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副词“光”的研究

2017-03-28 14:26贾芳霞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焦点副词短语

贾芳霞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范围副词“光”的研究

贾芳霞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范围副词“光”的特征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出“光”除了限定范围,还具有强调作用,常带有说话人较强的主观化倾向,多用于表达不满、抱怨等消极感情。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搭配时,“光”标示句子焦点,充当焦点标记,同时在语义上存在besides和except之分。此外,“光”与不同的结构组合时,辖域也有所不同,与句首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时,辖域为相应的名词性成分、谓词性成分,但与主谓短语组合时,辖域则由具体的预设信息而定,此时“光”的辖域即为句子的焦点。

光;范围副词;主观化;焦点标记;辖域

“光”是一个日常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目前对副词“光”的研究大多为同其他近义副词作对比研究,对“光”作本体研究的文章非常少,仅有马先红[1]196、司罗红[2]127-132、范婷[3]、赵雅婷[4]121-124、徐光宇[5]55-60发表的5论文篇。文章试图通过考察范围副词“光”与动词或动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主谓短语的组合环境,研究“光”的语义与语用特征。

一、“光”+动词或动词短语

马庆株[6]157-180依据动词的语义特征和组合结构,将具有[+自主][动作]特征的动词划分为自主动词,具有[-自主]特征的动词划分为非自主动词。“光”可以直接修饰光杆自主动词,表达厌烦、抱怨等消极情感,带有说话人强烈的主观化倾向,但不能直接修饰非自主光杆动词。例如:

(1)这孩子光哭。

(2)小王光撒谎。

(3)*房子光塌。

(4)*池塘里的鱼光死。

例(1)中,“光”限定“哭”,含有说话人对孩子经常哭这一行为的抱怨。例(2)中,“光”限定“撒谎”的行为,表达了说话人对小王经常撒谎的厌烦。“光”不能修饰非自主光杆动词,故例(3)、例(4)不成立。但“光”可以修饰非自主动词的对举结构,同样用来表达厌烦、抱怨等消极情感,含有说话人强烈的主观化倾向,例如:

(5)房价光上涨不下跌。

(6) 小李很爱赌博,可总是光输不赢,家里的钱都快让他输光了。

王自强[7]87-88指出,“光”除了表示“仅仅、只,限定在某一范围”,还有“老是、总是”的意思,表动作行为经常出现。然而,分析发现,“光”仅在修饰持续性光杆自主动词时,才有“老是、总是”的含义。例如:

(7)今天光谈家事,不谈工作。

(8)他光想自己。

(9)光结婚,他就花去了一大半的积蓄。

(10)教育孩子光批评是不行的,还得鼓励。

例(1)和例(2)有动作行为经常出现的含义,例(1)孩子经常哭,例(2)小王经常撒谎。可例(7)~例(10)没有动作行为经常出现的含义,仅仅是对动作行为的限定,例(7)将“谈”的内容限定在“家事”,例(8)将“想”的对象限定在“自己”,例(9)将“花钱”限定在“结婚”上,例(10)“教育孩子”的方法限定在“批评”上。因此,这里的“老是、总是”的含义,是此类持续性光杆自主动词本身所具有的,如“哭”“撒谎”具有[+持续]特征,“光”只起强调作用,突出动作行为的持续性。在修饰动词重叠式时,“光”的强调作用也有所体现,例如:

(11)我光看看。

(12)警察局的人光调查调查。

(13)整节课上,我们光说说笑笑了。

上述例子中,“光”表示“仅、只”,将动作行为限定在某一范围之内。例(11)、例(12)中,“光”强调动作行为短暂,不能与时间短语连用。朱德熙[8]67认为,动词的重叠式表示动作的时量短,动量小。但是分析发现,重叠式所表达的语义特征不完全一致:AA式和ABAB式表示时量短、动量小,具有[-持续]特征,不能与时间短语连用;AABB式并不表示时量小,动量短,具有弱[+持续]特征,能与时间短语连用。例如:

(14)*我光看看一个小时。

(15)*警察局的人光调查调查几分钟。

(16)我们光说说笑笑,二十分钟就过去了。

省略“光”之后,句子语义发生改变:

(17)我看看。

(18)警察局的人调查调查。

(19)整节课上,我们说说笑笑了。

省略“光”后,句子的主观义与强调义消失。例(17)和例(18)省略“光”变为祈使句,只表达命令语气。例(19)省略“光”变为陈述句,仅对客观事实进行陈述。

此外,在自主光杆动词前面插入助动词“会”“能”,“光”的语义也随之产生细微变化,例如:

