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群众监督 助力全面从严治党

2017-03-28 14:00王俊淇
党政干部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群众监督人民群众领导干部

王俊淇

[摘 要]群众监督是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表现。它有助于清除腐败分子,纯洁党的干部队伍;遏制不正之风,保持党的光辉形象;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作用。加强群众监督,对新时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群众监督;从严治党;人民群众;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3-0026-04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1]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克服掌权者最容易滥用权力这个万古不易的经验,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一方面要求党的干部严格自律,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拒腐蚀的能力,另一方面从外部加强对他们的监督和制约。群众监督因其主体分布的广泛性、力量的强大性和目光的犀利性,构成了限制权力滥用的一道重要屏障,是从外部实现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监督和制约的有力武器,它就是一把时刻悬在党员干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世事沉浮沧海变迁的权力监督与制约发展史上洗尽铅华而历久弥新,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清除腐败分子,纯洁党的干部队伍

群众认识我们的党,最主要的就是通过我们的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克己奉公,一心为民,则党的光辉形象就能够得到保持和发扬,党就能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反之,如果党员干部贪污腐化,以权谋私,任人唯亲,则党的光辉形象必然遭到破坏,最终使群众望而生畏、望而生厌。因此,及时清除那些腐化堕落分子出党的队伍,既是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作为主体最为广泛的监督形式,群众监督在惩治贪污腐败方面具有其他监督形式无可替代的积极意义。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旧体制已破而新体制未立的社会转型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的严重毒瘤。在这种情势下,加强群众监督以清除腐化堕落分子,纯洁党的干部队伍更是迫在眉睫。

1.群众监督有助于及时发现腐败现象。群众监督是无处不在的。领导干部的所作所为无不处于群众的目光之下,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实行哪些政策,群众看得最清楚;一个领导干部为人民办了多少好事、做了哪些坏事,群众心里也最明白。可以说群众监督是透视领导干部言行举止、辨别领导干部善恶是非的重要途径。任何贪污腐败行为,不管其策划多么周密,手段多么高明,动作多么隐蔽,但最终都会在群众雪亮的目光下无所遁形。如2008年南京市江宁区房产管理局原局长周久耕被查案,其抽名烟、戴名表等腐败行为是被群众发现的;2012年重庆市北碚区区委原书记雷政富被查案,其不雅照也是被群众曝光的,等等。诸如此类的案件不胜枚举。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和其分布的广泛性直接决定了,他们不仅必须要担负起发现一切假丑恶现象的责任,而且必然能够担负起这个责任。相信群众的力量,尊重群众的监督能力,把群众监督摆到应有的地位,才是对待群众监督的正确态度。

2.群众监督有助于惩处腐化堕落分子。群众对权力腐败的痛恨最为强烈。他们将权力让渡给领导干部,是希望他们兢兢业业,为维护和扩大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然而,由权力运行的特点所决定,一旦权力到了个人手中,几乎每个掌握权力的人都无法摆脱滥用权力的倾向。当领导干部用掌握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欺压群众,即便他们能够得逞一时,但终将难以避免群众的反抗,难以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群众发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以后,尽管会有一部分群众甚至相当一部分群众因为惧怕掌权者的打击报复而对其行为听之任之,但总会有一些不畏权势的正义之士甘冒风险,勇于向有关国家机关揭发和举报,为案件的侦办提供有力的帮助。以全国深化检务公开制度改革5个试点省之一的河南省为例,2014年该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和职务犯罪案件3195件,其中40%以上是根据群众举报依法查处的。[2]群众举报的热情日益高涨并成为查办腐败案件源头活水的事实,充分地证明了群众监督在惩治腐败分子方面不可抹杀的积极作用。建立起高效的群众监督信息收集处理机制,在群众监督的指引下迅速对腐败嫌疑分子进行侦办、查处,是群众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也是纯洁党的干部队伍的有效手段。

3.群众监督有助于避免带病提拔现象。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因素,外因只是事物發展变化的条件并且只能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干部的德行操守和廉洁自律意识对抑制腐败行为滋生起着更为根本性的作用。因为不管是多么严密的规章制度和多么严厉的惩处措施,毕竟都属于遏制腐败的外部因素,只要腐败分子心存腐败动机,就不可能完全阻止他们将腐败动机转化为腐败行为。让那些德行高尚、为群众信任的领导干部掌握更大的权力,承担更大的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既是维护群众利益的迫切需要,更是纯洁党的队伍、从组织上实现从严治党的客观要求。杜绝“带病提拔”,真正选拔到那些能够代表群众利益的领导干部本身就是从严治党的一种表现。把干部的考核、评价、选拔与任免置于群众的知情、参与和监督之下,让干部的行事作风在群众的对证下得到清晰的认定,让干部的执政得失在群众的监督下得到客观的评价,让干部的德能勤绩在群众的帮助下得到正确的考量,必将有利于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干部,保证选人用人权正确行使。

