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巧掌控 让学习更有效
——以“倍数和因数”的教学为例

2017-03-27 14:03江苏省宝应县水泗小学祁顺成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倍数因数算式

□文/江苏省宝应县水泗小学 祁顺成

精巧掌控 让学习更有效
——以“倍数和因数”的教学为例

□文/江苏省宝应县水泗小学 祁顺成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这是课程改革的使命,也是打造有效课堂的根本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得把握住教学的契机,适时地对有关知识进行孕伏,以便学生激活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对学习进行再创造,促使数学学习向纵深处漫溯。

1.适时孕伏,促进经验与学习的沟通

“学习是学习者凭借已有经验与相应环境相互作用,在其头脑中积累新经验以适应环境的活动。”这提醒我们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经验的激活,善于营造学习氛围,使新知的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经验,学生的生活。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得做一个有心人,不仅要把握准数学知识在认知体系中的位置,更要考虑这部分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积累以及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精细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意识地一步一步渗透新知,渗透数学方法与思想,让学习变得更具意蕴,也更具活力。

如,在苏教版四下“倍数和因数”教学中,利用课前预热的机会,进行谈话交流,将“关系”孕伏于其中,使学生在不自不觉中感受关系既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运用,还可以延伸到数学学习之中。

师:很高兴,今天老师来到四(6)班上课,大家欢迎吗?说说现在我们之间的关系,好吗?

生:你是老师,我是学生,我们的关系叫师生关系。

师:表述得很清晰。生活中你还遇见过类似的这种关系吗?想想,说说。

生:我和爸爸是父子关系。

生:我和妈妈是母女关系。

生:我和金某某是朋友关系。

生:我们班的同学在一起就是同学关系。

……

师:非常详实的介绍。关系啊!不只是在我们人与人之间,数学中的数与数之间也存在很紧密的关系,比如说:倍数和因数就是一对难以分割的一组概念。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索一下其中的奥秘,有信心吗?

课前的谈话交流,既能缓解气氛,融洽关系,使学生在新老师面前不胆怯,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又能将所要领悟的关系认识孕伏在交流中,通过父子关系、母女关系等解析使学生明白“谁是谁的**”的本质,从而为后续研究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感性积累,丰富学生的感知储备,以达到厚积薄发的实效。

2.适度连接,促进知识与学习的联系

有效学习一定是在不断积累、不断拓展中建构的,尽管其中存有些许变故,但它最终都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得帮助学生做好“过河搭桥,爬高登梯”的准备,让学生能够跳得起来,又能摘到果子。所以用活学生的经验,唤醒学生的认知,就应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焦点,并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和谐的氛围、设计精准的问题,引领学生去探索,从而实现学习的突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师:自主操作,看6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怎样的一个长方形,填好活动表格。

每排个数

摆的排数

面积算法

学生操作,填写表格,获得相应的算式:1×6=6,2×3=6。

师:以2×3=6为例,2、3、6它们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关系。我们通常认为:6是2的倍数,6是3的倍数,2是6的因数,3是6的因数。

师:通过听老师的介绍,并结合刚才的热身活动,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这里都是说谁是谁的,让我觉得倍数和因数的说法一定要注意谁是谁的这种模式。

生:我们好像是在乘法中研究的两个数的关系。

师:很不错!你能写一个乘法算式,也来仿着说说相应的关系吗?

学生们自主写出算式,并相互说出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我们写了,也说了,有没有觉得说的过程中有些不太顺的式子啊?

生:我写的是1×1=1,结果在说的时候就像绕口令一样,1是1的倍数,1是1的因数。

生:我写的是1×8=8,说出来也不顺,8是1的倍数,8是8的倍数,1是8的因数,8是8的因数。

生:我写的是1×9=9,说出来也不顺,9是1的倍数,9是9的倍数,1是9的因数,9是9的因数。

师:还真不够顺。那就请研究一下这几个例子,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很快指出,它们都乘1,而且在后面的例子我们发现9是9的倍数,9是9 的因数。

师:大家的总结分析很到位,数学上我们通常说:一个数既是它本身的倍数,又是它本身的因数。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我发现乘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反过来乘数是乘积的因数。

师:总结得很好。在乘法算式中,积是的两个乘数的倍数。你能用这个结论去想想如何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吗?

生:用乘法算式,用这个数分别去乘1、2、3……乘积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学生的新知学习始终建立在原有认知基础之上的,所以教学中就得以学生的认知积累、经验储备为源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讨论中明理,在思考中升华,在运用中内化。教学中让学生仿,让学生找出拗口的地方等都是在加速学习的连接,让学习更具理性,更加地贴近知识的本质。“通过听老师的介绍,并结合刚才的热身活动,你想说些什么呢?”提示有效引领学生观察、思考和推理,使学习目的性更强,既加深了学生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又相应渗透了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使数学学习变成一条有机链。

3.适度拓展,加强认知与技能的储备

有效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着力点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因循守旧,要有开阔的视角,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发展,在训练中有所进步。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各个环节错落有致,且环环相扣,并层层递进中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内化,加速建构,促进提升。

师:学了这么多的内容,你能用下面的这些数说一句话吗?1、2、4、8、10、12、24。

生:10是2的倍数,2是12 的因数。

生:4是2的倍数,12是4的倍数,24又是12的倍数。

生:1是2、4、8、10、12、24的因数。

生:对!还可以说这些数都是1的倍数。

……

师:把你们的这个思考用句话归纳起来。

生:任何数都是1的倍数,1是任何数的因数。

生:你的说法不对!这里不能有0。

生:还是不科学!应该是除0之外的自然数。

师:分析得越来越精辟了,相互小结一下这个观点。

生:自然数(0除之外)都是1的倍数,1是它们的因数。

生:一个自然数的最小因数是1。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活动,好吗?请学号有因数2的鼓鼓掌,请3的倍数跺跺脚,请的1的倍数都起立……

教室中只有1个学生还在坐着,其他的都齐刷刷地站了起来。

师:这个同学,你是学号是几?

生:是1。

师:他还在坐着,你们的意见呢?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到:不对!他不能坐着的,刚才我们已经研究过:1是1的倍数,1是1的因数。

……

有效的练习是思维提升的根本途径。因此,充分预设学生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梳理,在训练中巩固知识,形成可靠的认知。一句“你能用下面的这些数说一句话吗?”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开始时无所适从,但随着同伴思考的汇报,他们的思路也会随着清晰起来,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指向,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自觉地联系到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学会运用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利用游戏活动,丰富训练的形式,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况下准确地理清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也使一个数的倍数与因数的特点更加清晰起来。简单的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促进学生进一步把握好本课的各个知识点。

巧设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思考,从而促进思维的提升。“他还在坐着,你们的意见呢?”让活动升级,促使学生在这个时空中调动已有的认知去思考、去发现,使学习得到彻底地巩固,也促使数学课堂的思维含量迅猛提升。

灵动的教学需要科学的驾驭,精彩的课堂更需教师理性的掌控。善于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使之行如流水,促进学生活动的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让学习更具活力,更加有效,让课堂更加出彩。这些都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永恒追求。◇

猜你喜欢
倍数因数算式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怎么写算式
积的变化规律
好玩的算式谜
倍数魔法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