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资助“中国研究”,伤害的是印度

2017-03-28 12:30狄伯杰
环球时报 2017-03-28
关键词:印中智库印度

【印】狄伯杰(BRDeepak)

据印媒报道,印度外交部最近决定取消对印度一些研究中国问题的智库的经费支持。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会伤害印度国内有关中国问题的讨论氛围。

印度国内进行中国问题研究的智库建设原本就不雄厚,即便是印度的一些大学,在该领域也起步较晚。1962年印中边境冲突后,印度国内的“中国研究”才开始出现,当时得到了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到了1969年,来自尼赫鲁大学和德里大学的学者们,在一些现任或退休外交官的积极参与下组建了一个“中国研究小组”,进而为最终在新德里成立的“中国研究所”奠定基础。这家智库出版的《中国述评》期刊,成为印度国内唯一以中国为主题的学术期刊。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6年发布的报告,美国拥有1835家智库,中国435家,印度只有288家。即便是这288家印度智库,也只有少数在与它们的中国同行保持积极交流。为了拓展印度民间组织有关中国主题的讨论,印度外交部几年前开始部分资助中国研究所、亚洲学者基金等智库的一些活动。如果没有官方经费支持,这些机构的一些重磅年度会议很难成行,比如全印度中国研究大会以及印中比较研究、边界研究、中国经济研究等项目。在此过程中,类似印度“中国研究所”这样的智库,还参与了印度的二轨外交,同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类似机构进行交流。

可现在,随着官方资金支持的取消,这些智库都遭遇了挫败感,它们推动印度国内有关中国方方面面进行探讨的目标恐怕难再达成。考虑到印度与中国的体量和人口规模,两国间的接触交融本来就已算是比较有限。而在如今全球力量平衡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换之际,印中两国尤需在不同层面加强交流。在此背景下,印度官方对待中国问题研究的态度将会伤害有关中国外交政策的辩论。

实践证明,智库合作可以成为两国政府、学术机构以及其他机构间政策协调与磋商的新渠道。印度和中国已经见证二轨外交结出丰硕果实,比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倡议。该倡议背后有着印中两国智库的共同努力,一旦落实将形成不同国家间开展次区域合作的新型范式,进而成为双边、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催化剂。

尽管如此重要,但印中两国智库间的机制性联系并不够密切。相对而言,美国和中国则借助各种机制举行多达数百场的战略对话、经济对话以及民间交流对话。确实,印中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包袱,但这不能成为理由,因为同中美间的朝鲜战争以及中日战争相比,印中之间的历史包袱微不足道。在印中各层级智库间建立全新对话机制,可以推动两国政府、机构和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因此,印度的智库应做出努力,印度官方也应继续支持。▲

(作者是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

猜你喜欢
印中智库印度
书讯:《新型智库质量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期待印中领导人会晤
莫迪:印中边界40年没开过一枪
新型智库不能有“库”无“智”
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排世界第二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本 期 导 读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