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彰显文化自信

2017-03-28 20:27刘进能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7年3期
关键词:湖湘学雷锋雷锋

刘进能

雷锋精神是湖南精神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雷锋精神的研究与弘扬,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对于坚定湖湘文化发展延续的信心与信念,对于彰显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雷锋精神源于充满自信的湖湘文化

雷锋精神的根在哪里?它深深扎根于湖湘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有些人有个错误观念,认为湖南是南蛮之地,蛮就是野蛮,就是蛮不讲理,就是不开放、不开发、不文明。其实,南蛮的蛮是代表方位,代表南方,南就是蛮,蛮就是南。正如朔代表北方,敖代表东方,羌代表西方。湖南是炎帝、舜帝、蚩尤等中华民族始祖的陵寝之地,是中国农耕文明、城市文明、道德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华文明也是两河文明,长江文明虽然还不能确切地证明比黄河文明更早,但至少也是同时代的。湖湘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的特点。雷锋精神便源于充满自信的湖湘文化,源于湖南人民对自身所禀赋和拥有的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

湖南是中国三大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湖南是中国农业文明的重要源头。炎帝神农氏是农耕文化的奠基人,《周易·系辞》记载,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从湖南出土的新石器遗址中,永州道县玉蟾岩考古发现的12000~14000多年前人工栽培稻谷,是全世界考古学界公认的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得的最早收获。常德澧县城头山发现的距今6500多年的水稻田遗址,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保存最好的水稻田遗址。美国考古专家、哈佛大学教授巴约瑟夫表示:“我坚信澧阳平原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现实和历史的佐证充分说明了湖南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和世界的水稻王国,是中国农业文明的源头、是世界稻作农业的源头。湖南也是中国城市文明的重要源头。中国最早的城市在常德澧县。澧县城头山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距今6500年,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址。由于它的发现,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最早的城市居民不是北京人,不是上海人,而是我们湖南人。湖南更是中国道德文明的重要源头。舜帝是杰出的代表。在历史典籍中大量记载着他的道德精神,诸如孝敬父母、恭谦礼让、以德治国、举贤任能等等,成为中华传统道德的典范。《史记》载:“天下明德自舜帝始”。《尚书》云:“德自舜明”。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此后,湖南九嶷山的舜帝之陵就成为湖湘儿女祭祀舜帝、表彰其道德文化的地方,从上古一直延续到今天。又比如和尧舜同时代的善卷先生,他是山东菏泽人,学问很好,德行很高,尧帝舜帝都想把王位禅让给他,他坚辞不受,先是过长江隐居江苏宜兴善卷洞。后来溯江而上入洞庭湖到了常德的枉山,他在这里编了很多民谣,教化老百姓,告诉老百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尧帝南巡拜访他时“面北而问”,行弟子礼,善卷先生被誉为“帝者师”,枉山因此改名为德山,常德就是常怀善卷之德的意思。“常德德山山有德”的民谚流传了几千年。关于善卷先生的传说,最早记载在春秋以前的古书《慎子》里。由此可见,善卷先生也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这三大文明,成为雷锋精神产生的丰厚养料,也从源头上回答了为什么湖南会产生雷锋这样一位至德至善之人。

湖湘文化是极具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鲜艳璀璨的代表,其人物之辈出、著述之浩繁、思想之深邃、影响之深远,堪称一座丰盈的精神宝库。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到的湖湘文化代表人物中就有毛泽东、周敦颐、王夫之、魏源、李达、翦伯赞、吕振羽,这让湖南人十分自豪。湖湘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湖南精神。陈独秀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湖南人的精神就是奋斗造桥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高度肯定了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精神。也正如杜家毫同志在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总结归纳的:“千百年来,湖南这片土地从不甘于平庸,湖南这方人民从不惧怕困难。‘心忧天下是湖南人民的情怀,‘敢为人先是湖南人民的胆识,‘经世致用是湖南人民的智慧,‘坚韧不拔是湖南人民的意志。”正是这样一种不畏苦难、奋斗拼搏的精神,激发和引领着湖湘儿女在干事创业中合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使出浑身劲,撸起袖子加油干,真正做到了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雷锋精神源于自信的湖湘文化,已融入到湖湘文化的道德血脉中,是湖湘文化极为宝贵的思想资源,是湖湘文化最好的诠释和传承。我们要把雷锋精神放到整个湖湘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不仅探寻它的产生来源,更要挖掘其当代价值。

雷锋精神升华了湖湘文化的时代内涵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省人民正努力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奋勇前行。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弘扬雷锋精神,是激发湖湘文化、湖南精神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方式,呼应了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

