,郭莹,郑秀瑾,等.听障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追赶发育实施效果[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8,4:30-31.

猜你喜欢
耳蜗康复训练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耳蜗微音器电位临床操作要点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耳蜗不全分隔畸形患儿耳蜗形态与人工耳蜗术后效果评估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