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的岁月,诗意的情怀

2017-03-29 13:59笑尘九子
躬耕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怀诗人

轮回,这一源自佛家世界观的语言,同样适用于天地万物普遍规律:四季有轮回,生命有延续,饱蘸人文情怀的诗情画意,也一样充满着亘古不变、绵绵无绝期的诗意轮回。

初读子月先生的诗词小辑《轮回》,是在南阳大文化研究院主编的《躬耕.文化南阳》2014年特刊号上。老师们说,有一组《轮回》40首,你读读吧,写的很不错的。我一口气读完,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也许是我对古体诗词天生的喜爱,也许是对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的美好印象和向往,也许是诗中洋溢的赤字之心勾起我对少年时代艰辛而难忘岁月的回忆,再也许是对这本期刊的爱不释手或者敝帚自珍吧,两年了,我不止一次地反复品读《轮回》,而这组诗词作品竟然也如一壶老酒、半盏红茶,一回一回地让我这个阅读挑剔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品出风格迥异的味道来。古人说,奇文共赏析。笑尘九子也不辟浅陋,不敢独享,特归辑成这篇《轮回四品》,以就教于诗人与方家。

一品田园风光

子月先生的《轮回》,以自然界的春、夏、秋、冬时令为序,每季10首,凡40首。这本身就是一幅岁月轮回的风景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总是千头万绪,感慨万千,不知从何说起。而描摹四季轮回,春天当然是首当其冲了。但诗人并没有把“春十首”放在开卷,而是“冬十首”。这就体现出来一种艺术独具的匠心。因为明媚的春天,都是银装素裹的冬孕育和催生的啊!且品这首《冬思》:

漫天风雪铺经纬,纱织山河冬始成。

不尽梅花几重梦,无穷童趣一生情。

千家疏影鑫寒月,万里银屏蓄后生。

夜半已闻新柳聚,劝君慎在早春荣。

这首诗从艺术上看,不仅对仗工稳,如“不尽梅花几重梦,无穷童趣一生情”;而且用字讲究,推敲到位,比如“几重梦”、“疏影”、“慎”字等。而全诗的诗眼在末句:夜半已闻新柳聚,劝君慎在早春荣。就把原本描写漫天风雪、腊梅盛开、素月寒宫、柳蟒初聚的冬天景物的意境,升华到一个人生哲理的高度了。那就是感悟出来的“冬思”:不可少年得志而得意,谨记大器晚成之祖训。

而一首小令《春雪》,似乎就是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的一幅素描画:

飞雪悄栖梦,开怀沐冷晴。

久凌虚小蕾,忽放纵倾城。

残叶随风去,浅红任峥嵘。

小园玄月上,归燕两三声。

从某种角度上讲,五言比七言更难写。为什么?用最少的笔墨,画最好的画;用最简练的文字,抒发最丰富的情感,不论对画家还是诗人,都是最真实的考试。这是一首描写早春小雪的状景抒怀诗。时令当然是在孟春的正、二月,小雪初晴,天气仍冷。有什么花吐蕊欲放,就露出峥嵘美艳,一时间竟快要有倾国倾城的魅力了。我在故乡的小园里赏春徜徉,不觉间夜色降临,上弦月已经挂在残叶随风的枝头了;神情恍惚间,听到再度归来的燕子轻轻的呢喃声。此情此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似曾相识的;还是因了那句古诗:似曾相识燕归来,小院香径独徘徊。想来这春雪,也一定是有味道的香雪了。

我们再来读一首描写初夏田园风光的词:《如梦令.初夏》:

桃李惜时偷长,布谷应声回荡。小院正葱茏,大地蜡黄初上。心旷,心旷,满目尽收希望。

桃树梨树怕春天悄悄过去,拼命偷偷地生长;布谷声声在空中回荡,院子里草木葱茏满目,田野里麦子已结开始呈现出一片金黄了。这样丰收在望的初夏景色真让人禁不住心旷神怡啊!

