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需要政策支持

2017-03-29 18:29蒋李杨向明邱蕾
支点 2017年3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企业家公益

蒋李+杨向明++邱蕾

核心提示:公益事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公益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

企业家对公益的日益热衷,已成为中国公益事业近年来最亮丽的风景线。

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公益事业?企业家对公益有何独到见解?企业家从事的“新公益”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围绕这些问题,《支点》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联席院长杨壮、鱼类研究专家谭德清、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中、中国金融博物馆发起人王巍、宜信公司高级副总裁徐秀玲、上海诺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芸薇、湖北阳光科贸公司总经理董玉霞。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义不容辞

《支点》: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优秀的企业、企业家与日俱增。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公益事业当中,投入的精力、资金也越来越大。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杨壮: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是关系到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活动。每一位企业家,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真正实现“中国梦”,必须要缩小社会经济差距,让大部分人在经济发展中受益,而不是任由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如果大多数的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无法进步,那么经济社会不可能进步,中国的企业家也不可能持续发展。

在这一点上,公益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为大多数人改善生活,提供精神、物质、知识和资本等全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公益事业肩负的巨大使命。企业社会责任的不断提升,不仅可让中国经济社会得以不断发展,也能让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中国产品、中国文化表现出尊敬和敬仰。

李惠中:公益是社会成员基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主动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如维护食品安全和倡导饮食健康、精准扶贫、环境保护等。

在我看来,“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从2011年开始,我们开展了“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帮助农村青年入读国家重点职业高中中餐烹饪专业,让他们能有一技之长。该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资助了超过440名有厨师梦想的贫困青年,毕业学员超过170名,毕业学员月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

王巍:从历史角度来看,在“士农工商”中,“商”的地位总体上最低,而商人从事金融业似乎又是“最坏的”。但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不能离开金融。推动金融启蒙,让大家走进金融、爱上金融,是我创办金融博物馆的初衷。

7年间,我们建立了6家民间金融博物馆,分别为中国金融博物馆、中国基金博物馆、国际金融博物馆、互联网金融博物馆、并购博物馆、产业金融博物馆。截至2016年5月,这6家博物馆访客累计已超过40万人。

同时,中国金融博物馆书院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设立了6个书院,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能了解金融的本质。书院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陆续举办了近两百期“读书会”“江湖沙龙”“博物馆下午茶”等活动,近5万人在现场与嘉宾交流。

徐秀玲:长期以来,贫困农户、工薪阶层、大学生和小微企业主都是国内传统金融系统不能完全覆盖的群体。从10年前宜信创办开始,我们就在持续为这些人群提供发展所需资金,将承担社会责任与战略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董玉霞: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公益慈善是社会公共体系的有益补充。过去,慈善物资有接受渠道少、捐助不便利的制约,很多有捐赠意愿的家庭,不得不把一些剩余物资闲置在家或当作废物扔掉。2008年,我创办了湖北省阳光慈善物资中心,成为当时湖北唯一一家从事慈善物资工作的慈善组织。看到那些帮助过的人好起来,是我从事公益慈善的最大动力。

徐芸薇: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3亿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抑郁、焦虑和失眠位居前三位,这一特征在职业人群中尤其突出。2008年,我们引入解决心灵关怀的心灵成长课程。当企业步入正轨后,我们认为这种课程值得更多人体验,便成立基金会践行这一理念。基金会同时还关注环境保护、素质教育和弱势帮扶等领域。其中,“诺亚care”心灵成长公益项目已开展了128期课程,近2万人受益,同时学员累计捐赠善款近800万元。

企业发展与做公益不矛盾

《支点》:做企业,追逐利润;做公益,讲究共享。对企业来讲,如何平衡自身发展与公益事业之间的关系?

李惠中:企业做公益,必定是建立在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一致的基础上,脱离企业利益做公益是无法持续的。

以“希望厨师项目”为例,项目发起之初,我们便设定了明确目标:一是捐资助学,“希望厨师”掌握手艺后能带领家庭、家乡脱贫致富;二是培养中餐业优秀人才,让学员成为“高精尖”厨师;三是希望十年、二十年后,“希望厨师”中能涌现出一批行业佼佼者,让中餐烹饪耀眼全球。可以看到,这些目标和李锦记业务及“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使命都是高度契合的。

董玉霞:将企业业务与公益结合起来,企业发展会更有持续性。去年湖北洪涝灾害中,不少武警官兵和受灾群众长期泡在水里,皮肤糜烂严重。当时,我们向这些官兵、群众捐赠了价值200万元的自有品牌外用药膏。一方面,我们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实际上也得到了有效推广。

