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伦理片的剧作元素分析

2017-03-28 21:04王鑫
戏剧之家 2017年4期

王鑫

【摘 要】中国家庭伦理片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征。从郑正秋、蔡楚生到谢晋、张艺谋、李安等,他们的作品不断发展创新,将中国社会的家国关系、家庭格局与家庭伦理观念娓娓道来。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选择了具有超前性和开放性的主题,反传统类型的人物形象以及独特的情节结构等剧作元素服务于电影表达,在国际市场上大获成功。

【关键词】家庭伦理片;家庭三部曲;剧作元素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149-02

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既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伦理观念,又融合于西方现代文明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创作倾向和文化视角,因此本文以李安的“家庭三部曲”为例,以影片中独特的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剧本结构等剧作元素为切入点,与其他时期中国家庭伦理片的剧作特点进行对比,提出对中国家庭伦理片在新时期发展的思考。

一、主题:由“小家”走向世界的伦理文化抉择

在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众多导演在创作影片时往往选择大家都有共鸣的“家”这一主题作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故事设置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因此产生了众多独具特色的中国家庭伦理片。

在中国电影诞生之初,以《孤儿救祖记》为代表的中国家庭伦理片担负着社会教化和惩恶扬善的作用,宣扬了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与伦理秩序。第三代、第四代导演在家庭伦理片的创作中则是坚持“纪实美学”,关注普通百姓的情感与命运。而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在中国家庭伦理片的主题表达上突破常规,对中国封建传统伦理意识进行了强烈批判,“家”成为了泯灭人性、乱伦造反的封闭空间。第六代导演在一些中国家庭伦理片中大胆探讨了伦理道德方面比较隐私、边缘的话题。

与以往中国家庭伦理片有所不同的是,李安开放性的电影创作使其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大获成功。美国著名剧作家、评论家悉德·菲尔德认为,“当我们谈论电影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的是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1]即影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体现并升华的。在影片《饮食男女》中,六次具有仪式性的晚餐成为影片表达主题的重要元素。父亲由妥协变为主动寻求幸福,二女儿由对抗变为坚守,导演试图用带有喜剧荒诞色彩的结局告诉我们,在由传统家庭模式向现代家庭模式转变时,即使家庭的形式不在了,但只要亲情在,家就还在。

中国家庭伦理片从关注国家社会政治发展,到关注世界文化潮流趋势,从对社会道德现实进行批判,到寻求包容和谐的途径,从注重社会教化影响,到关注个人声音表达。不同时期的不同主题选择与表达,无一不体现出中国家庭伦理片的发展与进步,站在历史文化发展的新阶段,如何使其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中体现出中国家庭伦理片独特的形态与气韵,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人物:由妥协走向超越的人物形象塑造

在“家”的命题中,最核心的要素便是家庭成员。因此,对于家庭伦理片来说,家中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早期的中国家庭伦理片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多为单一直接,善恶分明。而谢晋导演的作品中,人的伦理道德成为人物性格的重要内涵,蕴含强烈的人性反思与文化批判,这也标志着中国家庭伦理片的艺术追求和审美意象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

在李安导演的“家庭三部曲”中,父亲形象已然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设置。导演对父亲的设置既存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父亲代表的秩序与权威,又表现了现代父亲面对突然的文化改变之下的软弱与无奈。《推手》中的父亲是气定神闲的太极拳大师,却在美国狱中凄凉黯然;《喜宴》中的父亲是深受爱戴和尊重的将军,却在机场告别时举起双手做投降之势;《饮食男女》中的父亲是饭店大厨,却被女儿嫌弃饭菜做得难吃。這三部影片都表现了现代语境中权威受到挑战的中国父亲形象。

在“家庭三部曲”中,面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选择,导演李安用一种宽容的姿态面对年迈脆弱的父亲与现代文化潮流中的子女,父亲与子女的欲望与冲突在不断对抗中趋于平衡,最终达到和谐之态。

三、剧作结构:由冲突走向和谐的开放式结局

作为中国电影发展最成熟的类型,中国家庭伦理片的剧作结构无疑是值得人们探究的剧作元素之一。中国家庭伦理片的剧作结构和美学特征在不同的电影时期都有着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如果说影片故事情节的最大特点,对20年代的郑正秋来说是‘巧而奇(巧妙而奇特),那么,对30-40年代的蔡楚生来说是‘巧而实(巧妙而充实),而对60-80年代的谢晋来说,其影片故事情节的最大特点则是‘巧而真(巧妙而真实)。”[2]虽然不同时代不同导演选择处理电影剧作的方式不同,但是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片一直注重为百姓发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形态,因此具有忠实的观众群和恒久的生命力。

对于学戏剧出身的李安来说,他在“家庭三部曲”中采用了传统的戏剧式剧作结构,对这三个简单故事在戏剧冲突、戏剧情节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得影片十分精彩且意蕴悠长。

图1《喜宴》的剧作结构

如图1所示,在《喜宴》中,导演采取了经典的“三幕设计”原则,严格遵照时间的顺序发展,父母要来美国参加婚礼,打破了伟同原本平衡的生活,而父母催婚、举办喜宴、各方妥协的三幕设计使故事的矛盾冲突得以展开、发展,走向高潮。赛门、葳葳、伟同与父母在经历这件事后,因各怀心思而都选择妥协,无奈接受“伟同—赛门—葳葳—孩子”这样罕见的人物关系。这样略带荒诞但又和谐的开放式结局达到全片的高潮,十足的戏剧张力不得不使人们在笑过之后产生对文化和人性的思考。

中国家庭伦理片从诞生、发展到现在,传统的戏剧式结构成为了众多导演的首要选择,李安亦是如此。他将现实中带有戏剧性的事物和时间有组织、有节奏地安排在一起,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却又充满思考的故事。虽然戏剧式结构本身并没有给人太多惊喜,但李安对时间以及结局的把握和处理,是他的“家庭三部曲”与其他影片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没有宏伟庞大巨作的时代感和历史感,矛盾在影片的开始就已存在,时间的发展只是为矛盾冲突的大爆发积蓄力量,当最终高潮发生后,导演并没有采取以往大团圆或悲剧的封闭式结局,而以一种冷静客观的姿态留下妥协的结局。

家庭伦理作为意识形态层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面对向现代化不断迈进的中国社会,作为中国电影主要类型的家庭伦理片,必然也面临着对当代人婚姻情感、家庭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新时期的家庭伦理片要符合现代文明常识和习惯,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观念,尊重当今社会存在的每一种价值观念,并对此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注重情感把握,向观众传达自由、平等、尊重等一些基本的人文精神,这才是创作现代家庭伦理片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钟大丰,鲍玉珩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2,18.

[2]何春耕.论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以郑正秋、蔡楚生和谢晋的作品为例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32.

作者简介:

王 鑫,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广播影视艺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