(20)这孩子光会/能哭。

(21)小王光会/能撒谎。

加上助动词之后,“光”依旧起强调作用,但不再对动作行为的持续性进行强调,仅仅强调说话人主观上的不满厌烦情感。例(20)强调说话人对“这孩子”的厌烦,例(21)强调说话人对“小王”的反感。省略“光”后,句子情感发生变化,例如:

(22)这孩子会/能哭。

(23)小王会/能撒谎。

例(22)表示主语某项能力较为突出。例(23)接受度不高,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不会对缺点大加赞扬。

助动词“会”“能”属于非自主属性动词。马庆株将非自主动词细分为变化动词和属性动词,其中变化动词具有[+变化]的语义特征,属性动词具有[+属性]的语义特征。由例(20)和例(21)可知,“光”能够同非自主属性动词组合。再如:

(24)他光会写自己的名字。

(25)现在的孩子光知道要钱。

(26)他会写自己的名字。

(27)*现在的孩子知道要钱。

(28)*房子光塌了一间。

(29)*他光病了。

例(28)、例(29)不成立,“光”不能修饰非自主变化动词。这是因为非自主变化动词多表达消极含义,主观上人都不希望发生消极情况,更不会强调凸显消极的情形。故而,“光”仅能修饰非自主属性动词,强调说话人对主语所处状态或行为的不满。而非自主属性动词大多表[-持续]义,所以“光”修饰非自主属性动词时,只强调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不强调突出动作行为的持续性。例(24)“光”强调说话人对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的不满情绪。例(25)强调说话人主观上对“要钱”这一行为的反感。去掉“光”,句子要么主观性消失,如例(26)只客观陈述事实,要么不成立,如例(27)~例(29)。

二、“光”+名词或名词短语

除了修饰谓词性短语,“光”还可以修饰名词性短语,即“光”具有附体性。朱德熙[8]196不承认“光”具有附体性,认为这种用法应该看成是省略了“是”的紧缩句。张谊生[9]109表示“光”的附体性并不是对名词短语本身的限定,而是对人物、现象从数量上加以限制,只有在强调的情况下,表类别的数量名短语才与名词一起出现。司罗红[2]131指出,“光”出现在名词短语前面,是话题焦点标记。我们赞同张谊生[9]109、司罗红[2]131的观点,承认“光”具有附体性,在这里“光”表现为:句法上,限制表类别的数量名短语;语义上,仅表范围义;语用上,充当焦点标记,体现说话人的主观性。值得注意的是,“光”在充当焦点标记时,说话人的主观性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形。一类在名词短语后面可以插入副词“就”,表现主观大量。一类在名词短语后面无法插入副词“就”,表示主观小量。下文将对这两种情形进行具体分析。

名词短语后面可以插入副词“就”,即“光”能与副词“就”共现时,整个句子强调“就”后面的数量短语,并且该数量往往超出说话人的主观预期,表现为主观大量。例如:

(30)光土豆(就)减产了一大半。

(31)光和尚(就)有20余人。

(32)*土豆就减产了一大半。

(33)和尚就有20余人。

(34)土豆减产了一大半。

(35)和尚有20余人。

例(30)与例(31)中的数量短语都超出主观预期,表达主观大量,同时“光”为焦点标记。例(30)焦点为“土豆”,预设信息是农作物严重减产。例(31)焦点为“和尚”,预设信息是人很多。省略“光”之后,句子要么不成立,如例(32)表示土豆仅减产了一大半,少于预期值,有说话人惋惜损失太小的意味,这显然不符合常理;要么语义发生改变,如例(33)仅剩范围副词“就”,表示“仅仅、只”,在数量上少于预期,表达主观小量,即表达和尚仅仅有20余人。同时去掉“光”与“就”后,句子不再表达主观性,如(34)和(35)只是对现象作出客观陈述,不带有任何主观化倾向。

当名词短语后面无法插入副词“就”,即“光”与“就”无法共现时,在名词性成分后面加上数量短语后,句子焦点由名词性短语变为数量短语,而该数量往往没有达到说话人的主观预期,表现为主观小量,至此句中所暗含的说话人的主观情绪也明显增强。省略“光”句子仅陈述客观事实,强调对比含义消失,说话人的主观性也都随之消失。例如:

