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移动医疗的现状分析

2017-03-29 15:23秦丽平吴夷黄丹李函轩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年1期
关键词:移动医疗现状应用

秦丽平 吴夷 黄丹 李函轩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医疗作为一种便捷、新型的医疗模式,开始广泛应用于临床。移动医疗的应用既能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可实现公民医疗服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就国内外移动医疗的应用现状做一梳理。

[关键词] 移动医疗;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R3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7)01-019-03

DOI:10.11876/mimt201701008

移动医疗是指利用卫星通信、移动电话或PDA等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信息与服务[1-2]。目前,移动医疗应用模式主要包括面向医疗工作者以及直接面向医疗服务使用者2种。面向医疗工作者模式又称为B2B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医学知识库的使用、医学技术工具的推广应用、医护工作者间的交流等。而面向医疗服务使用者的模式又称为B2C模式,该模式主要用于远程医疗、求医问药、预约挂号、信息查询、跟踪医疗服务等。移动医疗的应用既能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可实现公民医疗服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国外移动医疗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3-4],而在我国,移动医疗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具体运营模式尚未成熟,但移动医疗应用(简称医疗APP)目前正在被人们所熟知。据艾媒网的调查数据显示[5],2013年国内医疗APP目前已有2000多款,预计2017年底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本文现就国内外移动医疗的现状进行綜述。

1 国外移动医疗应用领域概况

国外移动医疗的许多应用已逐渐得到普及,发达国家的远程医疗应用十分成熟。归纳起来,国外移动医疗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 信息与通信

1)用于约诊提醒与治疗提示。WHO于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6],欧洲、美国分别有53%、58%的地区采取移动医疗平台完成就诊预约。早在2005年,英国媒体就有报道称,因失约导致的英国国家卫生系统每年成本消耗达到了5.75亿英镑,而通过相应的医疗APP自动提醒功能则可有效降低这一不必要的成本损耗。2)数据管理。美国赫利南医学中心为了方便医生获取病理、影像等信息,设计出了名为MicroHis的一款医疗APP,利用该医疗APP可实现手机下载病人的心电图、X光诊断结果。

1.2 监测

1)患者情况与位置监测。在国外,移动医疗已被广泛应用到各类慢性病的监管中,可用于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控[7-8]。美国加州推出了1款名为self-quanters的APP,用户可通过佩戴手表式的血压监测器对自己的血压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并记录血压曲线图;用睡眠监控仪对睡眠过程中的呼吸状态进行监控,再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网站,最后形成健康曲线图,并可由此获取专家建议。2)实时连接医疗设备或物资。美国高通公司研究推出了一个家庭中心平台,经该平台可通过检测仪感应不同厂商的包括血糖检测仪、血压检测仪等在内的设备信号,再将上述信号传输至云数据库以供医务人员参考。3)患者使用药物的依从性监测。在泰国,医务工作者会利用移动设备提醒肺结核患者按时服药,经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1.3 监控

移动医疗监控类的应用地区最多是在欠发达国家,因为这些地区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十分常见[9]。监控类移动医疗应用后在疾病的预防、灾害救援以及确定医疗工作者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及预防疾病的发生。目前移动医疗跟踪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印度等地区疾病预警系统中。

1.4 诊断

移动医疗的诊断功能主要包括诊断支持与远程医疗2方面,患者无须入院即可接受医生的诊断。患者需在手机中下载特定软件,并根据软件提示做出选择,如症状表现、患者图像等,将上述信息传送至医生后,医生可根据信息提供相应的诊疗建议[10]。相关研究显示[11],应用远程技术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2011年,美国FDA首次允许了医生可通过iPhone、iPad查看相关医疗图像,如CT、MRI图像等,并据此进行诊断。

2 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移动医疗已经有健康监测、医药电商平台、问诊平台、医护工具、单科领域及医疗新媒体等多领域共2000多款应用,已成为帮助消费者有效解决看病难等问题的重要辅助手段[12]。尽管国外移动医疗的成功实践带给我国移动医疗领域很多的借鉴,但我国大多数医疗APP目前仍处在信息初级收集与整理阶段,如血压血糖监测、儿童身高体重、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控制情况等。相关预测数据显示[13],2012年我国一些大型三甲医院推出试点移动应用项目,目前国内约有20%的医院开始尝试应用移动医疗。