徐秀玲:这两者是可以融合的。比如宜信已搭建了社会责任治理体系,分别为“战略发展、有效公益、合法合规”。合法合规层面,我们建立了系统的合规与操作风险制度,确保公司运营行为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有效公益层面,我们開展金融教育,形成了以公益金融、青少年财商教育、创业中小企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公益体系;战略发展层面,我们一方面以金融科技为支撑,让金融服务大门向更多人敞开,一方面积极推进同业自律与协作,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构建。

徐芸薇:我们还要看到,目前企业主导的公益基金会同质化特征明显,项目扎堆于教育和儿童,对企业本身工作领域、客户服务相关的公益慈善需求还挖掘得不够,缺乏富有行业特点、领域多元化的公益项目。对有意设立基金会的企业而言,应选择自己擅长领域、公开基金会信息、用章程固定发展战略,实现规范化、流程化运营,这样的基金会才能长存。

积极传递公益精神

《支点》:我们关注到,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积极参与公益,提供智力学术支持,这是公益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像谭德清老师为了探究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从武汉寻鱼寻到金沙江源头,与团队在金沙江中漂流5天,后来为了拯救濒临灭绝的江中生物,他在山林间盖了木屋住了下来。这体现了科学精神,也包含公益精神。

谭德清:阿拉善SEE的初衷是改善沙尘暴天气,这些年的工作卓有成效。我一直关注它的发展。阿拉善SEE有12个中心,我参加了西南中心的工作,主要是拯救濒临灭绝的鱼类。我的感受是,阿拉善SEE的工作并不能替代政府,也不能替代其他公益组织。但是,我们的成果可与地方政府、环保组织共享,可逐步改善相关部门的工作。在云南,就有这样的案例,一些工作做好后,当地政府愿意来接手。我们要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有人愿意接棒子,把它传递出去,实际上是更好的。

《支点》:如何看待民间力量在公益事业中起到的作用?

王巍:我们看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是互相协作的三方力量。以中国金融博物馆为例,首先,政府支持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建博物館一事很难推进。其次,所有民间博物馆的主要盈利方式都是获得商界赞助。

商界为什么会赞助呢?企业家都是非常精明的,他要看到这个组织确实能够推动社会变化,才愿意用出钱、出人的方式密切合作。不过,就如做企业一样,任何事都要长期投入才有收获。我们做金融博物馆一开始也是持续亏损,做了很多年才达到收支平衡。

公益事业面临多重挑战

《支点》:在新的形势下,中国公益事业面临哪些挑战?

杨壮: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比如华为、联想、海尔、腾讯等,但公益事业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一些企业经营目标不清,热衷机会主义、短期行为。在过去十几年中,我接触的一些企业和企业家在外面做着公益,却在组织内部被很多人质疑。

第二个挑战,价值观和信仰的缺失。中国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生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君子爱财应取之有道。

第三个挑战,政府功能和责任应予以完善并清晰,大力支持真正的公益事业,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比如,税收、收入分配制度要有合理性。

第四个挑战,中国社会的经营生态环境必须要持续改善。要建立严格的法律制度,认真培育企业精神、契约精神,遵守市场公平竞争原则。

第五个挑战,政府急需改善社会环境,对非营利组织要给予真正的帮助,帮助它们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政策。社会公益不仅是基金会的事情,也不是一般营利企业的事情,政府要给予公益事业全方位的支持。

王巍:在国内做公益的最大挑战,是人们对公益的认知程度还远远不够。人们习惯了“金钱衡量思维”,觉得做一件事没有回报就不可理解。在这种环境里,做公益的人反而成为了心怀叵测、沽名钓誉的人。现在中国金融博物馆获得了不少认可,公开质疑已经很少,但我知道仍有不少人,内心里认为公益人的背后,一定是下了盘长期赢利的大棋。

《支点》:具体来说,我们如何推动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比如,是否有必要形成一种政策机制?

谭德清:环境保护是当前非常热门的公益主题。前不久我乘飞机,从云南丽江到湖南长沙,在飞机上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是不一样的。最大的感受是,“黄”的太多,“绿”的太少。作为人口大国,经济社会要发展,没有一点污染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平衡协调,尽可能地减少污染。

杨壮:我有三个建议。第一,企业家做公益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品质,培养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第二,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把企业做好,让企业持续发展,这样才能持续地从事公益活动。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经历与文化理念,值得中国企业家认真思考;第三,做公益不是简单地施舍,要真正地从方方面面给予支持,比如提供教育、融资、咨询、管理等。我们BiMBA商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北大精神、社会情怀、国家发展、全球视野”,把社会情怀放在第二位,这也是突出公益思想。

王巍: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人们用纯朴的、符合天地良心的方式做事。但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有些人的从善心理不复存在,于是便有了乱排乱放、掺杂使假、坑蒙拐骗等现象。因此,我认为政府应当用税收调控等方式,鼓励、引导更多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唤醒一些企业的良心。(支点杂志2017年3月刊)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企业家公益
公益事业与趣味活动并举,小黄狗以公益驱动环保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爱让我们在一起——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