喜悦之情,扑面而来;田园风光,跃然纸上。此为一品。

二品赤字之情

古言云: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尤其是生长在农村的孩子,对大地母亲、生身父母的养育之恩,对故乡家园的深深眷恋,更是伴随终生,沒齿难忘。体现在诗中,则是无处不在的浓浓的游子之情,赤子之心。一首《拾麦穗》,即饱蘸了诗人对童年随母亲辛苦劳动、艰难度日的深情追忆:

风吹盐碱白茅飞,霜落沙窝麦垄稀。

朝酱暮咸三顿薯,秋穿冬着四时衣。

披星戴月寻遗穗,爬岗翻沟觅漏机。

母子躬身千百度,虚汗瘦粒踏歌归。

母子俩在稀疏的麦垄间奔波,捡拾人家遗漏的麦穗,爬坡翻沟,千辛万苦,又累又饿,虚汗淋淋,可捡拾到的还是些秕瘦的麦头。但心里还是那么的高兴,挎着篮子唱着童谣回家。一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但更多的是劳动,尤其是跟母亲在一起劳动,虽苦尤乐。

如果说对母亲的爱是小爱的话,对家乡父老、一草一木的惦念,则展现出诗人对故乡的另一种眷恋。这首《蝶恋花。秋月》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种游子的眷恋之情:

弦挂碧空霜掠影,万里银屏,夜半余清冷。月隐星繁风物静,儿时小院多安宁。 苍叶飘零惊燕醒,犬吠鸡鸣,三唱霞将映。父老披星耕露径,后生晨读问新鼎。

这是一个月朗星稀的深秋之夜,我回到了儿时住过的小院子里,清冷的月光洒下来,院子里显得更加静谧安宁。时辰早已过了三更,树叶飘零的声音似乎惊着了孤栖的雁鸟。这时候狗也叫了鸡也叫了,东方既白天欲晓,父老乡亲们开始踏着露水下田耕种了。而我也一直读书到天亮,立志用更大更新的成就,来报效故土家乡的恩情吧!

自古以来,写赤字之情、游子之心的诗文很多很多,而真正朗朗上口,又牵人魂魄者少之又少,也就孟郊的《游子吟》、李白的《望月》了。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宋之问的那一首:“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首成语“近乡情怯”的出处诗,最能折射出悠悠赤子的思乡之情。子月的这首秋月是词不是诗,在此不能做艺术方面的类比;但意境中那种宁静、恬淡、自强不息,无疑是一个游子归来最真实的心境写照。

三品书卷之气

岁寒三友者,梅兰菊也;花中四君子者,梅兰竹菊也。不管三友抑或四君子,梅兰菊者,既是文人的志趣,更蕴含者中华文化厚重的书卷气。

子月的《轮回》四十首作品中,就有6首吟咏这魂牵梦绕的岁寒三友。先看《冬梅》:

严冬着蜜蜡,深雪始开花。

孤傲凌三九,幽香慕夕霞。

斜枝牵玉链,素面待春华。

疏影邀新燕,冰心拌子芽。

猛然一看,诗意很平淡,起句用字也一般,甚至有“花”、“华”的重音字叠用之忌。但收尾的“疏影邀新燕,冰心拌子芽”,忽然间就提升了全诗的意境格调,弥补了一些平淡不足。

再看这首七言《秋菊》:

重阳时节秋尤暖,昼短光催择日鲜。

僻壤野菊多寂寥,喧城陶客少悠然。

饱经寒暑终无悔,历尽风霜始有缘。

弱骨幽香送秋尽,素颜冷艳抱枝眠。

反复读之,我感觉这是一首反讽诗。你看,原本以生长在偏僻隐逸之地为荣的的野菊花,也忽然感到寂寥了;在喧哗热闹的城市里,哪里还有像陶渊明那样悠然恬淡的隐人雅士?这些菊花饱经风霜之后,虽然也说着无怨无悔,但萧杀的风霜摧残,也只能以柔弱的花骨、幽弱的花香,眼睁睁看着秋天过尽,严冬到来,而残花素颜败凝枝头。