2.1 国内移动医疗的应用

2.1.1 综合服务 “掌上浙一”、“移动医院”是利用智能手机终端,由医院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平台。在上述平台通过身份认证后,即可随时随地得到医院的智能导诊、自助挂号、个人健康档案共享、检查结果实时查询、就诊时间提醒、复诊提示、用药等一系列医疗便捷服务。“医事通”为一款智能手机终端软件,其功能主要在于预约挂号,其整合了重庆三甲医院就诊号源,将其和各大医院HIS对接,通过该平台,患者即可预约到重庆三甲医院普通号、专家号、教授号,并经话费扣除挂号费。挂号网和广东省中医院共同推出的微医院、微医生、微支付医疗APP“微医”,可提供在线预约挂号、支付、取报告单以及就诊提醒等功能,应用智能手机终端,把广东省中医院成功打造成为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领先的医院。

2.1.2 医患信息交流 通过疾病数据库的建立与医生资源的整合,为用户提供在线问诊服务、自诊、医疗保健咨询等。例如“春雨掌上医生”软件,通过建立数据库以及整合医疗资源,包括邀请5个重点城市三甲医院医师在网上坐诊,以此提供给患者高质量私人医生服务。该软件的开发目的在于使用户能像在淘宝购物一样,获取医疗咨询服务。“好大夫在线”以患者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的以患者为核心的医患沟通平台 [14]。“5U家庭医生”移动医疗服务平台,致力于让用户拥有私人家庭医生,通过网络、手机获取健康管理、预约就诊服务等便捷的家庭医生服务。

2.1.3 信息化服务 为专业医疗人员提供服务的网站,例如丁香园用药助手,可为医务人员提供医学计算工具,帮助其查询用药指南、药品说明书等。杏树林网站通过建立医学文献、病历夹、医口袋等医疗APP给医务人员提供服务,经手机应用进入移动时代查房模式,致力于打造医生手机中的病房。“全科医生”是基于知识库管理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面向医护人员开发的掌上信息查询与决策工具平台,其主要包括医学计算和临床评估、疾病、检验、药物、手术与操作以及资源库等功能模块,可帮助临床医生或护士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

也有专门面向家庭用户的信息查询工具,如丁香园组织开发的“家庭用药助手”,沿用了医生版本的“用药助手”中权威的用药数据与便捷的交互设计,可提供真假药品及保健食品鉴定、孕妇用药安全警示、附近药店查询等服务。

2.2 国内移动医疗面临的困境

虽然发展迅速,但目前国内移动医疗依然存在不少

问题。

2.2.1 医疗APP用户消费体验欠佳 1)虚假广告威胁人身与财产安全:移动医疗APP插入的广告合法性有待审核;2)“诊疗样板”引发多方质疑:虚拟的网络无法知晓诊疗医师的真实性及其具备的有关从业资格,且若出现医疗事故,如何运用相关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仍是真空地带;3)掌上药店药物安全隐患大:因APP市场鱼龙混杂,提供药物的信息是否齐全及药品本身适应证与禁忌证的介绍是否全面等均存在问题,同时咨询者可能患有多种疾病,单一用药效果差且易产生副作用;4)“隔空猜物”增加医疗延诊与误诊风险:医生通过APP了解的患者状况不属实或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缺乏专业医疗设备检查,无法对症状相似的疾病做出准确判断,极易出现延诊与误诊情况[16]。

2.2.2 制度缺陷 医疗改革尚未彻底到位,医疗体制尚需完善,医疗资源不足及配置不合理。绝大多数公立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低、开放度低,且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能力。

2.2.3 欠缺成熟商业模式 1)国内尚无很成熟的移动医疗商业模式,这与人们对医疗的观念意识有一定相关性[15];2)移动医疗建设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与长时间布局方可形成规模效应,短时间难于盈利;3)新兴移动医疗领域存在较大的监管风险及政策风险,移动医疗政府付费产品少;4)尚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同质化严重。

3 我国移动医疗发展机遇

移动医疗可适用于智能医护、智能急救、社区病房、妇产保健、家庭保健、特种救援、养老院等各个医疗应用领域[17]。其应用有助于提升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水平,引领医疗卫生领域相应技术革新,促进管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18]。目前移动医疗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是“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支持行业之一。与传统医疗模式相比,移动医疗在空间与时间上均具备突出优势,通过移动医疗的应用,能实现用户和医院、医院和医院之间的信息远程传送与监控、医学救援、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及交流等。另外,应用移动医疗可为社区医疗系统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有利于推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

