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融媒体形势下高校校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7-03-28 07:30方舟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校报传统媒体价值观

文/方舟

一、以校报为代表的校园传媒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中的独特优势

(一)校园传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作用

高校校报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的《湘学新报》,已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200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报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强调:“高校校报是高校等位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高校校报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党委的行政机关报,是大学生获取校园信息的渠道之一,是和谐校园建设的载体。”可见,校报阵地对于传播校园文化、引导校园舆论、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校报的性质决定了其权威性。高校校报的主办方是学校党委,是高校行政的官方报纸,由党委宣传部主办,对正确引导大学生意识形态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天然就是一种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

其次,校报新闻的丰富性,囊括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客观报道了与师生切身相关的真实事件。同时,校报自身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要闻、综合新闻、校园生活、文艺副刊等,其中既有学校的重大新闻、大政方针、重要举措,又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先进典型、育人成果等各方面内容。校报可以通过各种版面语言,多层次多角度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活泼、丰富的形式中去。

(二)高校校报在校园传媒中的独特地位和优势

高校校报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拥有独特的优越性。

首先,传统媒体的信息源筛选机制更严格。从信息源上看,校园新媒体所发布的信息中夹杂了各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声音,其中包括了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这些声音,模糊了社会主义价值判断,淡化了主流价值观念。高校校报具备相对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和学生记者队伍,具备对于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和事例进行深度采访、深度挖掘和报道的能力。

其次,传统媒体对信息的管控把关更严密。在人人都有发声权的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可控把关性更强。校报的归口隶属于学校党委宣传部,信息来源于校报记者团队,由他们进行采集、撰写和编辑,经过宣传部领导及学校分管领导把关后,才能公开发布出来。有这样可靠的“信息把关”队伍和制度,才可能将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贴近师生需求的新闻报道出来。

二、融媒体趋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困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青年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要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涵的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认同和自觉追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要达成这个目标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努力。

首先,大学生精神世界在各种社会思潮影响下,价值观倾向于多元化。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力争向上的,但他们在人格、心理等方面还处于未最终定型的时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稳定,缺乏对信息的判断与甄别能力,容易被错误思想所左右和影响。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政治信仰缺失,价值取向迷惘,普遍存在自我中心、缺乏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心理容易失衡等问题。面对各种现实问题,一些人找不到人生的终极意义,还有一些人信仰成功学,缺少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应当具备的使命感和奋斗激情。

其次,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理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各项工作中,长期处于“灰犀牛”状态:即口头上非常重视,工作实际中却缺乏有力抓手的状态。“思政课程化,课程思政化”的探索还在起步阶段,思政课程远未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教育效果。网络课程建设平台普遍存在内容过时、更新滞后、利用率不高的现象,网络教育的实效难以得到显现。大学生普遍埋头于自己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对于思政课程与德育课程持应付态度。

(二)融媒体趋势下如何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粗放的二元法来划分,融媒体包括了两个部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二者相较,传统媒体更加注重客观真实性、公信力和权威性。新媒体与之相比,具有即时性和开放的特点,更容易吸引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甚至成为拥有话语权的“新媒体人”。

任何媒体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传统媒体只有与新媒体充分融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二者的特长与优势。中国美术学院充分意识到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办学特点和人才优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完善运营体制与机制,整合并用好与师生信息交流的主渠道。成立全媒体工作室,打通校报、校网、微博、微信等多媒体平台,实现“一次采集、多渠道传播”,建立互联互通的传播平台矩阵。深耕校报传统媒体阵地,开展校报的深度改革。从校报的定位、版面、出版周期、视觉形象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整,以亦报亦刊的形式打造校园纸媒。同时,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中国美术学院是较早开通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大学。目前,“微国美”经过三年多的运营,其关注人数已超20万,成为浙江省大学官方微信关注人数最多的平台之一。目前全校共有各级各类微信公众平台100余个、微博平台29个、二级网站50余个。同时,重视学校专业特色,各网络平台之间明确定位,错位发展,增强,充分扩大学校网络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三、新形势下发挥高校校报的培育效用之策

(一)内容为王,增强校报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积极发挥以校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优势。以《中国美术学院校报》为例,编辑部利用改版契机,提升院报视觉形象,增强院报可看性与亲和度,探索纸媒的创新路径,加强纸媒在校园内的影响力,坚守“名家专访”、开辟“日新”等专栏,全面反映和记录校园新闻,充分宣传师生优秀典型。同时,结合年度优秀班主任评选、设计国美之路、上海设计学院成立二十周年等重大活动刊发特刊,全面立体地记录校园各级各类新闻,在全校师生与兄弟院校中获得良好评价。同时,积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记者队伍。借助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记者在完成宣传报道工作任务的同时,自身思想也得到改造和提升,并作为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二)打造精品,树立校报的品牌形象

新时代大学生群体需求存在多样化倾向,校报必须通过改革等手段,以鲜明的视觉形象、丰富的内容来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讲好校园故事,发掘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线?捕捉典型人物,打造精品专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以《中国美术学院报》为例,多年来持续打造“名家专访”栏目,充分利用学校离休教授群体资源,通过对他们进行深度采访,发掘他们身上的道德修养、家国情怀、学术追求、审美情趣和人生信念,为大学生群体提供富有时代感召力、具备信念塑造力的“人生偶像”,将学校文脉传统、老一辈艺术家的理念、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等一系列涉及大学生价值观的问题,“打包”为具备感染力和震撼力的IP形象,深入持续地影响学生,助力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梁宇嫣等.网络时代高校传统媒体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8月.

[2]郭静静等.高校校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运行机制研究[J].新闻世界,2015年第5期.

[3]高金霞.媒体融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年第7期.

[4]倪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提升方法分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9月.

猜你喜欢
校报传统媒体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校报生存浅议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近代《私立岭南大学校报》足球报道内容剖析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形势下高校校报舆论引导困境及解决策略初探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