世人写菊花,大多溢美赞赏之词,或称傲霜盛开,或羡隐逸之情;激情澎湃如黄巢者,更是豪情万丈,“我花开后百花杀”了。而子月此菊花诗,则是反其道而行之,除了对植物生物学规律的实情描摹外,不能说不是对社会上曾经的喧嚣浮躁、假命清高现象的讽刺。当然了,诗有千面,这也只是笑尘九子的一种品读而已。

还有诗人专门写的《岁寒三友》、《冬至》等,都在字里行间,散发者诗人阅读广泛、学养深厚的书卷之气。

四品家国情怀

圣人曰:诗言志,歌咏怀。实为诗之至理名言,千百年来也被无数诗人志士所印证着、探索着。大凡诗人,都是真性情之人。父母情深,思乡情浓,游子情长,家国情怀,无不在真正诗人的笔下荡气回肠,一览无余。

《轮回》四十首中,没有慷慨悲歌的高调之作,没有牵强附会的“老干部体”,也似乎看不到刻意为之的“政治情怀”诗;但另一种家国情怀的自然流露,是可以被细心的读者所品读捕捉得到的。

先看“冬十首”的開卷篇《沁园春.雪》,下阙:

星辰信步随缘,斗拨汉,风光弄世弦。看大江南北,英才济济;北雄南秀,各领光鲜。穿越时空,浪花淘尽,诗易人生三百年。观华夏,正四时西子,处处春天。

一种昂扬向上的品味风貌跃然纸上,诗人对华夏祖国如画江山的赞美,对民族振兴充满自信的精神气息,无形中已结感染和鼓舞了读者。

还有一首《端阳》:

芙蓉绽放醉仙宫,杜宇飞鸣荡寂空。

几户朱门斜野艾,数枝黄杏曳东风。

离骚一曲千秋颂,铁骨终生万代崇。

华夏英豪多壮志,神龙竟探问苍穹。

诗取名《端阳》,一定是要有楚国大夫屈原的元素的。屈原是中国诗歌史和政治史都绕不开的重要人物。文学史绕不开,是屈原杰出的诗歌天才与艺术成就;政治上绕不开,是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东方文明史绕不开,是屈原兼具了诗人与政治家旷世少有的、弥足珍贵的家国天下意识与悲悯的人文情怀。中国的文人,古时候都是精英士大夫阶层,自幼就受着儒家文化的教诲与熏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普遍的、也是可贵的政治抱负与情怀;正是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推动着华夏民族至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不断迎来新的伟大复兴。

笑尘九子不懂政治,也远离高高庙堂;是自幼所耳濡目染的圣贤之书,让我多少也懂得一些世间的道理,稍具些许所谓的文人情怀吧。大诗人陶渊明曾吟咏道: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忧什么呢?就是天下苍生。《轮回》的《识春》里有一句:“淡对尘缘观盛世,当歌岁月乐为民“;“出淤不染清涟濯,入墨无暇气节牵”(秋荷)。也都在诗情画意之间,透出诗人对荷花高洁气节的由衷赞美,对为民服务奉献境界的真诚向往。

中国梁代著名诗评家钟嵘在其绝世之作《诗品》中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故则古有屈原太白与李贺,近有达夫、鲁迅和海子。《诗品》又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好一个“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笑尘九子自幼喜诗读诗,十三岁始习诗作诗,也有浅诗布世;然斗胆行文评诗者,此乃首次;为不致贻笑大方,故取名《轮回》四品,算做笑尘九子粗浅诗词观的坦然流露吧。

猜你喜欢
情怀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少年情怀总是诗——“酿”诗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晒娃还要看诗人
情怀
诗人猫
诗人与花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