(36)光他去了(其他人都没去)。

(37)光他们上过学。

(38)光他一个人去了,其他人都没去。

(39)光他们两个上过学。

(40)他一个人去了,其他人都没去。

(41)他们两个上过学。

例(36)和例(37)所限定的对象为句子焦点。例(36)的焦点为“他”,存在其他人都没去的预设。例(37)的焦点为“他们”,存在其他人都没有上过学的预设。加上数量短语,句子焦点由名词性短语转移到数量短语上面,预设信息不变,例(38)焦点变为“一个人”,例(39)焦点变为“两个”。同时,例(38)、例(39)表达的说话人的主观情绪也比例(36)、例(37)强烈。例(40)和例(41)不存在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只是客观描述事实,此时数量短语复指前面的名词短语,强调主语的人数,不再充当句子焦点。

张谊生[9]107-110指出“光”具有唯一性,表示除此之外,其他的也都这样,在语义上大致相当于beside。我们认为这一观点仅在句子表现主观大量时存在。在表现主观小量时,“光”所表示的语义特征恰恰与之相反,相当于except,表排除。如例(30)表示土豆和其他农作物都减产了,此时“光”在语义上相当于beside,表包含。而例(36)表示只有“他”一个人去了,其他人都没去,此时“光”在语义上相当于except,表排除。

三、“光”的辖域问题

张谊生[8]110、马先红[1]67都提出,“光”的语义是后指的,具体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但“光”并非总是指向单一的语义成分,有时候甚至可以指向小句。为了方便描写,这里将“光”的语义指向称为辖域,即限定范围。上面两种情况“光”的辖域都是确定的,修饰动词或者动词短语时,辖域是句子的整个谓语,如例(1)(2)(5)(6)等;修饰句首名词或名词短语时,辖域是句子的主语,如例(30)(31)(36)(37)等。但在修饰整个主谓短语时,“光”的辖域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例如:

(42)光他买小说,其他人都不买。

(43)光他买小说,其他人都买诗歌。

(44)光他买小说,其他人都卖小说。

(45)光他买小说,就花了一大笔钱。

例(42)~例(45)中,“光”都表“仅仅、只”,含有说话人主观的不满情绪。但后面的预设信息不同,“光”的辖域也不相同,例(42)辖域为“他”,例(43)辖域为“小说”,例(44)辖域为“买”,例(45)辖域为“他买小说”。同时,句子所强调的焦点也不同,例(42)的焦点为“他”,例(43)的焦点为“小说”,例(44)的焦点为“买”,例(45)的焦点为“他买小说”。由此可以看出,“光”修饰主谓短语时,其辖域由具体的预设信息而定,此时“光”充当句子的焦点标记,而“光”的辖域即为句子的焦点。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光”的语义为“仅、只”,主要起限定范围、加强语气的作用,带有较强的主观化倾向。在与动词或动词短语组合时,“光”限定动作行为在某一范围之内,同时起强调作用:与光杆自主动词组合时,强调动作行为的持续性,表达厌恶、抱怨情感;与动词的AA式和ABAB式组合时,强调动作行为的短暂性;与动词ABAB式组合时,强调动作行为的持续性,表达不满情绪;与非自主变化动词组合时,强调说话人的主观不满。与名词组合时,“光”标示焦点,限定范围,表达唯一性,但不同的组合环境中“光”的语义、语用都有所差别:能与“就”组合时,“光”所限定的对象与整体性质相同,语义与besides相当,表达主观大量;不能与“就”组合时,“光”所限定的对象与整体性质相反,语义与except相当,表达主观小量。此外,“光”的辖域是后指性的,但具体要根据句子的预设含义而定。同时“光”的辖域往往是句子的焦点,所以我们认为“光”在句中充当焦点标记。由于笔者能力有限,许多问题都没有讨论,如“光”与否定词的组合情况,同其他范围副词的比较研究,以及“光”的语法化问题等,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马先红.论副词“光”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特征[J].语言本体研究,2014(1):66-68.

[2]司罗红.作为话题焦点标记的“光”[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27-132.

[3]范婷.框式结构“光A就B”[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4]赵雅婷.“不光”的词汇化及语法化微探[J].语言研究,2016(8):121-124.

[5]徐光宇.“不”“光”的词汇化、语法化及其演化动因[J].宿州学院学报,2016(8):55-60.

[6]马庆株.自主动词与非自主动词[J].中国语言学报,1988(3):157-180.

[7]王自强.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0-21,87-88.

[8]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96.

[9]张谊生.论现代汉语的范围副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107-113.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4.017

2017-02-17

贾芳霞(1992— ),女,硕士研究生。

A

1673-0887(2017)04-0084-04

H146.2

猜你喜欢
焦点副词短语
焦点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焦点
《健民短语》一则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