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津办新证

2017-03-29 05:54吴星铎李艺雯
国际人才交流 2017年3期
关键词:试点工作许可外国人

文/吴星铎 李艺雯

外国人在津办新证

文/吴星铎 李艺雯

天津市外专局局长袁鹰(左)为克鲁迪普博士(右)颁发天津市首张《外国人工作许可证》

“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以来,我们首先觉得效率提高了很多,减少了很多重复步骤,以前办一个证下来,大概需要两周左右,而现在一周左右就办好了。另外在系统里上传材料的时候,系统会提示应该增删哪些材料,减少了很多纸质材料,方便很多。”天津河西区远望培训学校副校长田小珊在接受采访时说。

2016年9月初,国家外专局在天津召开“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工作座谈会”后,天津市外专局立刻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于9月20日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座谈会会议精神的实施方案》,确定了8项重点任务,开启试点工作,目前,天津市外专局为外国人来华工作处配备了5名专职人员。截至2月6日,外国人管理服务试点系统已平稳运行近100天,共办理相关手续1602件,其中,单位注册791家,许可通知323件,许可证件488人,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事实上,天津的“两证整合”工作在2015年已经开启了尝试。“随着外国专家越来越多,怎样更好地来规范外国专家管理,2015年天津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尝试。从4月份开始天津市外专局会同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外办这些单位联合启动外国人在天津工作管理办法的研究探讨工作。经过了前期的会商、集中的调研、部门的沟通、专家的论证等等一系列的程序,最后以市政府的名义在11月底正式出台了《外国人在天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市外专局局长袁鹰介绍说。

天津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图为2月23日,5位诺奖得主做客天津大学北洋大讲堂

第一体会 流程便捷

“我们天津师范大学的外教一般都是9月份过来,他们在领工资的时候财务必须要看到他们的工作证。以前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某个外教已经入职上班了,可是他的‘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还没有下来,没法领工资,我们需要不停地跟他去解释,往往最后都是老师们把钱垫付上。现在两证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证时间大大缩短,有利于我们工作开展。”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张琳说。

天津日本人国际学校中方工作人员李翰明告诉记者,他本人就负责为外籍员工办理证件。他说:“我们学校有19个外教,新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经我的手办了7个,其余是之前的专家证。我的体会是,盖章的地方少了一些,材料不需要重复准备。比如说材料,以前是教委要一套,外专局要一套,现在一套材料拿到教委之后,再拿回来使用,也就是省了一套手续和章程。比较便捷,一周之内就能办下来。”

“‘两证整合’之后,我有一个体会。现在系统需要提交无犯罪记录证明,这其实是对国内用人单位的保护,从我们学校招聘的流程来讲,这个证明也是我们必要的证件之一。虽然,这延长了他们境外的一些程序,但是缩短了境内的一些程序,还是非常必要的。”天津惠灵顿国际学校人事部经理单斯文说。

天津埃尔泰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波威兹在天津已经30多年了,“作为外国人,在异国他乡工作,职位是去那里的最原始动力,生活是能留在那里工作多久的持久能力。天津这座城市让我感觉到非常强的安全感,我想这也是我之所以会在这里工作、生活30多年的原因之一。”毛·波威兹说。

毛·波威兹是天津市外专局的老朋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毛先生”,外国人来华工作处的季占龙告诉记者,企业以前给外国人就业办的都是“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包括毛先生,以前也一直拿的是就业证,不是专家证,“两证整合”之后,毛先生的各项指标能达到A类,这就是对他精准的定位,对他以后在中国的工作、生活都会带来便利。

提高效率 创新举措

天津市外专局外国人来华工作处处长田海嵩为记者介绍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工作中的创新举措。

“我们建立了审核人员及专管员QQ群,2100家聘用单位进入,统一设立了4条政策咨询专线,提供中英文双语服务,即时解答用人单位和外国人的有关咨询,另外,还设立集中答疑日,每周二、五下午在市外专局接待室开展现场答疑。”田海嵩介绍说,现在在华外籍人才基本都使用微信,于是天津市外专局外国人来华工作处在“外籍人才津城通”微信平台设立了网上咨询窗口,实现了政策咨询的全覆盖。

“我们还实行了经办指导制度、绿色通道制度、容缺受理制度。经办指导制度就是在市外专局网站发布经办业务包,方便聘用单位下载应用;设立申报指导室,在受理机构开辟专区,对外国人聘用单位的经办人员及外国人进行一对一指导。”

田海嵩介绍,绿色通道制度,就是为诚信等级为A级的外国人聘用单位和外国高端人才开放绿色通道,可以单独预约或在绿色通道排号办理,对外国高端人才实行承诺制、无纸核验、全流程在线办理、压缩审批时限等优惠便利措施,实现了即来即办,极大地提升了行政审批效率,“2017年1月,我局会同公安等部门经过评议确定了今年的63家A级聘用单位,为分类管理奠定了基础。”

毛·波威兹已经在天津生活了30多年,他表示“两证整合”为自己在华工作提供了很大方便

而容缺受理制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审批提速率,确定了“容缺受理”材料目录,明确了允许容缺预审、容缺收件、容缺审批的相关情形,以及容缺补正标准和容缺时限,审批提速率超过50%。

解读政策 加强宣传

试点以来,天津市外专局及时发布“两证整合”信息,形成了良好舆论氛围。

2016年10月21日,天津市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试点工作媒体见面会召开,中新社、人民网、天津电视台、广播电台、《天津日报》、《求贤》杂志、北方网等多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通过权威媒体的发布,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天津市外专局在“外籍人才津城通”微信平台设立“两证整合”专栏,采取中英文双语方式,面向在津的外籍人才和用人单位,持续发布“两证整合”政策解读、工作动态、通知公告;利用《天津日报》人力社保专栏,市人力社保局、外专局网站进行了专题宣传,累计刊发文章50余篇。

田海嵩为记者介绍说:“我们还编制了150页共5.2万多字的《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培训教材》,2016年10月下旬累计举办8期业务培训班,对全市1580家聘用单位的1900余名负责人和专管员进行培训,解读政策、辅导操作,为试点工作的全面推进创造了条件。”

田海嵩说,在一些时间节点上,会加强宣传,利用9月8日国家外专局在津召开工作会、11月1日工作许可实施、11月4日颁发首张许可证等时间节点,协调媒体开展重点报道,中新社、天津卫视、《天津日报》、新浪、搜狐、央视网等76家媒体报道或转载了相关报道200余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和“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整合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减少了申报材料、审批时限,简化了审批环节。在天津试点期间,受到在华工作的外国人、用人单位的一致欢迎。同时,天津还实现了过程管理的延伸,推出了在津工作外国人“就医助力计划”和“社交助力计划”,组织“外国专家中国日”、“海外人才友谊林”植树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在津外国人才生活,增强了天津对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实习生王兆峰参与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试点工作许可外国人
版权许可声明
外国人学汉字
版权许可声明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版权许可声明
本期作者介绍
外国人如何阅读王维
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保驾护航
幼儿队前教育试点工作 扩大少先队组织覆盖面
“五个到位”推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