二、遏制不正之风,保持党的光辉形象

在社会主义中国,领导干部是由人民选举出来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人民公仆”,理应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目标,把群众的满意和称赞作为对自己的最好肯定。可是,在长期执政的环境下,加之从西方涌入的个人主义、权钱至上等腐朽观念的影响,一些领导干部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奢靡浮华诱惑和享乐主义观念的驱使下,滋生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为人民群众所痛恨、为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所不齿、为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不容的恶劣作风,严重地背离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极大地败坏了党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以群众监督来发现和治理“四风”问题,将这些不正之风置于群众监督的天罗地网之下,是保证在作风问题上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的有效方式。

1.群众监督能够曝光那些隐藏的“四风”问题。作为党员干部服务的直接对象,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使状况观察最为仔细,对他们的作风状况看得最为清楚,对他们的公仆意识体会最为直接,对他们权力行使结果的感受也最为深刻。“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3]一些党员干部纵然可以巧舌如簧,在上级面前一时伪装成艰苦朴素的典范和全心为民的榜样,但他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养成的“四风”习惯却欺瞒不了群众雪亮的眼睛;一些“四风”行为纵然可以在整治“四风”的高压下悄然变换他们的存在方式,骗得过上级的巡查,但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掩盖其作风腐朽、侵害群众利益的本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坚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群众监督,如坚持开门搞活动,开通了直接接受群众举报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纪委官网还在“每月e题”栏目主动邀请广大网民晒晒身边那些隐藏的“四风”问题等等,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下,狠刹了以公款送节礼的不正之风,从严治理了舌尖上、车轮上和会所里的腐败,对扼制“四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鼓励群众参与到党的活动中来,跳出闭门修炼、体内循环的整党治党方式,重视网络、手机等新型传播媒介在群众监督领域的应用,不断丰富群众反映问题的方式方法,促进群众监督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既是党发现和处理类似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副县长李长锋“称自己扶贫下乡和百姓握手后洗手多次还担心脏”[4]等极端危险的隐藏现象,加强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更是群众监督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2.群众监督可以构成反对“四风”的持久压力。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如果不能坚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那么作风改善就很可能成为一阵风,刮过就停。以无所不在的人民群众来监督领导干部,就注定了领导干部掌权到何时,群众监督就到何时,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群众监督就到哪里的结局。这种对领导干部作风、行为的持久监督,能够有效地防止作风问题的反弹。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在全党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北漂小伙返乡6次办护照”[5]的事实,又无可辩驳地说明这种微露的曙光要拨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风气的迷雾而照亮一片广阔的天空,依然前路多艰。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精神为指导,切实纠正对待群众监督的错误观念,真正赋予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问责、惩处以致罢免等权利,使广大党员干部在主观意愿的内在自觉和群众监督的外在压力下更好地抗拒各种诱惑渗透、抵御各种腐败侵蚀,以艰苦奋斗、勤勉工作的积极姿态为党的形象增辉,为从作风上实现从严治党增力。

3.群众监督能够密切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6]密切的党群、干群关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奋斗历程一再表明,什么时候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什么时候党就坚强有力,国家就繁荣昌盛,人民就幸福安康;反之,则国家就会陷入四分五裂,人民就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群众监督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向党和政府表达利益诉求的愿望,而且开拓了党群之间实现密切联系的渠道。通过群众监督这个实现党群沟通的桥梁,可以使党及时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适时排解人民群众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满和怨愤,从而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爆现象的发生。从思想上不断强化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识,构建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联系的体制机制,实现党群干群之间的常态化联系和实时性沟通,不惧与群众面对面,不怕群众的监督和批评,既有利于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修复和优化已经局部受损的党群干群关系,又可以增强人民群众被党和政府依赖的满足感、激发其国家主人地位的责任感,无疑对从作风上实现从严治党大有裨益。

三、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领导13亿人口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它所面对的是偌大一个国家庞大而繁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尽管中国共产党拥有举世无双的组织规模,然而面对社会转型期高发的矛盾问题和繁重的建设任务,仅仅依靠党自身的力量显然不可能做到事事尽如人意。党内监督作为在这种领导体制和社会大环境下的一个监督子系统,在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时也必然会显得捉襟见肘,加之受到党内监督制度的不健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纪检部门工作人员监督意识的欠缺以及现行纪检部门双重领导体制所存在的弊端等问题的制约,使党内监督系统既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又不得不应对监督运行中功能耗散的难题,发挥作用的功效大大受限。如果配合以群众监督,在人民群众通过举报、揭发、曝光等方式提供的线索的帮助下,党内监督系统便可以发挥其功能优势,按迹循踪,迅速将腐化堕落分子依法依纪制裁。