雷锋精神升华了湖湘文化爱与奉献的时代内涵。“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自己的愉快。”雷锋精神的精髓就是“为人民服务”,倡导爱与奉献、乐于助人,在物质上给予他人帮助,在精神上给人以慰藉,从而促进人與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和谐人际关系,极大提升人与人之间的文明道德水准。湖南作为雷锋的家乡、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一直致力于让雷锋精神引领三湘大地的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激活三湘大地的社会文明风尚,努力在文明道德高地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湖南立足基层,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全省学雷锋志愿者队伍与阵地不断壮大,品牌活动不断提升,先进典型不断涌现,李国武、杨绍军、周美玲、刘真茂、王新法等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国优秀志愿者感动三湘。“中国好人”王新法,从河北来到湖南,自掏120多万元,用3年多时间摘除了石门县薛家村贫困“帽子”,自己却倒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用生命践行曾许下的扶贫诺言,他的事迹感动了成千上万的湖南人。“全国道德模范”周美玲更是被誉为“雷锋家乡小雷锋、最美小少年”。截至2016年底,全省注册志愿者超过760万,注册团队1.7万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达到1.8万个。仅2016年,湖南就有20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受到中央文明委表彰。石门县壶瓶山供电所、湖南公共频道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张红、冷水江市司法局郭远红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雷锋精神升华了湖湘文化刻苦实干的时代内涵。雷锋从在木板上钉钉子觉悟出工作中需要钉子般的刻苦实干精神,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像一颗永不生锈和敢挤敢钻的螺丝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需要我们付出艰辛努力,不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需要每一个三湘儿女都能刻苦实干。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弘扬刻苦实干的雷锋精神,努力升华湖湘文化刻苦实干的时代内涵。正是在这种精神指引下,2016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44.7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6年全省共减少贫困人口125万,1053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信心更坚定。

雷锋精神升华了湖湘文化开拓创新的时代内涵。雷锋不仅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实干家,而且是一个勇于探索的创造者。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体现了一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开拓创新精神,发扬这种精神将有利于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创新力量。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居其首位。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创新的核心内涵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全面创新。这都要求我们,切实弘扬好雷锋的开拓创新精神,努力升华湖湘文化开拓创新的时代内涵,让创新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湖南已取得了创新发展的巨大成就,2015年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数跻身全国第7位,在超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生物遗传、自动控制等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激发了全省人民干事创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开展学雷锋活动彰显文化自信

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是独具湖南特色的文化品牌。全省上下应大力探索、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努力使活动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合拍,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持续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配套。完善制度配套是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常态化的根本之策。《湖南省志愿服务条例》《湖南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推动湖南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和政策依据。继续实施湖南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全国并网项目,按照《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本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湖南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实现与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推动湖南志愿服务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强学雷锋志愿服务激励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志愿服务公益保险制度,扩大公益保险覆盖面,解决广大志愿者的后顾之忧。

切实加强学雷锋项目品牌建设。不断打造、强化一批层次高、影响大的学雷锋品牌项目,起到引领全省学雷锋活动开展的示范带头作用。抓好“雷锋家乡学雷锋”志愿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开展好“三关爱”“认领微心愿”“邻里守望”“关爱山川河流”“关爱生命万里行”“绿色卫士”“学雷锋志愿服务十百千万工程”“一个党员一面旗”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抓好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全国示范单位的建设,以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和湖南省博物馆项目建设为标杆,推动市州及县区一级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并逐步推广到全省公共设施,实现学雷锋志愿服务全覆盖,努力开创湖南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新局面。

努力营造学雷锋典型宣传良好氛围。良好的宣传氛围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与湖南日报、新湘评论、湖南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常态化合作开设“雷锋家乡学雷锋”专题专栏,对学雷锋的先进个人和典型做法进行广泛宣传;继续完善推广湖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微信公众平台——“锋蜜罐子”微信号,开展湖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点亮志愿者”公益微视频大赛等。积极开展先进典型宣传主题活动,开展最美志愿者、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等项目的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推选宣传活动。积极举办论坛、组织宣讲等主题宣传活动,定期召开雷锋精神论坛,定期组织学雷锋报告团、宣讲团和艺术团深入城乡、深入基层、深入厂矿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打造全方位的舆论阵地,加强各类先进典型的事迹宣传,广泛传播雷锋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坚持全媒体推介“湖南好人·每周一星”,營造良好舆论氛围。

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载体创新培育。学雷锋志愿服务必须主动适应时代潮流、环境变化、民众需求,以学雷锋活动载体的创新培育,增强活动开展的时代感、引领性、吸引力和覆盖面,努力做到常学常新、常创常新。推进“互联网+学雷锋志愿服务”,推动广大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团队管理、活动发布、人员招募、网络公益众筹、项目公示等,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实现供需有效对接。推进“新媒体+雷锋故事”,制作讲好“雷锋故事”微电影、微视频、微短片,创作雷锋动漫作品、用音频传播好人故事等形式宣传雷锋精神。以社区志愿者工作站为平台,推广“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和“菜单式”学雷锋志愿服务,形成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协调配合、共同开展服务的格局,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良性发展。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省志工办主任)

猜你喜欢
湖湘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湖湘扫描
写给雷锋
湖湘扫描
学雷锋,他们一直在路上
学雷锋 知感恩
他们二十四年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