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螺三切分工艺优化调整

2017-03-28 20:39范明星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6期

范明星

摘 要:本文对三切分轧制工艺布置、工艺情况、出现的几种轧制故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实践优化进口导卫、孔型尺寸,提高轧制的稳定性,使得各项生产指标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三切分轧制;切分孔型;三线差;生产指标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013

1 工艺布置简介

福建三钢小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罗源分公司轧钢车间B线棒材生产线是一条2011年建成全连续小型棒材生产线,设计年产60万吨(品种规格由¢10到¢32。共布置18架轧机,分为粗轧机组¢610*4+¢535*2(平立交替);中轧机组¢535*2+¢470*4(平立交替);精轧机机组¢470*2+380*4(其中K5为立式轧机);全线采用平立交替布置的短应力机架,均由单直流机单独传动,实现无扭轧制,水平轧机使用滑动导卫,立式轧机使用滚动导卫。电气参数如下:1-4#为500kw电机(最大允许电流为770A);5#、6#、9#、10#、11#、12#为650kw电机(最大允许电流为994A);7#、8#为800kw电机(最大允许电流为1226A),14#、16#、为1000kw电机(最大允许电流为1525A),13#、15#、17#、18#为1250kw电机(最大允许电流为2010A,18#优化为1916A)。水平轧机使用滑动导卫,立式轧机使用滚动导卫。该生产线主要生产¢12三切分、¢14及¢16为两切分热轧(轧后穿水)轧制带肋螺纹钢,轧制¢22生产工艺为单槽过钢。

2 ¢12三切分轧制工艺

¢12三切分轧制带肋螺纹钢肋原使用的工艺孔型如下图1K1-K6

来料尺寸为¢37圆。

该生产线自2011年投产以来,轧制故障率较高,K2进口采用滑动导卫,K3切分后产生的切分带不易消除,容易带入成品,影响成品表面质量。K2轧件容易产生镰刀弯,进K1进口时被导轮夹死造成轧制故障,尤其是三线料型差别较大,不易控制,从而对负偏差指标及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3 针对以上易造成的轧制故障,对工艺进行调整,从而使产量和指标得到提升

(1)K2进口导卫采用0930滚动导卫,对切分后的轧件进行有效扶持,確保切分带得到有效加工,从而消除切分带,投入使用后,基本杜绝了由于切分带造成的不合格品。

(2)K2轧件容易产生镰刀弯,主要是由于K3来料太大,而且K2孔型椭圆较深,从而造成轧件在K2出现过充满现象,由于采用全连轧,粗中轧为微张力轧制,造成头部料型偏大,轧件头部向一侧偏斜,从而产生镰刀弯,扭转90度进K1进口时容易被进口导轮夹死,造成轧制故障。为此减少K3孔型高度,同时改浅K2深度,从而减小K2轧制力,使K2不至于产生耳子造成镰刀弯。

(3)三线差调整是三切分工艺的重中之重,对指标控制和生产稳定起决定性作用。

1)要保证轧制稳定性,首先要确保预切分孔型不能磨损不均匀,因此K4采用碳化钨合金复合轧辊。确保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出现由于轧槽的磨损不均造成三线料型不均。

2)为保证K3槽孔稳定,并且因为K3进出口导卫移动不变,影响生产时间,因此对K3采用离线调整,每半个班换一次辊,每次在线下换槽调整到位后备用,到时间即进行更换,最大限度保证轧槽尺寸不发生变化。

3)K5孔型宽度及高度太大,造成进K4来料太大,容易发生过充满现象,在调整过程中不得不放大K4辊缝,从而增加K3负担,使K3为了避免过充满也被迫加大辊缝,造成K3出口三切分导卫切分轮负荷加大,出现粘渣现象,最终造成轧制故障;同时由于K5槽底太宽,K6来料无法优先被K5槽底夹持到,轧件在K5出来后容易发生扭转,造成K4咬入困难;碳化钨合金轧辊的目的就是让预切分孔型得到固化,因此K5料型尺寸直接决定三线料型的分配,来料太大必然导致中线与两侧的料型不均,因此对K5孔型进行修改,主要是减少槽底宽度及改浅,减少K4轧槽及后道负担,有效提高轧制稳定性。

4)为使产量进一步提高,考虑适当加大中轧来料尺寸,从而减轻粗中轧负担,进而达到高产目的;原12#料型较小,经K6压下后宽展较小,导致K5槽底充不满,使轧件在进K4时两个侧边无法得到很好的夹持,造成轧件预切时出现水平方面位移,直接造成K3切分后三线轧件出现里外轧件在活套交替升高,即一会儿里侧料型变大,一会儿外侧料型变大,当一根轧件料型变大,则会造成活套高度升高,这时活套自动调节让轧件高度降低,而另两根轧件由于料型相对较小,活套高度本身较低,再随活套降低就会因此造成拉钢现象,从而产生不合格品。因此将12#料型从原来的¢37圆调整为¢38圆,增加K6压下量,加大K6宽展,使K5轧件槽底得到彻底充满,保证K5出来料型稳定,不易产生扭转情况,也能保证K4能对轧件进行很好的夹持,确保三线稳定。

5)修改后铁型对比如表1。

4 实践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杜绝人为疏忽,机架导卫检查不到位、整机不到位,导卫没对正都会造成轧制故障;

(2)应确保轧件的通条性,特别是粗中轧采用微张力轧件,更应防止拉钢现象,要与主操密切配合,通过轧制电流变化及轧件咬入情况判断张力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工艺固化,根据轧槽磨损及负偏差情况对料型及时做出调整。

5 工艺优化后前后指标对比如下

参考文献:

[1]朱飞标.棒材三切分轧制工艺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

[2]吴军.12螺三切分工艺与优化[J].柳钢科技,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