1.群众监督有助于弥补党规党纪规约盲区。执政掌权可以为党更好为人民服务奠定最根本的政治基础,但绝不能据此就以为无所不能,就可以为所欲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他们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判断是非,他們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发现问题。在制度的贯彻落实中,其合理与否往往最先被群众感知。通过群众监督,党和政府可以及时对不合理、不科学的制度或规定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使其更符合现实情况需要,更利于维护群众利益。具体到党内规章制度也是如此,哪些领域制度已经完善、哪些领域尚需制度规约,哪些环节制度贯彻良好、哪些环节制度执行不力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群众监督的帮助下得到解决。这样一来,原本党规党纪约束的盲区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弥补,而无论是发现党规党纪的约束盲区,还是党规党纪的健全和完善,都将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砝码。放手让群众监督,主动倾听群众的意见和批评,不回避缺点,不掩饰不足,及时查遗补漏,才能更好推动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2.群众监督有助于协助党内监督发挥作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7]。这是党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的新鲜经验、结合当前党的建设的新情况新形势对于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新认识和新要求。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是一项异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决定了任何一种监督形式、任何一个监督系统都不可能单独担负起对其进行监督的全部责任。运用不同的群体通过不同的系统以各自所擅长的方式实现对各自所紧密联系的监督客体的监督,不仅必要而且必须。群众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中最为基础性的监督,它所提供的线索是其他监督系统得以更加高效地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它与党内监督的密切配合,一方面必将对破解我国监督体系因为从一开始并非按照系统性原则整体设计而导致的各监督系统权限不清、职责交叉、相互推诿、效率底下等难题提供有益的帮助;另一方面又必将对党内监督系统更好发挥职能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统筹协调群众监督与党内监督,以群众监督发现问题的及时性助力党内监督高效运转,以党内监督查办腐败的针对性为群众监督累积正能量,二者相互配合,必将大大提升各自的监督效能,增加腐化堕落者的戒惧心理,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强大的心灵威慑。

3.群众监督有助于促进党内监察机制完善。完善党内监察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严明自身纪律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机制保障。它既需要健全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体制,也需要疏通和拓宽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由于群众监督主体分布在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他们参与监督,就等于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了监督目标中。尽管群众监督存在着缺乏针对性、监督深度不足、力度不够等缺陷,但这些身份各异、素质各异、习性各异的庞大主体加入监督系统,通过他们各自所能够利用的方式参与监督,无疑会使监督的途径和渠道大大拓宽。如此,在群众监督实践的配合下,党内监督机构的设置便有了依据,监督制度的制定便有了参照,监督氛围的养成便有了动力,监督作用的发挥便有了保障。疏通并不断拓宽群众监督渠道,保证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渠道畅通,不仅能够收到便利群众监督的功效,而且又能为完善党内监察机制提供良好的载体依托,对强化党的监察体系,严密全面从严治党的外部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监督是人类社会在擺脱权力滥用的梦魇、抑制腐败这个权力之“癌”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个伟大而充满智慧的创造。作为群众政治参与的主要实践活动,群众监督承载着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和愿望呼声的深切期许,彰显着人民群众的国家主人和历史主体地位,是清除腐败分子的可靠武器、遏制不正之风的有效法宝、严明党的纪律的有力保障、促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理应在新阶段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被赋予更庄严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50.

[2]河南检察机关查案40%以上来自群众举报[EB\OL].http?押//money.163.com/15/0128/16/AH2E2TK300254TI5.html#from=keyscan?熏2015-01-28.

[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002).

[4]安徽灵璧副县长被指给女网友发露骨短信并嫌群众手脏,已停职[EB/OL].http?押//news.xinhuanet.com/legal/2016-10/30/c_1119815355.htm?熏2016-10-30.

[5]北漂小伙返乡6次办护照官僚主义作风的典型表现[EB/OL].http?押//news.southcn.com/z/2013-10/12/content_81315879.htm?熏2013-10-12.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押367.

[7]十八届六中全会公告发布(全文)[EB/OL]http?押//news.china.com/domesticgd/10000159/20161027/23823178_1.html.

责任编辑 董瑞军

猜你喜欢
群众监督人民群众领导干部
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完善群众监督的价值指向和思路
从天长市人民群众看军队改革所作出的思考
毛泽东群众路线与当代价值研究
网络党建工作研究
中央苏区群众监督制度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群众监督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