从资本投资角度分析,自2014年丁香园、春雨医生及挂号网等移动医疗企业都得到了大量融资,说明移动医疗已成为资本投资的重点方向,移动医疗行业在未来3~5年内的发展速度将不断加快,并将步入飞速增长期。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普及,智能手机用户呈爆发式增长,加之4G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移动医疗市场必将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19]。

4 小结

移动医疗通过技术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可為家庭用户及医务人员提供更为便捷、高效、优越的服务。移动医疗因具有的低成本、高效快捷等优点,正在改变传统医疗模式。但我国移动医疗在商业模式与行业应用上尚需经历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这需要软件开发商、设备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移动终端制造商、医疗机构以及政府部分的通力合作[20]。

参 考 文 献

[1] Bourouis A, Feham M, Bouchachia A. A new architecture of a ubiquitous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a prototype of cloud mobil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J].Int J Comput Sci Issues, 2012, 9 (2): 434.

[2] Hii PC, Chung WY. A comprehensive ubiquitous healthcare solution on an androidTM mobile device[J]. Sensors, 2011, 11 (7): 6799-6815.

[3] GIBSON BA, GHOSH D, MORANO JP, et al. Accessibility 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a mobile medical clinic among vulnerable populations[J]. Health Place, 2014, 28 (4) :153 - 166.

[4] CROUSE HL, MACIAS CG, CRUZ AT, et al. Utilization of a mobile medical van for delivering pediatric care in the bateys of the Dominican Republic [J]. Int J Emerg Med, 2010, 3 (4): 227-232.

[5] 艾媒网.2012-2013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年度报告[EB/OL]. http://www.iimedia.cn/36625.html,2013-04-19.

[6] BORYCKI E. M-health: ca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 use mobile phones and associated software to self-manage their disease[J].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12, 172:79-84.

[7] Shahriyar R, Bari MF, Kundu G, et al. Intelligent Mobile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IMHMS)[J].Int J Control Autom, 2010, 2 (3): 13.

[8] Keogh E, Rosser BA, Eccleston C. E-health and chronic painmanagement: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s[J]. Pain, 2010, 151 (1): 18-21.

[9] Juan CG, Ana BA, Ana P, et al. A Mobile device application applied to low back disorders[J]. Multimed Tools Appl, 2009, 42 (3): 317-340.

[10] Rolf-Dietrich B, Mbusa C T, Sebastian K,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obile Teledermatology System[J]. Telemed J E Health, 2012, 18 (9): 668-673.

[11] Kamal R, Hong C S, Lee S G. A telemedicine application to schedule temperature in an in vivo sensor network for Cancer treatment[J]. Telemed J E Health, 2012, 18 (10): 760-771.

[12] Froisland DH, Arsand E, Sk?rderud F. Improving diabetes care for young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through visual learning on Mobile phones: mixed-methods study [J]. J Med Internet Res, 2012, 14 (4): e111.

[13] 汪鹏,吴昊.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9(1):8-9.

[14] 杜新峰,王晓玲.移动医疗的发展与应用[J].人民军医,2014,57(4):462-464.

[15] Park J, Shin S, Han H, et al.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Applications[J]. Telemed J E Health, 2013, 20 (3): 1-8.

[16]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Mobile medical applications 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taff [EB/OL]. http://www.docin.com/p-724618917.html, 2013-09-23.

[17] HU NZ, LEE CY, HOU MC, et al. A cloud system for mobile medical servic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 J Med Syst, 2013, 37(6): 9978.

[18] 魏春嵐,王园园,刘砚燕,等.移动医疗领域智能手机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4,21(12):8-11.

[19] Desoubeaux G, Simon EG, Perrotin D, et al. The Mobile Team of Parasitology-Mycology, a medical entity for educational purposes to serve sick patients[J]. Med Mycol J, 2014, 24 (2): 144-151.

[20] Gordon E J, Fink J C, Fischer M J. Telenephrology: a novel approach to improve coordinated and collaborative care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13, 28 (4): 972-981.

猜你喜欢
移动医疗现状应用
医院移动助医APP的应用及效果评价